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M USA Logo
CCM USA Logo

邱清萍專欄
心 靈 客 棧

寫信給作者>>   目 錄>>
 

Rev. Cecilia Yau

分享到QQ空間

記憶戰爭,追求和平

年五月最後一個星期一是美國亡兵紀念日,節期起因是為記念解放黑奴的南北內戰(1861-65)中陣亡的兵士,因他們是「為爭取自由而死」。那場戰爭死了一百萬人,其中包括六十二萬士兵,是美國歷史傷亡最慘重的戰爭。另一方面,約四百萬的黑奴在那幾年內得到自由。更長遠的影響是廢除黑奴制度的第十三條憲法因此得以通過,一百五十年後美國出現第一位黑人總統。

以戰爭解決問題自古而然,那種為保護自己利益,(無論是物質或精神的),而要壓倒對方,甚至消滅對方的衝動,是該隱殺弟背後最重要的動力。他的第五代孫輩拉麥比他更殺氣騰騰,他說:「若殺該隱遭報七倍;殺拉麥必遭報七十七倍」(創四24),難怪他的兒子土八該隱以製造利器為業。

若以該隱為戰爭的始祖也不為過。後來該隱還建造了一座城,漸漸人群的組織愈來愈有系統,要保護的財物也愈多,而個人之間的爭執也演變為家族之間、民族之間,甚至國家之間。因為有了國家,在組織上有了軍隊的形成,而打仗的武器也愈來愈複雜,到近代更科技化了,戰爭的範圍與持久,武器的殺傷力都相形加增了。

而戰爭的意義也更複雜了,自衛性與攻擊性的戰爭有分別嗎?為贏取和平而打仗可以嗎?愛仇敵與持守公義如何並存?個人性與國家性有沒有不同的選擇?

無論如何,我們應謹記戰爭所帶來的破壞:國破家亡,除了許多無辜的死傷外,還有許多人成為難民。在2001年,全球有二千萬無家可歸的人,其中有五百萬仍滯留在本國,但因戰爭失去家園,無以為生。此外從廢墟中重建家園,不但耗資巨大,有些需要多年才能重振,國家的實力被削弱,有些可能一倒不能再起。此外,國家的體系、生態環境的破壞是無法補償的損失。而心靈的傷害,更是無形的破壞,對個人與家庭,甚至整國民族帶來無法彌補的傷痕。

著名的戰爭詩人Wilfred Owen曾作詩記念戰死沙場的年青人:

有何鐘聲為那些被屠殺如牛群的人而鳴?
只有怒哮的槍聲;
只有那快速板動來福槍的嘎嘎聲
疾放出不能再輕的禱告。

那種的無奈與無望,後來他自己也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犧牲品。

在亡兵紀念日,我們除了哀悼陣亡和殘障的英雄外,更要痛下決心,追求和平,先從個人人際關係開始,從家庭開始,學習以和平的方式來溝通,來處理問題。萬一有了衝突,也要學習以基督捨己的愛來彼此認罪與饒恕。務求不積怨,操練以廣闊的胸襟接納差異。真正的自由是內心寬廣,無怨無悔。

我們還要迫切祈求神的國早日降臨。那日子──刀將打成犁頭,槍打成鐮刀,這國不舉刀攻擊那國,他們也不再學習戰事。(賽二4)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cy/cy.aspx?id=tr2009_09 網上轉貼請註明「原載中國信徒佈道會<心靈客棧>專欄」。

頁 首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