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M USA Logo
CCM USA Logo
晓 君 信 箱

写信给晓君>>   总目录>>
 

类 别:
点 击 题 目 选 阅:

分享到QQ空间

我丈夫忘不了旧情人

亲爱的晓君:

我的心很痛,却又一直无法向谁吐露。我不知我丈夫应当去看心理医生,还是我该去看医生。我先生高中时代有个美国女朋友,交往三年,她欺骗了他,与别人怀了孕。我先生还要她;但她甩了我先生,另投新欢。照理这种求学青年时代的爱情,经过十几年的岁月,应该冲淡了;但他却一往情深,所交过的女友都无法忍受他如此“重过去”。我爱我丈夫很深,结婚前我觉得我可以忍受,结婚後才发现他比我想像严重得多,生活的一点一滴,都为她而活。如果我拿开“她”的东西,他会摧毁一切,甚至於他自己。他的家人不敢碰他!我有一次将“她”的照片撕去,他回来一再向我讨回,实在太过分了。我只是他生活上的一个伴,但却是一个“代替品”。每当我谈及他们的过去,他又显露极端的受伤与痛苦。我想许多人都经历过失恋的无奈,无论以前的她多完美,现在我们既然成夫妻了,就应珍惜现在。但我觉得,明显地他是珍惜以前的她而漠视我。我以前曾离过婚,现在不想再离婚,但这种状况,日趋愈深。我心好痛,只有向您求教,请指点迷津。

~倒霉人

亲爱的倒霉人:

从来信看到,妳对丈夫和你们婚姻的关系,分析得颇为明确。妳的丈夫一直活在过去中,以致妳们无法完全彼此相属。妳这边想把墙拆去,他那边死守住不放,妳变得束手无策。

妳丈夫的情形,使我想到心理学中,有一门专研究人对“失”的反应。心理学家将人生的“失”分为:

一丶关系上的,如失去至亲的人丶失恋丶离婚等;二丶物质上的,如遗失物件丶被偷窃;三丶环境上的,如搬迁丶天灾,包括水灾丶飓风等;四丶自我的,如失败丶被解雇丶退休;五丶人生必经过程,如疾病丶中年期等等。心理学家发现,无论是成长过程丶身分改变丶环境变迁,人一生不断有得有失。无怪乎有人说,人生是在得失之间度过。

在人生所有的失中,影响人至深的,莫如在失去心爱的人,例如亲人死亡丶失恋丶离婚。人需要经过一段“哀悼期”,这 “哀悼期”有五个不同的阶段表现。一丶情绪上的发泄,如嚎啕大哭丶饮泣丶痛苦丶呻吟丶莫名的恐慌。其他身体的反应如昏厥丶头晕丶心跳等。心理上的感觉是创伤丶切盼寻回失去的人。二丶理智上的重整。开始时期的症状是对现实否认和麻木。这使人对现实保持距离,有助减轻失去心爱的人的痛苦。然後,他渐渐便能体会和接受现实。这时,他会作梦丶心神不定丶沉思丶迷糊和混乱等,希望藉此找出理由。然後他又在否认丶麻木和接纳之间徘徊。三丶感情上的回应 :当人理智接纳死亡丶离婚现实後,他在感情上便陷在絶望的空气中,也对失去的人到底应该执着呢?还是应该放下呢?他把持不定,因此产生了愤怒和内疚。这种情绪有助哀悼者重温过去的痛苦,直至他在理智和感情上都能接纳事实。第四阶段是哀悼者怀念失去者的特徵和优点,把这些优点表现在自己的生命中,并将其他方面慢慢放下。到了第五阶段,哀悼者完全接纳死亡或离婚的现实,放下过往的感情,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这五个阶段不一定分界清楚,有时某个阶段会特长或特短,或重复出现;但当情绪渐渐平服,哀悼的次数减少和减短,创伤便渐渐好起来。

一般正常的哀悼期,通常是半年至二年不等。若二丶三年後,哀悼者仍沉溺於悲伤中,不能恢复过来,不愿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不能面对现实生活,这人可能是陷在病态型的哀悼中,他的特徵是:

一丶自罚性的行为:如长期的忧郁症丶失眠丶有自杀念头或企图。

二丶对失去的人有不健全的拥有心态,如依恋死者的遗物丶不许别人使用和挪走等。

三丶投入极端的生活中,不给自己时间和机会回忆过去,并否定这需要。

四丶身心失调症(Psychosomatic),因心理所引起的生理症。

五丶长期性不合理的敌意丶暴燥丶退缩。

六丶将失去者神圣化等等。

亲爱的朋友,十多年了,妳丈夫还不能完全从失恋中恢复正常,不能与妳建立正常的婚姻关系,我不知道他为甚麽会这样。一些解释是有些人生下来,感情比较脆弱,经不起打击;另有些人是在孩童期,遭遇过很大创伤,如失去所能依靠的亲人,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承担丶处理,及至长大後,再遇到同样的情形,就不能应付了。

无论是甚麽原因,妳丈夫十分需要接受专业辅导。最好是由有这方面经验的基督徒辅导。若妳也能接受辅助,学习怎样与他相处,医治以往的创伤,那就更好。我不知你们是不是基督徒,无论如何,你们也可以一同祷告丶读圣经,主耶稣能医治我们破碎的心。圣经告诉我们,“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进入基督里面,信靠祂,和祂有美好的交通,遵祂的话而行,接受祂的医治,你们便会成为新人,旧事不能再缠绕你们。只是要注意一点,要有耐性,要以带领你丈夫进入基督里,让基督医治他为目的,而不是勉强他接受妳给他的医治。操之过急会欲速则不逹。愿神祝福你们。

~晓君

本文链结:http://ccmusa.org/xj/xj.aspx?id=smxjb362
网上转贴请注明"原载《中信》月刊第362期(中国信徒布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