Head banner.
中信期刊閱覽室   
 

分享到QQ空間

柔和悠揚的《平安夜》

錢志群

在眾多膾炙人口的聖誕歌曲中,柔和悠揚的《平安夜》(Silent Night)深受人們的喜愛。每當聖誕節在張燈結綵中悄然來臨時,《平安夜》的旋律就又會迴蕩在我們的耳旁:「平安夜,聖善夜,萬暗中,光華射,照著聖母也照著聖嬰,多少慈祥也多少天真,靜享天賜安眠,靜享天賜安眠。平安夜,聖善夜,牧羊人,在曠野,忽然看見了天上光華,聽見天軍唱哈利路亞,救主今夜降生,救主今夜降生……。」

1818年聖誕節前不久,奧地利某教堂的風琴壞了,一時又找不到人修。年輕的神父約瑟夫•莫爾(Joseph Mohr)正在犯難時,有一位信徒請他到家裡為新生兒行奉獻禮。回家的路上,莫爾在白雪皚皚的夜景中,想到了耶穌降生馬槽時的安寧情景,一路默想著祂降卑人間是為了世人能得平安,忽然有感動要寫一首不需要風琴伴奏的聖詩。回家後他一口氣寫出了六段歌詞(後來傳唱中被簡化為三段)的“Silent Night”,然後找自己的好友、教區風琴師弗朗茲•格魯伯(Franz Gruber)配曲。聖誕節前夜,在格魯伯的吉他伴奏下,兩人共同演唱了這首新聖詩。那時,歐洲剛經歷了拿破崙戰爭,在戰後恢復中仍時有動盪。這首歌的每一個音符都似祈禱,每一句歌詞都是期盼。那柔美的旋律,像冬夜的暖風輕拂,表達出耶穌誕生時的寧靜與神聖,令疲憊的心靈得著撫慰。

在歐洲傳唱了九年後,這首頌歌在1827年被一個民歌演唱組織在美國首唱,從此也在美國流行起來,以至聖誕節的音樂會、教堂敬拜以及節期各大商場裡,處處都在傳唱播放。期間,這首歌被一位宣教士譯成中文,歌名《平安夜》,也在華人中傳唱。

《平安夜》的歌聲裡,我們是不是有真平安?兩千多年來,世界從未安寧,無數人的心裡充滿著不平安。兩次世界大戰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戰爭殺戮中,幾億人傷亡,多少家庭在無盡的悲傷中煎熬;如今俄烏戰爭和中東的以哈戰爭以及各樣衝突仍在持續中。除了戰爭,活在和平環境下的人們,也在為工作和生活、慾望和貪心、利益和紛爭、傷害和仇恨,心靈常在焦慮、壓力、恐懼和痛苦中流浪;還有很多無家可歸者和貧困家庭,平安夜對他們來說意味著寒冷、飢餓和孤獨。人類終有一死,浮躁不安的心只能在頌歌中得到片刻小憩。人們一方面渴望和平,一方面又製造紛爭;一方面渴慕安寧,一方面又在不停地加速慾望。

真正的平安從哪裡來?降生在小鎮伯利恆馬槽中的耶穌,正是為此而來。祂不是普通的嬰孩,而是上帝的獨生子主耶穌。「祂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腓立比書2:6-7)祂降生的深夜,天使在大光中向曠野守更的牧羊人顯現,報給他們一個關乎萬民的大喜信息:拯救者彌賽亞已降臨人間。天上傳來一隊天軍的歌唱:「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上帝!在地上平安歸與祂所喜悅的人!」(路加福音2:14)意思是,耶穌會給信祂的、祂所喜悅的人帶來平安,就是把人從自己無法解決的罪與死的捆綁中解救出來。

耶穌在33歲即將上十字架前,給祂的門徒們很多安慰,並再次應許說:「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16:33)在人看來,祂自己都要慘死,還能帶給人甚麼平安可言?是啊,得平安是要付代價的,這代價就是祂必須死在十字架上;然而祂是從死裡復活的上帝,否則又怎能賜人永生的盼望和安慰呢?

如果我們生命中接受了耶穌,就如看守羊群的牧羊人在深夜裡遇見普照的大光。在世上,我們雖然會面臨無形的困難和苦難之山,大能大愛的主耶穌是聽禱告的主,或是挪去大山,或是加我們力量爬山,或是親自背我們過山。祂說:「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約翰福音14:27)世人所賜的,無非是用名與利、地位與財富來找寄託,但是真平安確實與世俗的成功無關,而是上帝及祂所賜的永生。有了永生,今生寄居時的一切得失,又能如何?有了陽光,黑暗已被驅散,你還仍然在意燭光嗎?

《平安夜》作為一首象徵和平與安寧的聖誕頌歌,傳達著一種希望、慰藉。它呼喚我們把心敞開,接受這位為我們降生、為我們死而復活,且活到永遠的主耶穌。那樣,儘管現實中仍有戰爭與紛爭,我們的人生卻能充滿溫馨與歡樂,聽和唱這首頌歌的意義就完全不同了。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20241207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752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