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banner.
中信期刊閱覽室   
 

分享到QQ空間

科技、情感及對上帝的信仰——兩位美國科學家之間的信仰訪談

皮卡德(Rosalind Picard)、卡拉戈贊(Ann Karagozian)

受訪者(簡稱P):

羅莎琳•皮卡德(Rosalind W. Picard)教授,美國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MIT)媒體實驗室情感計算研究小組的創始人兼主任,MIT的Mind+Hand+Heart Initiative的創始主席。她與同事共同創立了提供情感人工智慧技術的Affectiva Inc.和 Empatica Inc.,創建傳感器和分析技術,用以改善健康狀況。Empatica發明了首個基於AI的智能手錶Embrace,可用來測量追蹤人體活動、壓力及總體平衡,已能有效監測癲癇病患的異常症狀,並即時通知家人。

訪問者(簡稱K):

安•卡拉戈贊(Ann R. Karagozian)教授,美國工程院院士,現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能源與推進研究實驗室的負責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空軍研究實驗室航空航天科學合作中心主任。

K:請您對自己的專業研究及職業略做介紹。

P:我自喬治亞理工學院獲得電機工程學士學位後,進入MIT取得電機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碩士和博士學位。

當我研究人類頭腦的各項功能及感知機制時,深覺其中的奇妙。我發現情感在決策、感知、學習等方面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若希望人工智能(AI)接近人腦的功能,就必須賦予計算機識別、理解,甚至表達情感的能力。我隨後出版了《情感計算》(Affective Computing)這本書,來闡釋我的發現。我剛投入此項研究時,被眾人視為異類,但現在已有越來越多人認同並投入這個領域的研究。

K:接下來請分享您的信仰之路。

P:在我的成長環境中,宗教信仰不曾被討論。直到我小學被選為進化論辯者時,我都以自己為科學至上的無神論者自豪,甚至輕視基督教信徒。我的鄰居邀請我去教會,我三次皆以身體不適為由拒絕,但我的醫生鄰居看出我不去並非真因為身體因素。他告訴我重點並非我是否去教會,而是我是否相信上帝,又問我是否讀過聖經。我雖然當時年輕,但知道聖經是世界上最暢銷、也是最被廣泛翻譯的書。我這個自視清高的人自然不能連最暢銷的書都沒看過,所以我決定開始讀聖經,並選擇從箴言開始讀,充滿智慧的箴言幫助我這個狂傲的人面對現實。之後我讀完整本聖經數遍,覺得上帝藉聖經對我說話,我逐漸認識並開始相信主耶穌。當我高中研究了世界上不同的宗教時,我確定基督教這位上帝是我所能相信的,而這個信仰改變了我的生命。

K:這位拿撒勒人耶穌的甚麼特殊之處吸引了您?

P:我一開始時不容易接受耶穌是神子且具神性這個真理,我覺得另一個重要的區分是你相信甚麼以及誰掌管你的生命。我相信每個人都臣服於一個主(上帝、某人或某物、功名、肚腹、情慾等等),一般人可能選擇追隨一個教授、智者,而主耶穌是道路、真理、生命。祂要我們捨己,追隨服事獨一真神。讀大學後,經過多年讀經、尋求、考察、測試,最終悔改認罪,我才成為基督徒。當我一旦如此相信,將我的生命主權交給耶穌時,這就成為我人生跨越的最大一步。

K:您是否能分享成為基督徒如何影響您的生命及工作?

P:信仰影響我每一天的生活。首先是信仰帶給我無比的自由,那是一種免於恐懼的自由,這樣的自由允許我不怕犯錯,因為我有把握上帝仍愛我。信仰也幫助我這個內向的人能夠自由地去愛人,去與人接觸社交。在工作方面,信仰幫助我選擇從事研究特別艱深、無人問津的課題,並且我的研究特別針對弱勢或被社會邊緣化的族群,像癲癇症患者或自閉症患者,因為我的信仰告訴我,所有的人都是照著上帝的形像造的,不論是高級知識分子,還是只能說幾句話的自閉症患者,他們都平等地被上帝所愛,我也同等地愛他們,希望用我的研究幫助他們。我的研究旨在幫助有需要的人,而非社會賢達富有之士,我認為服侍這些人是上帝給我的恩賜。這些自閉症患者或癲癇患者有著驚人的心智,他們的頭腦以完全不同於常人的方式發揮功能,值得我們學習探究。對我而言,得以研究這個領域,不僅僅是為社會謀福,更是上帝賦予的使命。

K:您的信仰如何影響您的專業研究態度?

P:信仰幫助我選擇具風險性的研究課題,如果我犯了錯誤,就誠實地面對並改正。信仰幫助我從事能夠幫助被污名化患者的研究,改善他們的福祉。

另外,信仰鼓勵我追求高品質的研究,因為當我從事的一切是為榮耀主名,我自然當將最好的擺上,竭力追尋發現科學的真理。我相信哥林多前書十三章12節所說的:「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我相信我們見主之時看到真理的全貌,必會歎為觀止。這樣的信念成為我的工作態度及職業道德,也成就了我的許多工作成果。

K:您是否在所從事的科研和信仰間發現衝突、挑戰或掙扎?

P:我想如何解讀創世記的創造論,諸如上帝在七日內完成創造,的確在科學界、信仰界引起眾多非議,像是針對七日字面上的「日」是否真是24小時有許多辯論。就我個人而言,我並不視科學與信仰是衝突的,歷世歷代以來有許多具權威的科學家亦為敬虔的基督徒,如牛頓、法拉第等。事實上,研究科學的前設即是這個世界是有意義、有目的、有秩序的,這樣才有科學研究的必要。這個世界不可能是隨機造成的,數學之美就是很好的證明。

K:有人問,當情感可以被數量化時,是否我們就不再需要創造主了?

P:情感是相當複雜的,當我們說可以測度情感時,我們測度的相面是有限的,例如我們觀測到一個真心的笑容時,那只代表在那個時間點,某一件事帶來的快樂。又如新手媽媽夜裡起床為嬰兒換尿布時,即使身心疲憊,她仍覺得幸福快樂。當我們用儀器電腦測度諸如面部表情、肌肉變化這些客觀的數據時,我們仍需考慮個性、情境等因素。這些測度不能完全推論受測者的整體情緒,但是這些數據提供超過我們一般肉眼所能觀測的,因為心跳、手心出汗等也同時被測量。當然這些技術的使用範圍是需要被嚴謹規範的,但我必須強調,這一切的科技測度,完全不能取代上帝對我們的憐憫和體恤。科技所能做到的與創造主所做的簡直無法相提並論。

K:有研究發現腸子和腦之間的連結,甚至指出腸子是人類的第二個大腦。您對這方面研究有何看法?您認為這個連結可以用科學方法驗證嗎?

P:的確現在有許多這方面的研究,甚至用機器學習及模式辨別做進一步研究,以及我們的飲食、壓力或致癌物質如何影響腸道健康以至於全人的健康,我也希望能發明數位儀器來監視、測試這些可能的關聯。我們現在已證明情感情緒,甚至想法觀點都對健康產生的影響。當我們瞭解壓力及焦慮對健康的衝擊,也就能警覺地學習釋放控管壓力及焦慮。目前世界上有二億八千萬人有焦慮症,二億六千萬人有憂鬱症。我們如果能更多瞭解壓力或焦慮,知道它們和睡眠或社交等因素的關係,就更知道如何幫助這些患者。我們知道信仰能夠幫助人管控壓力及焦慮,我們親身經歷過,也看到眾人的見證,深深體會到禱告更為有效。

K:您在麻省理工學院,是否受到非信徒的教授、行政人員或學生的挑戰?您會和學生分享信仰嗎?基督徒在麻省理工是否面臨困難?

P:私下的確有人直接詢問我的信仰,我歡迎這樣迎面的討論,也因此結交一些好友,這比暗地閒言好得多。我尊重每個人的選擇,也同樣希望別人尊重我的信仰抉擇,我們每個人都在各自信仰之途,理當彼此尊重。我個人公開地分享我的信仰,並且認為現在有更多數據資料顯示信仰對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所以當下正是最佳的尋求信仰、分享信仰的契機。

K:不知您有哪些能激勵、勸勉人的建議,給那些尤其是正在對科學研究方向,或信仰方面存疑的年輕科學家?或者可以推薦一些書籍、作者?

P:我首先要告訴你們的是科學界裡有許多基督徒,但因為人們先入為主地認為科學家不應該有信仰,而使他們不敢大膽地宣講他們個人的信仰。我認為基督徒應該勇敢地出面糾正這個錯誤的觀點。如果你還不是基督徒,我希望你不斷地提問、思索、涉獵、學習。我特別推薦經典之作—— C. S. Lewis的《返璞歸真》(Mere Christianity)。當然,最基本最重要的是讀聖經,你可在網上找到許多免費版本。我建議你找同伴一起研讀討論,多數大學校園內亦有查經小組。

K:謝謝您接受我們的訪談,提供了許多啟發性的想法及見解。

P:很榮幸參與這次的對話。

(該訪談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基督徒教員團契協辦,並蒙作者們允准本刊翻譯,以饗中文讀者。)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20210804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712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