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banner.
中信期刊阅览室   
 

分享到QQ空间

「爸爸」的称呼沉甸甸

钱志群

有调查显示:中国幼儿园七成的孩子上下学都是妈妈或保姆接送的,五成的孩子在家大部分时间是跟妈妈或祖父母一起度过,两成左右的孩子,一天里几乎见不到爸爸。根据另一组「谁是孩子主要生活照料的人」调查,对「八十年代子女」来说,在O至六岁期间,由「母亲」担任主要生活照料人的占62.3%,「父亲」占2.5%;七至十一岁期间,「母亲」占69.6%,「父亲」占5.2%。

很久以前,人们不会想到要做这项调查。因为按照传统观念,男人的主要岗位是在外打拼丶挣钱养家,女人的家庭角色才是相夫教子。

这种分工本身没有甚麽错,只是不要忘记,父亲和母亲同样有一份天职,就是关怀孩子。这种关怀对父亲来说,不只是衣食後勤。有大量关於父亲意义的调查,都给天下为父者一个吃惊的提醒。着名作家麦道卫(Josh McDowell)在其《模范爸爸》一书中引证过:美国精神健康研究中心的医生,根据全国人口统计数据发现,没有父亲的青少年,比家境清贫的青少年更容易沦为罪犯。耶鲁大学的一批行为学学者,研究分析了世上四十八个不同文化的罪案发现,犯罪率最高的一群人,都是儿时由母亲独力抚养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员发现:来自单亲(没有父亲)家庭的白人少女,与人发生婚前性行为的机会,要比与双亲同住的同龄少女高出约六成。另有一项在美国的调查,监狱里85%的男性囚犯都是没有父亲的;大多数吸毒与青少年犯罪的都是没有父亲的男青年。

研究表明,缺乏父亲的关怀,至少给孩子造成:一丶争取成就的动力很薄弱,二丶难以抗拒眼前的引诱,三丶自我形象低落,四丶容易受朋辈教唆犯罪。

中国教育专家们也研究发现:有些年轻的父母把孩子交给祖父母或者保姆照顾,认为孩子还小,等孩子上学时再亲自抓教育也不迟,这绝对是一种误解。O至六岁期间,O至三岁才是跟子女建立亲密关系的最好关键时机。如果错过这个阶段,孩子跟你不亲的话,以後的子女教育容易出现问题。尤其是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後,就很难再跟父母进行良好沟通了。很多老一辈的父亲都错过了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的幼儿期,等到孩子上学後,再以知识教育的方式切入,结果发现自己一辈子都无法跟子女交流。

上帝造男造女的材料丶方式丶特徵丶意义都有不同。爸爸和妈妈的意义都不能互相替代。由於男性与女性在情感和行为方式上各有不同,给孩子的关怀也会有一个优劣互补。比如,母亲抱起孩子时,动作往往非常温柔;但很多父亲却可以和孩子玩得更「疯」丶更有力量,从生理和心理上给孩子带来更高程度的兴奋。有研究显示,婴儿早在两个月大时,就能分清过来抱他的是男性还是女性了。如果是父亲来了,他会全身紧张,心跳和呼吸加快,准备好和父亲「疯玩一会儿」。这种外在刺激对婴儿的大脑发育很有好处。

正因为父亲的地位和意义,一九O九年,一位名叫多伍德的美国女士向社会倡议一个「父亲节」,得到广泛响应。从第二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便是「父亲节」。

父亲如同母亲,都是一个沉甸甸的称呼,除了血缘上的纽带亲情关系丶生活上的经济供应关系,还有成长上的教育交流关系。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能没有父爱的示范丶矫正和鼓励。

每个人其实都很需要爸爸,而且需要两个爸爸。情感上不能没有地上的爸爸,灵性上不能没有天上的爸爸。上帝是人类之父丶万物之父。离开地上的爸爸,人就难以健康成长,就少了今生的福气。离开天上的爸爸,人心灵深处就常有空虚无望,就少了永生的盼望。然而後者的爱更为宝贵。有的孩子自小爸爸去世,或是父母离异,但是他们始终跟着母亲和祖辈信上帝爱上帝,坚持过教会生活,仰望天上的父。上帝就特别垂看和怜悯这样的孤儿寡母,使孩子自小到大也都走在正道上,事业成功丶平安喜乐丶荣神益人。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但愿我们人人都能活在两个爸爸的两类爱里,这是今生永生都拥有全爱的全福之人。

本文链结: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s20080704
网上转贴请注明"原载《中信》月刊第555期(中国信徒布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