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banner.
中信期刊閱覽室   
 

分享到QQ空間

家有憂鬱症病人

曉君信箱

親愛的曉君:

我很喜歡你的信箱。你的回信讀來親切,也使我們在禱告中記念有需要的朋友們。

精神病帶給患者及家人難以形容的痛苦。我親愛的妹妹自幼活潑聰明、自尊心強。不料在高中期間患上憂鬱症,雖勉強大學畢業,但工作不久,因幻聽幻覺嚴重,只得辭職。父母跑遍了醫院,竭力為她治療。媽媽日夜陪著她;有時因妹妹不認自己有病,爸爸只好代她去外地尋醫購藥。如今妹妹已患病十七年,每天服用大量藥物,病不見好,伶俐的她變得越來越遲鈍。年老的父母操碎了心,頭髮花白,每天仍要承受這精神與體力的煎熬,卻一直沒有放棄對女兒過正常人生活的期盼。

迄今我們所遇到的精神病醫生都說這樣的病沒法治,只能維持。我真的不知如何幫助他們。

舒杰


親愛的舒杰:

謝謝你的鼓勵,短短來信表達了你的一片孝心和手足之情。

你說得對,精神病給患者及其家人帶來的痛苦難以言述。身上的病痛,諸如骨折、肺病、胃病,甚至癌症等,由於當事人仍能溝通,外人也比較容易了解,因此所給予的同情、體諒和幫助就比較多。

唯有精神病表面看來,患者一如常人,且往往不承認有病;但是由於情緒不穩,言行怪異,喜怒無常,與人無法相處,很容易引起誤會,讓人懼怕、疏遠。對於患者家人,因為眼見患者言行怪誕和不受歡迎,自己心裡痛苦,也感羞恥。覺得他們不被接納、不被了解,因此分外孤單,不願意將自己的苦況告訴外人,怕被投以異樣眼光。有些人甚至視這個病是家中的大秘密,不輕易讓外人知道。正因這樣,精神病人與其家屬所得的同情和幫助,往往與實際所需要的,不成正比。

坦白說,如果換作我是你的父母,我也一樣不辭勞苦,諸般設法為女兒求醫問藥。可是已經十七年了!你們已耗盡青春年華、心血、錢財,卻仍藥石無靈。現實多麼殘酷啊!但做父母的,仍不放棄。也許,這就是聖經上所說的「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及「永不止息」的愛吧!(哥林多前書十三7至8)

問題倒是,這樣綿綿無盡的愛下去與盼望下去,也痛苦下去,有甚麼益處?是否明智?難道你們再沒別的選擇?以下是我提出的幾個選擇,供你參考:

1. 永不放棄。雖然已經十七年,雖然醫生說不能治好,你們仍堅持為她犧牲,不計代價,仍堅持帶她到各處訪求名醫。但願有一天她完全康復,一家人從此過著健康、愉快的生活。

也許你說,這也算是一個選擇嘛?!是的,不變本身也是一個選擇。選擇這樣做的好處是,你們不必改變心態。可以如常生活。日子可照樣過下去。也許這對你父母來說,未嘗不是一種生活動力。縱然他們心裡痛苦,但仍保持盼望,覺得值得、有意義。

壞處卻是,這情況已維持了十七年,你們都累了。父母老了,白髮蒼蒼,仍為愛女奔波尋醫,看著叫人心酸。何況你也暗暗懷疑這樣做是否明智,是不是值得。

2. 接受現實。既然醫生說她不能好,那就只好放棄,不再妄想、妄求。準備好心理養她一世,讓她長期吃藥就是。

這個選擇的好處是,長痛不如短痛。只要咬緊牙關,忍痛接受現實,放棄一切希望,也就不致失望和無了期的痛苦下去。雖然用在她身上十七年的心血全無結果,叫人不甘,但是,既然已竭心盡力,自問無愧,也是沒出路中的一條出路。也許日子久了,心理漸漸適應,會好受些。

壞處卻是,你的父母肯放棄嗎?他們能不能接受殘酷現實?十七年來,他們懷著等候愛女復原的希望,這已成了他們的生活方式和人生目標。如今一旦要他們放棄希望,接受他們不願意接受的現實,他們會不會傷痛欲絕?會不會覺得人生突然失去重心,失去方向和意義?

3. 信靠上帝。雖然妹妹可能無法復原,但是你們信靠上帝,心裡仍有希望──只是跟從前的希望不一樣。從前你們希望──妹妹徹底康復;現在將一切交託主耶穌,不再執著。你們相信,上帝是天父,祂必看顧,必為你們打算。雖然你們仍盡人的本分照顧妹妹,帶她看醫生,給她吃藥;但是,你們不必再像從前那樣惶惶不可終日。你們相信,無論如何,上帝能叫「萬事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所以,你們愛上帝,行上帝的道,努力追求認識祂,不再把妹妹康復的事當作你們人生唯一的焦點和目標。你們抬起頭來,仰望天父,環目觀看祂手創造的大自然,同時看到很多有需要的人。你們靠著上帝的力量,也關心、安慰和幫助他們。

聖經中有一個人物,名叫保羅,是主耶穌的使徒。他因傳福音、為主耶穌作見證而不見容於當時社會,被抓進監獄。他在獄中寫了很多書信,其中「腓立比書」裡提到喜樂秘訣不在乎環境暢順、不在乎天從人願。他說:「我靠主大大的喜樂……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立比書四10至13)

他的意思是,外面環境雖然惡劣、變幻莫測;但是他心境愉快。秘訣是:靠主耶穌基督,不看環境。所以,他雖然坐牢,在人看來失去了自由;況且這是冤獄,很不公平,他應該忿恨;同時,他做了囚犯,沒有地位,沒有尊嚴,憑甚麼「大大喜樂」?因為,他沒有把自己喜樂情緒及尊嚴地位,建築在環境和人生無常的際遇上。他靈裡有自由,仍能與上帝交通,仍得到上帝的啟示;他仍能寫信勉勵和教育各地教會信徒。他不覺得自己坐困愁城,不覺得走投無路。主基督耶穌是他的道路。他仍然可以向人傳福音,仍能讓人蒙福。他的人生仍有意義。他不覺得自己是弱者和受害人。他甚至覺得:「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他不自卑,不自憐。他能「大大喜樂」。

看到了嗎?信靠主耶穌基督,能改變一個人的視野和心境。只要觀點正確,便能在黑夜中看到出路。

寫到這裡,我想起王阮佩雲一家的故事(本刊第五三六期)。王太太的兒子文政在十七歲生日前一天意外撞車。醫生判斷他是植物人。王太太不接受。二十多年來,她不放棄為兒子求醫,像你的父母一樣。但是他們並不傷感,相反心裡有喜樂。我相信你讀他們家的故事會有很多啟發。我鼓勵你多看 《中信 》月刊的見證,多與教會弟兄姐妹交通。常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別人的經歷,往往有值得我們借鏡學習的地方。

此外,我也覺得你不妨考慮心理輔導。我知道,中國人,特別年長的一輩,不容易接受心理輔導;你妹妹不承認有病,也可能不接受輔導;但是,你自己可找心理輔導員面談,閱讀相關書籍,吸收別人的智慧。我相信對於你了解自己、了解家人和眼前處境會有幫助。

譬如說,心理輔導員會告訴你,人的心理是這樣,當聽到不幸的消息,一般有如下反應:

1. 否認。不能接受。就像你的妹妹,分明是個活潑、聰明的女孩,怎麼能一病就變成這個樣子?怎麼十七年來遍尋名醫,仍無法治好?不能接受!是不是因為不接受,所以十七年來,你的父母仍堅持要醫好她?是不是因為不能接受,你的妹妹不承認有病?

2. 忿怒。當不幸的事揮之不去,我們會忿怒,生氣問上帝:「我做錯了甚麼事?袮為甚麼要這樣待我?」我們怨人:「你為甚麼這樣?為甚麼不爭氣?」父母對孩子說:「當初不生你倒好!」我們會自怨:「為甚麼我有這個孩子?」「這是上天對我的懲罰!」這些忿怒、怨恨,若久存在心,日後必破壞我們與上帝、與人的關係,讓我們更感孤單,內心更多衝突矛盾。

3. 悲傷。要跟十七年前聰明、活潑的女兒說再見,然後長期照顧眼前遲鈍、無法獨立生活的女兒,這是父母的噩夢!多令人心碎。但惟有當他們經歷悲傷,才能抹乾眼淚,張開雙手擁抱現在需要他們的女兒;同時,也能了解,並安慰同樣有需要的人。

4. 接受現實。不再否定。勇敢迎接眼前的困苦,然後作出適切及明智的回應。

接受現實,並不代表絕望,也不代表放棄。我們仍可以有盼望,只是盼望建築在主耶穌裡。我相信假如你的父母能跨過這一步,他們的心境必寧靜澄明,處事也較明智。這對於你的妹妹,對家中各人,都有益處。所以我鼓勵你,即使父母與妹妹不接受輔導,你也要抽空經常與他們談話,聽他們訴心聲,也將你讀書的心得與弟兄姊妹們的見證給他們轉述,讓他們看到更遼闊的天空,看到他們腳下的路不是唯一的路。

我深信假如你接受我的意見,你們必不會活在無盡的痛苦中。是的,人生並不完美,世界不是天堂。今生我們仍有病痛,仍會蒼老、死亡。上帝並沒應許天色常藍,祂卻應許與我們同在,應許賜我們力量。你需要緊緊信靠,祂能使你的人生在困苦中也奏出美妙的音樂。

願主耶穌與你們同在!

曉君

歡迎讀者來信。

(另請上網收聽本會網上廣播。)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20080706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555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