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背後人生曲:四颗星星的故事
杨羚:满足我心的爱
余黄国凯
杨羚,香港电影演员,曾演电影《痴心的我》丶《靓妹正传》及多部电视剧集
我本来有个幸福家庭,可惜在六岁那年,父亲过世,情况就完全改观了。养育我们四兄妹的重担,落在妈妈一人的肩头上。不久妈咪交了男朋友,我无法接受,恨透那个男人。心想:爸爸早死,妈咪应该全心全力照顾我们,怎麽可以交男朋友呢?
从那时起,我不知道怎样与妈咪相处。三个哥哥小时候喜欢打架,使我觉得有如生活在暴力家庭。看到别人家庭幸福,既羡慕又嫉妒。
小学时代,三哥和我在澳门寄宿。我是家中么女,本该获得家人宠爱,而我却有被遗弃的感觉。同学之中,大部份都是很不快乐的人,不是父母忙於谋生,无暇照顾他们,就是来自破碎家庭,真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
从小家庭的不健全,让我活得很不开心,心中一直渴望有个温暖幸福美满的家庭。升中学後,回香港念书,看见同学们家庭正常,就设法想从同学身上寻找家庭的爱。那些家中愈是幸福美满的,我就愈亲近她们,每星期总有三丶四天住在她们家里,很希望被伯父丶伯母认作乾女儿;於是在别人家里,我尽量做个讨人喜爱的“开心果”。後来好朋友交了男友,无暇理会我,心里就觉得很失落丶很凄凉。慨叹世上没有永恒的感情,所有的东西都是极短暂,又触摸不到丶没有盼望的,连亲情丶友情都不例外。
後来加入电视演艺圈,由於年少时已习惯了讨人喜爱,为保护自己,很自然就懂得如何笑面迎人,扮相可爱。面对记者,开朗活泼,避免是非;与同事相处,嘻哈应付,大夥儿吃喝玩乐,无须在意。拍剧集时,彼此姊妹相称;拍完了,却形同陌路。各人自我保护,内心却空虚孤单。
在娱乐圈工作十年,别人都觉得我活泼开朗,笑起来眼儿似腰果,好像永远无忧无虑,其实,这是我刻意营造的形象。而真正的我,胆小畏怯丶心里徬徨。貌似清纯,实则只知吃喝玩乐丶打麻将丶抽烟,心里充满了愤怒。
回到家里,我又是另一个人,表现极为可怕。妈咪多问一两句话,立刻火冒三丈,顶撞回嘴,从不给她好脸色看。若她再说下去,我掉头就走。根本不想与妈咪丶哥哥说话,有时更拍着桌子破口大骂。与家人的关系恶劣非常,可是内心却常常懊悔不已!
与男友交往,也受到很大的伤害。由於自己不懂得如何去爱与被爱,只希望支取,而不晓得付出,日子久了,反成了别人的负累。说真的,我的事业心并不重,对爱情却很专注,期望得着一份完整的爱。又鉴於女艺人的演艺生涯短暂,宜及早寻得归宿,所以对感情很专一;可惜愈将注意力放在一个人的身上,就愈叫自己失望。我以为很专情地爱一个人,他就应该专情地对我;但事实并非如此,他可以同时爱几个人。每次恋爱失败,就只知怨天尤人,不知自我反省。失败多次,看人看事就愈觉灰暗,没有盼望。
感谢上帝,在我最绝望的时候,让我遇见祂。记得有一次出外拍戏,一位基督徒女艺人坐在我身旁唱诗歌,我不知道她在唱甚麽,却觉得她与人不同,充满了喜乐平安,使我特别留意。後来回香港,她邀请我参加“艺人之家”的聚会。那晚张玛璃在台上讲见证,台下的我不停的流泪。会後看到他们弟兄姊妹在主里的相交,完全没有面具,只有爱,很亲切丶很真诚,使我深受感动。一直以来,我所需要的爱,没有人能给我,唯有上帝满足我。真的,人会变,人的爱很有限;唯有上帝永恒不变,祂的爱无限。或许有些人真心爱我,但我无止境的要求,谁也没法满足我。就如妈咪独力养育我们,实在不容易,可是,我们还对她呼喝使唤,使她经常暗自饮泣。以前我不能接受她有男友,认为那个男人破坏我们的家庭,却没有想到妈咪很需要朋友支持,实在不懂得体贴她。信耶稣後,我才知道原来妈咪很爱我们。
天父提醒我专心仰望祂,不要老是把眼放在人身上,用另一个角度去看世界,看周遭的人和事;可惜,从前我被罪蒙蔽了心眼,看不见主的爱,看不清事情的美和人的关心,以致觉得事事不如意丶人人不顺眼,胡乱发脾气丶任意使唤人。信耶稣後,我学会体察上帝的心意,尊重别人,也学会怎样去爱人和接受别人的爱。发现谦卑服事人,反而远较被人服事来得快乐。
有一次,带妈咪参加“艺人之家”的聚会,感谢上帝,她那次就决志信了耶稣!记得在退修营中,我拥抱着她,真诚地对她说:“妈咪,对不起!我以往曾给您很多的重担与麻烦,一直得罪您丶伤害您。请您原谅!”我们相拥而泣,彼此认罪,真心接纳对方。以前辖制着我们丶阻隔着我们的一切黑暗势力都消失了!那种感受真是好得无比,是喜乐的,释放的!妈咪信耶稣後,更热切地向朋友传福音呢!
如今,我不但将假面具丢掉,更愿意将心灵敞开。以前,只看见别入眼中的刺,看不见自己眼中的梁木;现在,上帝的光照亮我心,让我清楚看见自己的本来面目,祂的大爱帮助我能体谅别人的软弱,知道他们的需要,使我无论与家人丶同事和朋友的相处都较融洽丶容易维系。再者,以前将希望寄托於会变的人,往往叫自己失望;如今相信了那位不变的神,我得着了永恒的盼望!
本文链结: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s19991103
网上转贴请注明"原载《中信》月刊第451期(中国信徒布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