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人間困苦的鑰匙
張宇理
人間好像一座高樓大廈,人的各樣困境,好比人在高樓大廈內的千門萬戶中,被反鎖著,沒有鑰匙,出不了來。人因此問:「上帝怎樣救國救民?怎樣解決人類苦困?抑或祂根本不理,或不存在?」
救國救民的鑰匙
上帝用以開啟人間苦困的鑰匙很多。祂可以用神蹟的鑰匙,如為釋放以色列民出離埃及為奴之地,祂降十災、分開紅海。祂也可以興起政治領袖人物,如提拔約瑟解決埃及與隣近諸國的七年大饑荒、呼召摩西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使用華盛頓領導建立美國、林肯解放黑奴。也許,神用差遣先知和傳教士之法,如差約拿呼喚尼尼微城人悔改,遣傳教士到吃人和世代彼此殘殺的部落民族中去傳福音,因而扭轉自我毀滅的邪風敗俗。也許,神用以解決人類困局的,是一些思想,如因聖經的啟廸,馬丁路德倡導人人平等、加爾文在瑞士日內瓦推動能彼此制衡的共和政體、別沙(Beza)始悟民權神授的思想、布魯圖(Brutus)提出民主、民有的雛形觀念。上帝也可以使用教育和慈善事業,如教會學校、醫院、痳瘋病院、聾啞學校和以賑災濟貧見著的救世軍等。重要的是無論上帝使用那一個方法──那一把鑰匙,上帝都要使用一些人。
人繼續彼此困鎖
可惜的是,有人開鎖,也有人在不斷上鎖。
談到上述這些因替人解除困苦,而至在歷史上星光燦爛的偉人們,人污濁的心立即聯想到的,竟不是他們的善,反倒是名位、權利!為了得名、得權,曹操說:不能留芳百世,也要遺臭萬年。於是興兵黷武,塗炭生靈──寧我負天下人,毋讓天下人負我。在這種為名、為權、為利「寧負天下人」的心態下,世界出現了多少魔君、梟雄。但不止這個,還有剝削人民、利己自肥的貪官污吏,還有我們日常接觸的、為己、為名、為權、為利,不惜損人利己的普羅大眾!人不單是被強者困鎖,還在自己彼此困鎖!不單被有權位的人虧負,也在彼此虧負、彼此製造困境。
有人為討個公平,冤冤相報,血債血償,於是繼續相殘,世代追討,彼此虧負而又自以為被人虧負,如此繼續製造更多、更廣泛、更延綿不息的苦困。
基督已給我們鑰匙
耶穌在十字架上捨命,除成就救恩──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還給我們一把解開困鎖的鑰匙:
「主為我們捨命,我們從此就知道何為愛;我們也當為弟兄捨命。」(約翰一書三章16節)
「神愛我們,差祂的兒子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這就是愛了。親愛的弟兄阿,神既是這樣愛我們,我們也當彼此相愛。」(約翰一書四章10至11節)
在十架上,基督承擔了世人的罪孽,「祂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仇」,代人清還虧欠,把人從虧欠神、虧負人的處境中贖出,使人與神和好,又與人和好。(彼得前書二章24節;以弗所書二章15至18節)
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是救恩,所表明的是愛,所經的路線是代死、自我犧牲、以無罪的代替有罪、代人清還虧欠。
如此,基督使我們得以自由。我們不必再活在虧欠神、虧欠人,又在不住追討別人虧欠的連鎖中生活。
在十架上,基督已把打開人間苦痛困鎖的鑰匙交給我們,叫我們去愛,去承擔人類的痛苦,以至於犧牲自己。祂沒有為我們拆除所有的門,也沒有為我們開啟每一個鎖,祂把鑰匙交給了我們,使我們成為祂的管家。
上帝沒有明示我們,人間的每一個困局該當如何開啟──到底是用慈善之鑰呢?還是用思想之鑰?是求神蹟嗎?還是從政?但神已給了我們一個母匙,就是去愛(聖潔的愛),以至於犧牲自己,為人填補虧欠──作挽回祭,中斷冤冤相報、彼此虧負永無止息的惡性連環。
不錯,人間有許多困局,因為人樂於彼此困鎖,也在愚昧中自我困鎖。連不能被困鎖的神子,來到人間,成了肉身,也不免暫時受人的困鎖苦害,可見人間苦困,是多麼不可避免。但是,不必悲觀,耶穌基督復活了,以死敗壞死權,以愛代替恨,以無罪代替有罪,釋放我們脫離罪、死和仇恨,以至我們可以隨祂復活,脫離一切苦害困鎖:「受造之物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神兒女自由的榮耀。」(羅馬書八章21節),我們終不再被鎖困。
我們的責任
我們與其空問:「上帝怎樣救國救民?基督教怎樣改變世界?」不如仰視十架,又反躬己身──原來上帝已將一把萬能鑰匙交在我們之手。我們怎樣使用這把萬能匙打開人的困鎖呢?我們怎樣去愛、去自我犧牲,步基督的後塵呢?我們該反問的是自己!
我們與其問:「世界為甚麼有災難?神為甚麼不消滅惡人?好人為甚麼有禍患?」等人類自古以來(不論智愚),就會提出的問題,不如問一些較少人能問的問題:「我可以靠著上帝,怎樣貢獻自己?上帝可以在我身上,怎樣成就祂祝福吾國吾民的計劃?」
那些被上帝興起,去為人解開困鎖的人,都是一些不為名利、權位而肯自我犧牲的人。
那些為名、為利、為己、為權位的人,只會把人類陷於重重困鎖和水深火熱之中。
我們該防堵的,是自己隨俗損人利己、佔人便宜,或憤憤不平的討個公道、冤冤相報。
我們該敦促的,是自己有所行動,有所犧牲。
上帝已經完成我們不能完成的救恩。人間的許多責任,祂交給了我們。在我們不能肩負的時候,上帝會伸手相助;只是,祂不會越俎代庖,不會喜悅我們做個不肯負責任的人。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viewpoint/viewpoint.aspx?id=trvp384
轉載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384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