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中的信心榜樣
微光
甚麼是信心?「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希伯來書11:1)就是說,對上帝的預言、上帝的應許、上帝的計劃來說,雖然現在還未完全實現,但若對上帝充滿信心,定能看見將來必成的事,看見事情的實底,證明上帝所說的話的確就是確據。
在主耶穌尚未在十字架上代人贖罪,並在第三天從死裡復活之前,多少年來有很多信心之人,相信上帝救恩的應許。聖經希伯來書列舉了一批信心先輩,「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卻從遠處望見,且歡喜迎接,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希伯來書11:13)他們信心的共同點是:在信心中看到了救恩的實底,得到了永生的確據。這裡不妨列舉其中五位:
一、亞伯
「亞伯因著信,獻祭與上帝,比該隱所獻的更美,因此便得了稱義的見證,就是上帝指他禮物作的見證。他雖然死了,卻因這信,仍舊說話。」(希伯來書11:4)
亞伯是人類的第二代,他的父母亞當和夏娃犯了罪,使人類在繁衍中都遺傳了罪性和死亡,但是他卻信靠上帝,不僅以獻祭來求上帝贖罪,而且行為也在上帝眼裡蒙喜悅。即使他被嫉妒他的哥哥該隱所殺,他的行為及所獻的祭,一直成為後人信心的榜樣。亞伯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位信心偉人。
二、以諾
「以諾因著信,被接去,不至於見死,人也找不著他,因為上帝已經把他接去了;只是他被接去以先,已經得了上帝喜悅他的明證。」(希伯來書11:5)
以諾生下來的時候,亞當和他以下的五輩子孫,也就是以諾的五代老老祖宗還都健在,可惜一代不如一代。雖然到亞當的孫兒以挪士,「那時候,人才求告耶和華的名。」(創世記4:26)但到以諾時,人的罪惡越來越氾濫。然而,以諾與他的祖宗先輩們迥然不同,他有一顆敬畏上帝的心,不肯與那些有幾百年犯罪經驗的老前輩為伍,而是與上帝同行。他活到65歲時生下了頭胎兒子,就給他起名叫「瑪土撒拉」(意思是:他死了,大洪水就來了。)這個奇怪的名字。這個名字必然會引起人們的好奇,這樣以諾就有機會向詢問他的人傳講上帝對人犯罪的憤怒。人若不悔改,上帝必以大洪水來刑罰世界。以諾在三百年的時間裡,堅持向世人宣告上帝的心意和警告,直至上帝把他直接取去,不經過死就離開了世界。他兒子瑪土撒拉,仍然藉自己的名字提醒和警告世人,一直活到969歲才死,接著挪亞時期的大洪水就來了。
三、挪亞
「挪亞因著信,既蒙上帝指示他未見的事,動了敬畏的心,預備了一隻方舟,使他全家得救。因此就定了那世代的罪,自己也承受了那從信而來的義。」(希伯來書11:7)
當瑪土撒拉活到三百多歲時,挪亞出生了。挪亞活到五百歲的時候,生了三個兒子,起名叫閃、含、雅弗;他們也都娶了妻子。上帝交給挪亞一個極其艱巨的任務,要他造一隻長達300肘(大約150米),寬為50肘(大約25米),高30肘(大約15米)的巨型大方舟。在那時,既沒有圖樣,也沒有工具,既沒有運輸車,也沒有起重機和雲梯,更沒有經驗豐富的師傅或工程師;但是挪亞沒有拒絕承接這麼超乎想像的艱巨任務。挪亞與上帝同行,「挪亞就這樣行。凡上帝所吩咐的,他都照樣行了。」(創世記6:22)終於方舟建成了。這麼多年中,不知會有多少人感到驚奇,前來觀賞,前來詢問;也不知有多少人對他諷刺,挖苦,引以為笑談,搖頭歎息。如果以現代人的說法會認為:挪亞是個神經病,是個不懂得科學結構理論,還自己裝作有知識有本事的人;但是任何諷刺挖苦、挫折刁難都沒有使挪亞灰心。他憑著堅定的信心,終於建成了方舟。
挪亞一定會勸說人們進入方舟,可是那些充滿惡念不信的人們,沒有一個人願意進去;只有那些被召來的大小動物,連同挪亞一家八口,一個一個有秩序地進入方舟。方舟的門是上帝親自由外面關閉的,無人能開。瓢潑大雨傾天泄下,方舟開始浮起;那些充滿惡念不信的人翻滾在波濤中,呼天喊地,後悔已來不及。
四、亞伯拉罕
「亞伯拉罕因著信,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哪裡去。」(希伯來書11:8)
上帝呼召亞伯拉罕時,要他聽命「三個離開」:離開本地、本族、父家,本地即迦勒底的吾珥(現在伊拉克南方)。當時這是一座商業繁榮、交通便利,卻充滿罪惡的城市;但是到哪裡去,上帝那時還沒有告訴他。他立即行動,帶著妻子、父親、姪兒和家傭離開了吾珥。他們原是亞蘭人,於是決定先北上回到老家哈蘭,徒步不知走了多少天,經歷千辛萬苦終於到了家鄉哈蘭。父親他拉留下來住在那裡,最終死在哈蘭;而亞伯拉罕雖已離開了本地繁華的城市吾珥,但上帝的命令中還要他離開本族和父家。上帝指示他前往迦南地,這對亞伯拉罕是一個嚴峻的考驗:父親他拉老邁,不願再遠行,是去是留該如何選擇?亞伯拉罕決心順服上帝,在75歲那年,同妻子撒拉,帶著姪兒羅得,不但離開了哈蘭本族,更離開年老的父親他拉和父家眾多親人,千里迢迢南下進入了迦南地。
期間,上帝七次對亞伯拉罕應許,要賜他後裔多如天上的星星和海中的沙子。即使他的妻子早已絕經,他仍因著信,在一百歲時終於得子。上帝把亞伯蘭的名字從此改為亞伯拉罕,意為多國之父。如今,亞伯拉罕不僅有血緣上的後裔──以色列民族,更有靈命上的無數基督徒,他成了信心之父。
五、摩西
「摩西因著信,長大了就不肯稱為法老女兒之子。他寧可和上帝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願暫時享受罪中之樂。他看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財物更寶貴,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賞賜。」(希伯來書11:24-26)
摩西從小在埃及法老的宮中享受著極優越的待遇,威權僅在法老女兒之下。40年中,他學習了埃及一切的學問,說話作事都有大能;但是他不願享受罪中之樂,因他知道自己是上帝的選民,就盡力幫助在苦難中的同胞以色列人,打死了欺壓以色列人的埃及人。他逃往西乃山這個人跡稀少的荒野後,他那拯救同胞於水火的意志沒有消沉。40年磨一劍,磨去了他的高傲、急躁和自私,成為一個虛心、謙卑、恆心忍耐、能關心體貼人,而且敬畏上帝的人,因而被上帝呼召帶領在埃及為奴的整個以色列民族離開了埃及。經過40年曠野路的艱辛,一路上順從上帝的帶領,把全族帶到了迦南地邊界。
聖經藉著一個又一個信心的榜樣,曉諭我們一個道理:「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悅;因為到上帝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上帝,且信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希伯來書11:6)這種對上帝完全的信心,我們有嗎?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20240703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747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