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活在這樣的世界
楓曼
中國大連有一對夫婦退休後,生活安定,衣食無憂;但是卻並不快樂,因為覺得家裡太冷清。退休前,兩位老人整天忙於工作,也不太在意兒女有沒有回來看望。但是退休後,兩位老人心裡突然變得空虛寂寞,兒女工作忙,一年都沒回家幾次。無奈之下,兩老想出了怪招:「既然他們怕回家耽誤掙錢,那麼乾脆我們給兒女開工資,每個月支付一千元(人民幣)。工作內容就是每週兩次回家陪父母吃頓飯,如果經常帶孩子回來,到月底還會有獎金。」
人與人之間,是否除了金錢交易,就不能再有別的關係?當然不是。即使在這經濟掛帥、人人唯利是圖的社會,父母對子女的供養還是無條件的。試想,要養大一個孩子、栽培這個孩子成材,要費多少心力和金錢?但是父母雖然在工作上與老板或顧客斤斤計較,分毫必爭,對子女卻是無條件地付出。這就是親情。要是沒有親情,多少人能健康成長?多少子女有機會受高等教育?等到子女長大以後,報答親恩,孝敬父母,這也是親情。除親情以外,世間還有愛情、友情、人情、同情⋯⋯……。若無這些「情」,人間就變得冷酷無情。試想,們現在的社會已有多少孝子賢孫和善長仁翁,可是大家還是說「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假如有一天,所有不涉及錢的關係都不存在,貧窮的父母全被子女遺棄、無人濟助窮人,那將是一個怎樣的病態社會!?上帝創造人類,祂的誡命其實是教我們怎樣建立一個健全和安全的社會。上帝的誡命說:「當孝敬父母,又當愛人如己」(馬太福音十九19),所說的就是這種與錢銀沒瓜葛的關係。因惟有這樣,當有一天,父母的錢用完了,或者兒女失業、破產了,各人仍可放心,親情並不會因此而蒸發得無影無蹤。反之,大家更緊密彼此扶助,建立對方。
美國退休人協會 (AARP)最近對超過一千名年齡五十歲以上的美國人進行調查。他們發現,百分之七十的人相信,人死後有來世;三分之二的人表示年紀越大,他們的來世信念越堅定。而相信來世者一般也相信死後的歸宿:百分之八十六的人相信有天堂;百分之七十的人相信有地獄。該調查發現,人越有錢,就越不信有天堂。
一般來說,年輕人勝在體力;年長人勝在智慧。所以,美國有三分之二的五十歲以上的人表示,年紀越大,對來世信念越堅定,是可以理解的。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也是要等到五十歲,名成利就以後,才突然醒覺他所擁有的一切都是虛空,死時不能帶走。這時他明白,人最需要的是永生上帝。
一般來說,人年紀大了,路走多了,經驗豐富了,對人生的體驗就比較深刻。年輕人雙眼只盯著名利、地位、金錢,其他甚麼都看不到。年紀大的人看見死亡將近,尤其是要立遺囑和交代身後事時,他就不能不正視,他死的時候,甚麼都帶不走。上帝將永遠的觀念放在人心中(參傳道書三11),人有永恆意識,他不會為虛空的事滿足。所以,那些有世界的聰明,卻沒有屬天智慧的人,如海明威、三島由紀夫等,他們不信永生,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前景,就覺得活得沒有意思,他們用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上帝所造的人,是需要有希望才能活下去的。有希望、有前景,我們才會覺得目前所做的一切、所忍受的一切有價值和有意義。可惜的是,年齡和智慧並不一定成正比,信有來世的人只是百分之七十;年紀越大,信念越堅定者也只有三分之二,而非百分之百。但願我們都屬於年紀越大越有屬天智慧,而且因有永生盼望而活得快樂的人。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20080106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549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