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十年昔与今

刘耀光

难忘的经历

2008年底,我们一家因当时的外国人居留签证办理受阻,加上中信差会总部的需要,离开长达四年宣教服事的工场——缅甸。记得在那四年之间历经许多的挑战,第一年在仰光就遇上连环爆炸案——在四个人流密集的地方。其中一个超级市场还是我们经常去买日常用品的地方。碍于当时新闻并不自由,虽然死伤很多,但没有报导过一个准确的伤亡数字。

因着这个事件,仰光的大小商场,和一些大楼住宅区,都设有保安人员,甚至还设置了如同在机场安检区的金属探测门。不但如此,过了这个门框,保安人员还会用手持式的探测器在进入的人身上再扫一次。当然这是为了确保安全,但同时又给人一种不安全的感觉。这个改变一直维持到现在,已成为了大家生活的一部分,那不安全的感觉也就不再存在了。

第二件经历的大事,就是07年的僧侣示威。因为当时政局问题,导致经济拮据,人民生活困苦,影响了那些依靠人民奉养的僧侣所得的化缘越来越少,以致起来向政府抗议。因此,触发了当时积陈已久的民怨,一群群的僧侣与民众纷纷上街游行、集会,一发不可收拾。在当时政府的威权统治下,一辆辆载满围着红巾的军人,挤在军卡车出发到处去驱赶、逮人,拉到牢房去。晚上实施戒严宵禁,教会、学校停止了一切晚间活动。待在家中,除了卡车呼啸之外,就是狗吠哭嚎的伴随,这是我们至今唯一一次经历戒严宵禁的氛围。

还记得当时有一次带着师母与孩子开车往一个地方去,在平时繁忙的马路上,竟然车辆稀疏。随后,看见站着的人都往同一个方向看,好奇之际就看到了前面十字路口右侧迎来了一大群的示威者,便立即设法掉头离去。十年后,同样的路还在,但路旁的建筑物已增高了许多;当日惊心动魄的情景,成为今日与弟兄姐妹共述的回忆。

第三大经历的事件,就是百年一见的纳吉斯风灾,台风所到之处树木、电杆倒伏,房顶被掀起,成千上万的灾民没有水、电、粮食,灾后一片狼籍。更令人惨不忍睹的,就是政府拖延救灾工作,灾民得不到及时的救援,死亡人数大增。十年后的今天,树木都已重新栽种长大,许多公园也重新规划美化。傍晚时分,孩子不再像以前,在肮脏的巷道上游戏,而是在这些公园的草皮上踢球玩耍。

对外开放带来的变迁

的确,十年后的缅甸(至少在仰光)改变了许多。在我们离开缅甸后的第二年,2010年的大选,就是从军政府走进民选政府的时代。虽然民选政府的班底还是以除役军人为主,但经济确实有着极大的改变,因为实施了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吸引了许多外商来缅甸投资、设厂。到了2015年大选,正式政党轮替,政权和平移交,更加增了外商投资的信心,西方世界对缅甸的经济制裁也一一取消。缅甸经济从此起飞,在短短的十年间,一栋栋高楼开始竖立起来,路上的车子不但变新,而且变得车水马龙。房地产不停飙升,据说房价可媲美上海大都会。

科技通讯方面,记得在十年前,一张SIM卡差不多要三千美元,而且还要抽签才有机会买到。今日,只需五美元左右便可随时购买,而且手机普及至满街都是低头族。不但如此,缅甸曾是网络防火墙的先进国,控制与过滤网络通讯,封锁许多网站,包括宗教性的网站。现今网络已完全开放,所有的网页都能够浏览,当地的同工随时可以将照片消息传上脸书(Facebook),让身在地球另一半的我们,都能即时知道当地的情况,图文并茂,距离无形间就拉近了许多。

缅甸落实对外开放后,数算这十年间急剧的变化,人民生活有了好转,一些生活型态也有显著的改变。昔日在路边以黑市价钱买卖汽油、在商店内经营地下钱庄兑换银钱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然而,随着开放,许多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原本朴素的风情受到外来各样信息及潮流影响,思想尺度越来越开放,社会风气逐渐败坏,从前甚少听闻的抢劫、暴力事件,如今却频频发生。随着电脑、手机、网络的普及,昔日许多年轻人积极参与教会活动,连平日的祷告会也参与的情况不再复见,因为大家不是忙于在线游戏,就是流连于社交媒体网站。

福音的需要仍旧不变

无论面对怎样巨大的社会变迁,人们对福音的需要仍旧不变。尤其在这海量信息当中越来越迷失的时代,更需要有神的真理成为他们的引导;有圣灵在他们的内心给予辨别的能力。因此,我们更迫切需要有神的工人来牧养,带领人们走在真理的路上。感谢主,中信在过去十多年来,每年都支持当地十位神学生的装备,如今有好些已在缅甸各地、中缅边境担负起开荒、植堂和牧养教会的使命。这次回缅也听到许多校友在福音禾场上如何为主争战,并许许多多美好见证的分享,真的为他们感恩。

然而,这样足够吗?不,诚然缅甸正在面对迅速的转变,无论是面对这世界主流的趋势、物质世界的引诱,以及知识、思想越来越开放的群众,不仅是当地的神学生,也包括已经在禾场上服事的同工,都需要有不断的提升与装备,才能够面对迎来的挑战。

再者,缅甸对外开放以来,已解除了很多的限制,例如签证已变得非常简单,牧师传道再也不用像以前在职业栏上填写老师,以便获取签证。现在可以名正言顺地申请,所以前来缅甸短宣的探访队越来越多。相信这也是神为缅甸福音开启的一扇门,纵然不知道这扇门会开多久,但当有这个机会的时候,我们应该去把握。短宣的服事,除了像过去传统式,配合当地教会安排的挨家探访、培训信徒之外,现在还有医疗短宣、配合当地教会学校举办的中文营、英文营、品格营,甚至音乐、戏剧布道等的服事。而且现在缅甸华人教会的触角,不仅在于华人,也包括当地的缅族与少数民族,能够看到不同民族在神的国度中合一,真是一件美事。

另外,虽然一直强调缅甸的对外开放,但内部不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除了报章上常有报导罗兴亚人,在居住的若开邦暴力冲突之外,边境各民族的武装冲突仍然不断发生,当地的居民往往就成为这些武装部队与政府军冲突下的牺牲品。另一方面,由于这些武装冲突,迫使当地受影响教会的弟兄姐妹考虑从原居地迁移。感谢主,以中信为伙伴的当地缅甸福音宣教会,看见了这个需要,开始了一个名为“丰盛山庄”的计划:在中北部开辟一个农庄社区,一方面收容这些难民家庭,透过改良农作物,教导他们种植与养殖的技能,使他们有生计。当然,重点是有教牧同工在当中牧养他们。感谢主,这个计划已经陆续有当地及海外的弟兄姐妹支持,盼望这农庄能够早日成为这些受难者的山寨。

十年之间,缅甸经过许多的变化,但福音的需要仍旧没有改变。人的灵魂仍旧需要神的恩典来拯救,神如今仍在呼召,有谁愿意向庄稼的主求派工人?又有谁愿意回应呼召去收这些庄稼?

(作者是前美国中信宣教士,前中信海外差传部副部长,现任乐城华人基督教会牧师)

本文链结: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s20200307
转载请注明"原载《传》双月刊第190期(中国信徒布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