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刀斬亂麻
過去一週美國人在電視機面前上了「處理種族衝突」的一課。事件顯示當事人(黑人教授蓋茲、白人警員柯勞利)的背景與觀點會影響衝突的發展,甚至事前事後旁人對事件的詮釋也微妙地起了作用,包括美國總統奧巴馬的言論。
作者嘗試捕捉事件中每個人物言行背後的思維,將故事始末寫下來。(這樣做免不了把作者個人的觀察與觀點也投射進去,但至少作者有自知之明,這在溝通上很重要)。
麻省劍橋市有一個女子路經偉亞街(Ware Street)一 幢房子,看見兩個帶上背包的黑人男子在屋前陽臺走動,其中一位正以肩膊推門,看樣子想破門而入,另一個黑人在旁協助他。女子懷疑有賊入屋行劫,立刻打電話報案。(很可能這女子是白人,見到兩個黑人在推門,「黑人是壞人」的偏見會否影響了她的判斷?假如她看見兩個白人在推門,會不會報警?她不知道這黑人是著名的哈佛教授蓋茲,剛從外地回來,發覺大門開不了,而幫助他的是司機。)
警員柯勞利趕到,這時蓋茲已進了房子。
柯勞利:有人報案有賊擅入民居,請你出來,我要入屋搜查。(可能他心想:這人膽子真大,竟然在警察面前裝蒜?)
蓋茲(感到莫明奇妙,可能有點氣惱):這是我的房子,我是屋主不是賊。
柯勞利:你拿出証件看看。
蓋茲於是出示哈佛教員証,上面沒有住址。(他真的惱火了,心想:「我在自己的家,還要証明我是屋主。這分明是種族歧視嘛! 真是豈有此理。」他不知道柯勞利曾訓練前線警員公正執法,不能有種族歧視。十六年前還口對口地對一心臟病突發的黑人球星施以急救。)
柯勞利:我要看你的駕駛執照。(蓋茲拿出駕駛執照給警員看,但這時積壓多年的怒火──自己所代表的整個黑人種族多年受到的歧視,多少黑人男人被無辜拷問和關鎖,從遠古的深淵噴出黑壓的濃煙,從心頭和口邊傾瀉出來…。)
蓋茲:你不要以為是白人就了不起,你侵犯了我的公民權益,你會為你的種族歧視後悔的。(聲音愈提愈高。柯勞利看了執照就預備離開,但蓋茲跟在他後面,一直走到陽臺還是指著他大罵。)
柯勞利也火了,回轉身:你想怎麼樣?我要起訴你「行為不檢、妨害公安」。(說著把蓋茲扣上手鍊,帶回警局。)
數天以後,總統奧巴馬在全國記者會中被要求評論此事,他坦承自己尚未掌握詳細資料,可能有偏見,接著就批評警員柯勞利「行事愚蠢」,並謂此一事件顯示「美國依然瀰漫著種族歧視」。
言論一出引起全國警界激烈的反彈,認為他未明真相就妄加評論,影響警員日後執勤,而且會破壞他任總統以來的種族和解契機。許多黑人也站出來維護蓋茲教授,指出此事將美國黑人受歧視的嚴重程度再次公諸於世。
在全國紛紛嚷嚷之際,奧巴馬總統兩天後在白宮召開記者招待會,說已致電當事人雙方,並坦承自己「用詞不當」,事情愈鬧愈大,自己也有責任等。他希望此事給大家上了一課,在這麼敏感的課題上應花時間彼此聆聽和瞭解,而不是動輒彼此指控。他認為警員和教授都是「反應過激」,並已邀請兩人到白宮坐下傾談。
總統很快作出正面的回應,並為自己的言論負責任,使整件事情降溫不少。麻州三個警察組織發表聲明,感激他的回應有助緩和張力。
無論甚麼團體,包括教會,都會有類似的爭執。當然種族的歧視由來已久,更錯綜複雜。但以上個案的確給大家上了寶貴的一課,試概括如下:
一.傳遞消息要謹慎。這個案的發生是因為一女行人對所看見的事詮釋錯誤,當然她出於好意,願意挺身助人也是好事,在一般情形下若能先弄清底蘊,可能就 不會惹起這麼大的風波。
二.承認自己可能有偏見。爭執最難解的結是雙方都覺得自己全對,對方全錯。其實人際關係是互動的,無論有意或無意,主動或被動,彼此都在互相影響。作為有限的罪人,每個人都可能有偏見。我們都會受個人背景、遭遇、個性、觀點與角度、心情,甚至表達的能力影響。自覺可能有偏見是虛心的表現,對衝突處理很重要。
三.肯負起責任。衝突愈演愈烈是因為大家都不肯負責任,於是本來很小的事,因為自衛便要招兵買馬,或挖出對方其他的錯失,使事態愈形複雜,解決難度於是提高。一方肯負責任至少解決了一半的問題。
四.在爭執的火爆場面,一句不合宜的說話會火上加油,能使火勢更猛烈,因此要小心用詞。
五.快刀斬亂麻。總統沒有拖延,趕快站出來解釋,承擔自己的責任,雖然不一定能解決全部的問題,至少不會使它惡化。而且他這種行動有助其他當事人也負起自己的責任來。拖延只會滲進不良的因子如猜測、謠言等。 基督徒處理爭執最重要的不是輸贏或個人的得失,而是活出和好福音的意義來。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cy/cy.aspx?id=tr2009_12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中國信徒佈道會<心靈客棧>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