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banner.
中信期刊阅览室   
 

分享到QQ空间

长达54年的回乡路

钱志群

今年年初中国很多新闻热播老兵王琪的回乡故事,感人至深。1962年中印爆发边境战争,王琪当时是一名工程兵,因走失被印度军抓获,从此与中国、与家人天隔一方。他先以“间谍罪”被关监七年之久,之后被流放到印度的一个被湖泊和森林包围的矿山荒村。回乡路被堵死,回乡情在煎熬,他不得不学当地话,娶当地女子为妻,生儿育女,做小本生意,过当地人的生活方式。54年了,他从没有停止过对家乡的朝思暮想,在当地炎热的夜里不知多少回哭湿了枕头。他不断写信给印度政府,请求回国探亲,信件都石沉大海。直到1986年,时隔24年,中国家人终于第一次收到了王琪的来信,但他回国仍是无门无路。2012年王琪向中国驻印度使馆求助,在中印两国的交涉下,他终于在2017年2月中国元宵节那天得偿所愿,带着儿孙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家乡陕西咸阳。这条回乡的路,竟然走了54年之久。

王琪已是78岁老人了,看上去仍然健康。我在跟踪有关他的新闻时,却不禁想到了两个问题:

第一,他如何适应这个他曾魂牵梦萦的家乡?

这么多年过去了,人在变,国在变,家在变,一切对他已陌生。曾经生活过的老宅,现今变为农田;小时候三人合抱的古槐树,已在一次雨灾中毁掉。村口“欢迎老兵回家”的横幅后,没有一个物件能成为王琪在这里出生、长大的明证。通过大哥的介绍,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的百余口人,一一上前招呼,相认却不相识,似曾熟悉却又那么陌生。在酒店里,他连续三晚都睡不着觉:“咸阳怎么变化成这样?”回头再想,他自己不是也变了?看着高中时代的毕业照,他甚至找不到年轻时的自己。他变得不会灵活地用筷子吃日思夜想的浇汤手擀面,因他习惯了手抓食物;他的陕西话也变成了一口印度腔。这个离家半个多世纪的游子,必须从头适应和习惯这里的食物、气候、生活方式等。在此安家后,妻子和儿女更是不得不面对许多挑战。故乡已不是王琪儿时的故乡了,回乡说不上是喜还是忧,不说王琪本人的新困难,他的妻子儿女又会有另一个思乡情。

第二,他思考过人真正的家乡在哪里吗?

不管怎么难,只能说明一点:漂泊在外的人,都有一种本能的乡情乡恋,家是一种特别的安慰。王琪虽然圆了回乡的梦,但是说到底,他毕竟是快过古稀、快入耄耋的老人了。世上的家乡又能住多久?中国有句古话:“人活七十古来稀。”圣经上说:“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诗篇90:10)圣经多次用客旅形容人生在世的短暂,世上并非永久家乡,也非最终归宿,人生在世只不过是客旅。圣经中大卫说:“我是在地上作寄居的。”(诗篇119:19)彼得也说:“亲爱的弟兄啊,你们是客旅,是寄居的。”(彼得前书2:11)人都有一天要离开世界,当灵魂离开身体时,身体便归于尘土(参诗篇104:29,146:4;传道书12:7)。灵魂要去哪里呢?“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希伯来书11:16),与上帝同在的天堂。圣经中介绍了很多信心伟人,“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并“表明自己要找一个家乡”(希伯来书11:13-14)。在那里,“上帝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启示录21:4)

但愿王琪老人的家乡,有上帝的儿女们将上帝的福音传给他。只要他相信并接受耶稣基督为生命之主,就能回到上帝所预备天上的家。

说说王琪,想想自己,谁又不是地上的异乡人呢?故乡都会成他乡,不必把异乡当故乡。美好永恒的故乡在天上,我们是否执着在路上?

(欢迎浏览作者网页www.zhiqunqian.com)

本文链结: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s20170805
网上转贴请注明"原载《中信》月刊第664期(中国信徒布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