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banner.
中信期刊阅览室   
 

分享到QQ空间

姻亲关系

莫世淳

本文所说的姻亲关系是指公公婆婆与媳妇,以及女婿和岳父岳母的关系。首先,我们要知道,上帝十分看重孝道。圣经上多处提到:“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参出埃及记20:12;以弗所书6:2-3)孝敬父母是一辈子的事,不要以为结婚以后责任就完了。事实上,婚后“二人成为一体”,对方的父母也就成了自己的父母。所以,除孝敬自己的父母以外,还须孝敬配偶的父母。

现在流行小家庭,上一代与子女同住的不多;但是,不同住并不等于可以弃父母于不顾。也许你的父母身体仍然健康,不需你守在床前服侍,但是这不等于你就可以不理他们。作子女、媳妇、女婿的,应当常常问候长辈,打电话、去电邮,以及上门看望他们,与父母保持联络,叫父母知道子女关心他们,不会遗弃他们。

不要偏心对待

在孝敬父母的事上,夫妻的步伐应该一致。对双方父母都要同样关怀,不能厚此薄彼。一般来说,我们较常听到丈夫投诉妻子只关心她自己的父母;却从没听过妻子抱怨丈夫过于关心岳父岳母的。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父母自小把自己拉扯大,关系非比寻常;公婆和岳父岳母却相对陌生,只是姻亲关系,是因为子女结婚才扯上的。但是正因如此,无论作丈夫或作妻子的,都须刻意关心公婆和岳父母,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

去看父母,有时也会引起争执。我曾辅导过一对夫妻,丈夫抱怨妻子老往娘家跑,忽略自己的小家庭,两个人为此争吵。丈夫抗议,再不去看岳父岳母。所以夫妻要同心,最好是事先商量,达成协议,要用多少时间照顾双方的父母。

另有一对夫妻则十分明智,安排好每去看女方的父母一次,就去看男方的父母一次,公平对待,绝不偏心,这样会减去很多不必要的争执。

在说话上尊重

圣经上说:“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语暴戾,触动怒气。”(箴言15:1)要维持良好的姻亲关系,第一点是说话要尊重和体谅对方。作后辈的当然要尊敬长辈,但是作长辈的也“不要惹儿女的气”(以弗所书6:4),尤其儿女们已经长大成人,有自己的事业,甚至有了孩子,有了社会地位,作父母的就不要活在过去,仍把儿女看成昔日乳臭未干的小孩,摆起父母的架子。对自己的女婿和媳妇,说话就更须客气尊重,因为大家交情不深,一句话说得稍微粗声大气一点,对方就可能心里起反感,关系产生了嫌隙。所以,作长辈的要留心自己的言语,学习尊重后辈。

在相处和处事上尊重

1.节期欢聚:中国人很看重过年、过节欢聚一堂,但是正日去哪一方父母家呢?如果大家住在附近,一同出来吃饭,就很容易解决,但是如果住得较远,或一方的父母行动不便,就很难每个节日的正日都与四位长辈同聚一堂了。当怎么办呢?夫妻要分别取得自己父母的谅解,然后二人一同商量,轮流与公婆和岳父母庆祝。例如圣诞节先去看丈夫的父母,到了农历新年初一,就先去看女方的父母;下一年就对调过来,圣诞节先和岳父母团聚,农历年初一先给公公婆婆拜年等。简单一句,就是两方面的父母都要公平兼顾,不可厚此薄彼。预先商量的好处是大家都事先了解,而且有计划行事,就不会到时乱套,或搞得手忙脚乱,顾此失彼。

2.宗教分歧:华人家庭有不少父母仍拜祖宗,可是如果你是基督徒,该怎么办?作子女的要有爱心与耐心,千万不要为宗教和长辈争得脸红耳赤,争辩只叫对方更反感更心硬。有许多父母误解子女信了耶稣以后便不在他们死后供奉他们,对他们而言,这就是不孝。我认识一个朋友,她的婆婆有四个儿子,公公过世以后,四个媳妇轮流去照顾婆婆一个月。婆婆要媳妇陪她上香拜祖先,我的朋友告诉她婆婆,她不能这样做,因为她是基督徒,祖先是人,基督徒只敬拜上帝。婆婆听了起初很生气,但我的朋友很有爱心,不与婆婆争辩,只用行动表示她对婆婆的尊敬和关爱。因为她对婆婆照顾得特别好,比其他三个媳妇更细心,婆婆终于感动,很接受她。后来她对婆婆说:“妈妈,主耶稣要我在您有生之年好好爱您并服侍您,这不比您离世后才向您烧香好多吗?”婆婆听后觉得有理,就不再对她发脾气。现在她婆婆还听她讲圣经,并接受她的代祷呢!

3.夫妻需要有私人空间:儿女成家以后,父母不论是否同住,都要尊重他们小夫妻的空间。而小夫妻俩也当留意,知道自己是已经结了婚,要特别抽空陪伴自己的配偶。

有一对夫妇,难得把两个幼儿弄上床,正准备过二人世界,忽然门铃响了,妻子的父母到访,事先并没有通知。于是夫妻俩只好招呼两位长辈,自己的计划给打乱了,心里很不高兴。后来这对夫妻请教牧师,牧师建议妻子私下与父母坦诚沟通,请他们以后到访之前先来电通知,看他们是否方便。经过委婉的解释,父母终于谅解并​​尊重他们。

所以,作父母的要了解,儿女成家以后,有自己的家,他们是他们家的主人,若没有必要,不要随便打扰,不要过问他们的私事。圣经创世记2章24节说:“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说的就是儿女结婚以后要“离开”父母,不是与父母断绝关系,而是要过独立的生活。作儿女的不要作啃老族仍依附父母,作父母的要尊重儿女的小家庭。彼此尊重,孝顺仍然是必要的,但在平日生活上也该有个界线。比如夫妻正忙于教导儿女功课,父母突然出现,小夫妻没有时间招呼父母,让父母觉得备受冷落,很不高兴地离去,那就不好了。凡此种种,作儿女的都应用温柔的话语和爱心体贴地与父母沟通,明理的父母一定会明白。

4.父母是客人:儿女成家以后,父母在儿女的家里就变成客人。对于儿女家的事不宜过问太多,除非他们主动向你请教,否则还是少说话,让他们自己处理家事。特别是当他们意见不合、争吵时更要保持中立,不要站在自己儿女的一边去怪责女婿或媳妇。这样做会加深他们之间的裂痕,弄不好还会离婚。

这方面,我很佩服我的母亲。在我生小孩的时候,她来陪我半年。每次我与丈夫意见不合有争执的时候,她就回到自己的房间,把门关上,不管我们的事,而且过后她也不会多问或对我丈夫生气。所以,我丈夫虽然脾气不好,却从没有对我母亲翻过脸。现在回想起来,才知道母亲多么有智慧!

“多言多语难免有过;禁止嘴唇是有智慧。”(箴言10:19)

另一方面是教养小孩。小孙子们大多逗趣可爱,深得祖父母疼爱。所以小孙子要吃零食,要买玩具,要零用钱,祖父母大多有求必应。但是这样做很不恰当,因为儿女可能有他们的看法和家规。祖父母应该尊重孙儿孙女的父母,要征求他们的意见才决定是否有求必应,免得乱了他们的家规,等你们离开以后,他们要再费时间精力来调整他们与儿女的关系。

如果觉得后辈管教小孩的方法不对呢?也不宜插手干涉。要等孙子不在眼前的时候才与儿女谈谈你们的看法。至于他们同意不同意,决定权在于他们,不要勉强。

我认识一位年轻的太太,她很喜欢婆婆到访,甚至在她家小住。我好奇地问她为什么,她很爽快地告诉我原因:

  • 婆婆从不干涉她与丈夫的事。除非他们征求她的意见,否则不会插嘴管他们的私事。
  • 婆婆不批评她,只会鼓励与欣赏。她的两个小孩还小,家里很乱,小东西、玩具、衣服到处都是。婆婆不怪责她,反而会主动帮她收拾。
  • 婆婆不会私下给小孙子零食或零钱,都会事先征得她的同意。
  • 她管教小孩时,婆婆也不会因疼孙子而插手于其中。
  • 她不很会做饭,婆婆不挑剔,反而很有耐心,也很谦卑地在旁边帮助她改进。见她略有进步就赞赏不绝,加添她的自信心。

有这样明理开通的婆婆,难怪媳妇那么欢迎她了。

5.圣经实例:圣经上有不少例子,有好的也有不好的。限于篇幅,我只举两个好的例子,供大家参考学习:

  • 摩西与叶忒罗:摩西的岳父叶忒罗去旷野看摩西,见摩西从早到晚忙个不休,叶忒罗便建议摩西“要从百姓中拣选有才能的人,就是敬畏上帝、诚实无妄、恨不义之财的人,派他们作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十夫长,管理百姓,叫他们随时审判百姓,大事都要呈到你这里,小事他们自己可以审判。这样,你就轻省些,他们也可以同当此任。”(出埃及记18:21-22)摩西没有轻看岳父的建议,他谦卑地接受了。从这事可以看到他们翁婿之间的和谐,有话直说,相处甚欢。
  • 路得与拿俄米:拿俄米的丈夫和两个儿子都死了,她想回到故国。路得是她媳妇,年轻新寡,拿俄米想到路得的终身幸福,劝她嫁人。可是路得见婆婆好孤单,自己还很年轻,可以照顾她,坚决不肯离去,对拿俄米说:“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妳。妳往哪里去,我也往那里去;妳在哪里住宿,我也在那里住宿;妳的国就是我的国,妳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妳在哪里死,我也在那里死,也葬在那里。除非死能使妳我相离!不然,愿耶和华重重地降罚与我。”(路得记1:16-17)

这是一个很感人的故事。路得是一个难得的好媳妇;但可别忘了,拿俄米也是一个难得的好婆婆,因为她也不为自己设想,一直惦念着媳妇的幸福,要为她找个好归宿。两个不自私、都为对方着想的人,关系比亲生母女还亲。后来,上帝答应拿俄米所求,带领路得与一个很爱护和欣赏路得的财主波阿斯结婚,并载入耶稣基督的家谱。这是何等的福气!

婚姻把不同习惯和传统的两家人放在一起,所以不单是小夫妻要彼此接纳了解,就是配偶的父母也要尝试去接纳和了解自己的女婿和媳妇。好消息是,相处的秘诀并不复杂,原则都是一样:就是要谦卑,尊重对方,要有爱心,常为别人设想,不要自私。与所有人相处的道理一样,这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诀窍。每个人都要自我检讨,“不要以恶报恶;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罗马书12:17-18)求主帮助我们做一个与人和睦的人!

最后,让我们同心来祷告:
亲爱的天父,谢谢祢为我们设立婚姻,因此也带出了姻亲的关系。主啊!爱是从祢来的,因为祢就是爱。求主给我们有从上头来的爱,使我们不单爱自己的小家庭,也知道爱父母与配偶的原生家庭。知道怎样与人和睦相处,荣耀祢的名!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本文链结: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s20160506
网上转贴请注明"原载《中信》月刊第649期(中国信徒布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