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 banner.
中信期刊閱覽室   
 

分享到QQ空間

教會今日的需要

王永信

神給我們各人的恩賜都不同,給我們各人的背景也不同,給我們各人的託付更不同,我們在這些不同託付、不同背景、不同恩賜之下,各人到底能為主作些甚麼?

一、向普世還福音的債

欠債是件相當不好受的事,誰都不願欠債。但我想多數的人可能都欠過債。我也經歷過欠債,尤其是現今的時代,購物採用分期付款的辦法,就更要欠債。欠債分很多方面,除去金錢方面的欠債,我們做人方面也欠債。

聖經告訴我們一件很要緊的事,那就是欠福音債的問題。保羅說:「無論是希臘人、化外人、聰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們的債。」(羅1:14)「凡事都不可虧欠人,惟有彼此相愛要常以為虧欠,因為愛人的就完全了律法。」(羅13:8)希臘人代表外邦人。他對沒有把福音傳遍世界,就好像他欠全世界人的債一般難過、迫切。我們欠債的感覺為何竟不像他那樣迫切? 保羅何以晝夜痛哭流淚,為那些人禱告,為甚麼我們有時候,看見周圍的人沒有得救,親戚朋友沒有得救,卻並沒有那樣的感覺。

我們知道一個基督徒欠債的感覺,是和他靈命成熟的情形成正比,你在主面前的生命越成熟,你對全世界欠債的感覺也越大,你在主面前屬靈的生命不成熟,你也就沒有多少欠債的感覺,你不感覺到欠任何人福音的債。一個三歲小孩不感覺到虧欠任何人,他沒有虧欠的感覺。餓了就嚷著要吃,沒得吃就拼命地哭,他一點都不感覺到:「我欠誰的」或「我要感謝誰」。但當我們長大成人的時候,我們那個福音上虧欠的感覺,也應該和我們的生命一起生長,這是成熟的表現。

為甚麼教會要傳福音?因為我們感覺到我們欠那些沒有得救的人福音的債。為甚麼要開始海外宣道?因為我們感覺到:我們欠海外沒有得救的人的福音債。中國的教會現在已開始了海外宣道的工作, 就表示中國教會已在主裡慢慢生長起來,長大成人了,所以對普世欠福音債的感覺也越來越大。

二、在主身體內互為肢體

在中國教會向普世各地還福音債的時候,我們每位弟兄姊妹的責任和所能作的是甚麼?我們必須了解在主的身體裡面互為肢體的作用。在一個運動會上,不同的人,責任態度都不相同,教會也是如此。

第一是往前衝鋒陷陣的運動員。教會裡面也是如此,有些人起帶頭作用,在前面跑,他們是全時間的在那裡工作。他們的生命,沒有其他的目的與目標,就只是事奉神。他們是場上的競技者,他們的全部精神就是要得勝,要把福音傳遍。

第二是服務人員。運動大會裡若僅有運動員,那還不夠,尚須另有很多人在一起工作,有佈置場地的,有從事廣告的,有安排交通的,有出錢來負擔運動會費用的,有這麼許多樣的人在那裡同心合意的工作,這個運動大會才能開成。教會也是如此,在運動員的周圍,還有更多的人作他們的支持者,需要為他們代禱,需要辦理事務,需要用金錢來支持事奉。

運動會裡還需要第三種人,就是啦啦隊。他們並不是跑的,也不是辦理事務的。但他們能在旁邊吶喊助威,給那些跑的、跳的增加勇氣與精神。本來已經跑不動了,已經沒有力量,但經旁邊的人搖旗吶喊,他又跑上去了。教會需要這種人,神的僕人們軟弱了,或者疲乏了,或者因為壓力(經濟方面、人事方面、各種環境方面壓力)太大,不能往前進了,在這時就需要教會裡的屬靈啦啦隊(代禱者、安慰者、鼓勵者)幫助神的僕人,幫助軟弱的弟兄姊妹們,能夠使他們越過那些障礙物,再靠著神的恩典重新得力。

第四是觀衆。他們是佔多數的,既不跑,也不幫忙辦理事務,甚至也不作啦啦隊,連一句話都不肯說,只是在那裡作壁上觀。教會也有很多「觀眾」,教會興旺時他們來做做禮拜,教會有難處時他們跑得無影無蹤。從神那裡來的好處,他們願意得,當神向他們有些要求的時候,他們就往後退。這種「觀衆」式的信徒,今日太多了,所以教會今日大體來說,沒有力量。

我們怎樣服事教會?怎樣去海外宣道?必須每個人在教會裡找到你自己的位置,找到你應該作的事情,你絕不該作一個壁上觀的信徒。

三、教會的外圍組織

不僅在教會裡互為肢體很重要,我也要特別提一點,就是教會的外圍組織也不能忽視。這些組織是指那些不屬於教會的工作團體。譬如說,有專作文字工作(或廣播工作)的機構,有專作兒童工作(或青年工作、婦女工作)的機構,有專作海外宣道的等等,很多很多。教會外圍的這些機構,本身不是教會,但其目的,卻是有助於教會。例如中國信徒佈道會所從事的,是教會外圍的工作,它不是教會,但其目的應該是有助於教會。我常和同工們說:「中國信徒佈道會之所以存在,是由於這個機構能夠有助於教會,何時中信對教會沒有助益的話,這個機構就不應該再存在。」一切教會外圍的工作,都應該是向心性的,向著教會(主的身體)。

反過來說,教會對他們也有責任,應該幫助他們,支持他們,為他們代禱,以行動來支援。

四、事奉主

神的國度包括我們每一個人。若是我們有心在神的國度裡事奉的話,都可找到位置,都可找到我們可作的事。我們絕沒有一個人可以說,我願意作,但是我找不到甚麼可作的,我沒有機會。

1.崗位上事奉主

神對每一個重生得救的基督徒都有一個基本的呼召,就是:「作主的見證」,或是說:「成為主的見證」。不僅用口作見證,我們整個人就是神的見證。不需神再給我們特別的呼召,只要是一個重生得救的人,就有本分,在我們的生活裡、崗位上,成為福音的見證。這是神基本的呼召,我們從信主那天開始,就有了這個責任。

所謂全時間事奉主,與在崗位上事奉主,這兩者在質的方面並沒有分別,分別是在量的方面。在新約時代,在神的面前,大家都是被揀選君尊的祭司職分。

2.全時間事奉主

在基本的呼召裡面,神又特別揀選一些少數的人,把他們從眾聖徒中特別呼召出來,作全時間的事奉。這出來作全時間事奉的,不是按照我們自己的心意,乃是按照神給我們一個特別的呼召。

(一)牧養教會

作個傳道人要殷勤、要竭力、要愛主、要愛人、要有信息,靈命要有不斷的長進;再加上教會裡面有人事的困難、經濟的壓力、身體的軟弱,眞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是神呼召一些人出來作這件事。我們很容易指責傳道人這樣不行,那樣不行,這樣不夠,那樣不夠,但是我們對他曾付出過多少禱告的代價?作神的僕人,整個教會對他都有責任,魔鬼要集中火力攻擊他, 不信的世界千方百計要指責他,教會裡的弟兄姊妹也在盯著看他。作一個牧養教會者要看管羊群,要持守眞道,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佈道員

佈道員是另一種全時間事奉主的人,和牧養教會的性質不同。一個佈道員,需有佈道的恩賜,不怕旅行,不怕吃苦。一個佈道員沒有自己的地方,每到一個地方去作工,流淚出汗,工作完畢以後就走。一個佈道員要看陌生地方的靈魂,如同他自己所住的地方一樣,沒有區分,對眾教會都要有負擔。

一個佈道員,要風塵僕僕,受盡長途跋涉之苦,要在任何環境之下能吃能睡,遇到任何痛苦都能忍受,而且要在疲乏的旅途中,準備信息,培養自己的靈性。

猶憶在1957年,我首次到歐洲去。在希臘北部馬其頓、帖撒羅尼迦有幾天聚會,天氣非常炎熱,聚會以後,我被安排在一間像蒸籠的小屋中,一連六天的聚會,講台上是汗流浹背,回到住處沒有人招呼我洗澡,住處也沒地方可洗澡,六天如此。每天汗如雨下,衣服是在換完了以後又重新把換下來髒的再穿上。一直到六天聚會完畢以後,趕快收拾行李離開,還是找不著可洗澡的地方,於是搭乘長途汽車,到愛琴海濱,找到一個無人的地方,跳到海裡去了。後來我才曉得那個地方的人不常洗澡,所以他們沒有感覺到這種難以形容的痛苦。你能向那個教會抱怨嗎?

傳道人要在任何情況之下,都要能夠忍受。任何食物可以吃,任何地方可以睡。一方面忍受旅行的勞苦,一方面還要準備自己的靈性來餵養別人。

今天在普世的中國教會裡,各個地方都需要這種人。很多的地方在訴苦:「眞是怎麼辦?每年開佈道會、夏令會,請來請去都是這幾個人,總是這幾個人來回的轉。」遠東是這樣情形,北美洲也是這樣情形,其他地方也是這樣情形,就是這幾個人來回的轉,沒有甚麼新的人起來。今天年輕人信主的也不少,但眞正起來的人又在哪裡?我們迫切需要這樣全時間事奉主的傳道人。

當然,全時間事奉主是件非常嚴肅的事,經驗告訴我們,一個事奉神的人,他的品格,甚至可說比他的恩賜更重要,若是一個人有恩賜,但是沒有品格,他遲早要羞辱主名,他的恩賜越大,他的羞辱越大,所以在主裡的品格是非常的重要,我們寧可看見一個恩賜小一些但有品格的人出去,而不願看見有些恩賜但是品格稍遜的人出去。

(三)教師

我們不但需要全時間事奉主的佈道員,我們還需要全時間事奉主的教師,無論神學方面的教師,聖經的教師,都非常需要。

中國的教會,在短短歷史裡面,我們曾看見過不少有恩賜的佈道人員,有恩賜牧養教會的人,但是直到如今,中國的教會裡還沒有看見太多正統派神學家,不論是在遠東,或是在海外。所以在國際間,中國教會在神學方面沒有地位。

當然,我們的目的,不是要在國際間有地位,乃是說中國的教會今天需要更多信仰純正的神學者出來,教導青年一代,在真道上有系統地接受訓練。訓練有兩種方式,一種訓練是神藉著人訓練我們,那就是教師;一種訓練是神自己直接地對付我們,訓練我們,那是聖靈的工作。兩者我們都應重視,不應只偏重一面。

(四)文字工作

目前對未信者傳福音的刊物,非常缺乏。有人作過統計。全世界基督教所出版的文字刊物,內中有百分之八十五是為信徒的,眞正為沒有信主的人傳福音的僅佔百分之十五,眞是少得可憐。不但少得可憐,在質的方面也不行,我們看見很多出版的福音單張,就內容編排、印刷紙張及美觀方面來講,不要說是不信的人對它沒興趣,就是我們自己拿起來,都不願去看,這是實話。所以為傳福音,今後在文字工作方面,尚待加倍的努力。

此外,在造就信徒方面的文字工作,應該加强。更深一點的神學著作,也需要開始。弟兄姊妹,我們中間有沒有更多的人對文字工作有負擔,今天教會需要寫作作者的人,需要編者,需要基督徒發行人、印刷者。神若給你這種託付,你就去發展祂所給你的恩賜。

(五)大眾傳播

大眾傳播就是藉著影片、廣播、電視、文字這些傳媒,向廣大的人群用最快最廣的方式來傳播福音。

全世界人口越來越多,可是教會裡添加的人數遠趕不上人口的膨脹,傳道人的數目更是望塵莫及,人口跑得這樣快,教會人數跑得這樣迂緩,遠落在後邊,在這種情況下,憑人去傳講是不足夠的,哪有這麼多佈道人員去傳講?必須用大眾傳播來補人力之不足。因之,福音影片也是大眾傳播所用的工具之一。我們在大眾傳播方面需要人才。

3.應該進入的事奉

弟兄姊妹,我們若是沒有被神呼召作全時間的事奉,也可在教會裡盡我們的本分,你可以幫助去探訪,每週若能去探訪兩次,你的教會就可得到很大的益處。也可與你的街坊一起讀經,把他們帶領到教會來。你可在暑期或週末多參加探訪,多幫助教會打掃清潔,多為教會代禱,自動去關心教會的需要,各盡其職,各盡本分,以教會為你屬靈的家。

我們不能忘記在財物上的奉獻。舊約給我們的標準是奉獻十分之一,但新約給我們的標準是完全屬於神的,十分之一不過是一個開端,除去我們生活必須之外,一切都是神的。

當我們知道今日普世宣道需要經濟來推行,海外宣道需要經費來促成,教會的工作需要款項來支持,文字工作需要金錢來展開,世人沉淪極需拯救,而我們在生活必需之外,還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我們要在神面前想一想這個問題:我們所犯的罪是多麼大?我們既信,就不是說說就算了的,而是要信到底。既作神的兒女,就要作個像樣的兒女。你若今日尚未開始十一奉獻的話,應該從今天就開始,不要等到明天,更不該等到下月,你至少應該作一個十一奉獻的人。起初也許很難,但十一奉獻的是神的,不是你的,你不能摸,也不能碰。而且十一奉獻只是開端,要從這開端加上去。不把信仰付諸行動,講來講去都是徒然的。

主今天給你的是五千、還是二千、還是一千?對這五千、二千、一千,你的態度是怎樣?恩賜有大有小,然而神衡量一個人並不是按著恩賜大小,乃是按著我們把恩賜如何處理運用。那個主人並不曾把那賺得五千,看得高過那賺兩千的。在主的眼光裡,他們是同等的,因為他們開始時所用的本錢就不同。一個人用二千賺了二千,另一個用五千賺了五千,這是相等的。主是垂看我們在如何運用我們的本錢、我們的恩賜。在這些運用恩賜作工事奉主的場合,你有沒有進入應該進入的事奉中?你以往的事奉是否足夠?你願不願以後的事奉勝過以往?願主感動我們每個人的心。

(本文原載於1972年《中信》月刊第十一卷第4至6期,但仍是今日的提醒與鼓勵。原文8,300字,因版面所限而刪節。)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180403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179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