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靠顺服,事主蒙福

巫凌赛君

年轻时信主

我和丈夫初中时因在香港的基督教学校念书,爱主的老师给我们传讲福音,我们都信了主。因为教会小,受洗后我就有机会学习事奉,先是团契职员、儿童主日学老师、讲台传译等。事奉中学习把自己放在神的手里,做神流通的管道。后来做了教会的执事。教会屈均远长老非常热心差传事工,成立了香港差传事工联会,带着一班年轻人举行差传聚会,有祷告会、事工分享会及文字出版等,泰北的马小芸宣教士、中信的冯文庄姐妹都是在那段时间一起被建立起来的,我也向神奉献身心。我和丈夫在差传事工联会事奉中,得到神的带领而结婚成家,后来有了三个孩子。要养育儿女,还要教学,身体也不太好,就减少教会的服事。主日,丈夫继续在教会事奉,孩子常常生病,我要留在家里看孩子,那些日子,真不好受。

1986年,结婚已十年。我向神祷告:“神啊,我在婚姻家庭里面十年了,希望恢复多一点时间来事奉祢。”我在学校有教美劳课的,记得新春期间教学生做挥春——万事如意,我有一个感动,祷告:“神啊,世人都希望凡事按他们的心愿成就,我愿意我的生命是按祢的旨意来成就。过去十年,我的生命都用在家庭里,希望日后能够事奉祢。”没想到,过了不久,收到冯文庄姐妹从美国打来的电话(她和我们在同一间教会成长,年轻时奉献念神学,去了美国在中信机构事奉),问我们:“你们现在有没有心来全时间事奉?现在中信文宣部需要一位中英皆能的编辑。”很诚实地说,我经过十年的婚姻生活,已失去了起初奉献给神那个心,好像神把我放在家庭里面,忙个不得了。她就说:“你们好好祷告,寻求神的旨意。”

寻求神旨意

那时丈夫是中学副校长和英文部主任,我在小学当老师,工作非常稳定,在香港生活蛮顺畅。所以突然之间要我们全时间事奉,就有一些顾虑。那时孩子还小,小儿子只有两岁。我未结婚时,没有神的呼召;现在一家五口,连根拔起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美国去事奉,到底是不是神的旨意?如果没有神清楚的指示,我们是不敢回应的。我们只有拼命地祷告,要清楚是否神的带领。

那时,我教儿童主日学,刚好讲到神呼召亚伯兰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神指示他的地方去,他就因着信遵照神的吩咐去了。神就用这段经文向我说话,但我们还未肯定。接着,参加一对宣教士夫妇(弟兄曾经是丈夫的主日学学生)去南美苏利南宣教的差遣礼,讲员是李灵牧师,讲的经文是路加福音第十九章30到31节,主耶稣进城之前打发两个门徒去解开一匹驴驹,并告诉主人:“主要用它。”听到这句话,我们夫妇俩立时相望,觉得这是主对我们说话(因为丈夫的名字是秉驹),主要用这匹驴驹。继续祷告后,我们清楚是神在呼召我们,但心里还有很多难处。

申请的过程

中信聘请的只是秉驹,因为是海外劳工,需通过律师申请。过程不简单,中信要在报章刊登聘请启事,列明工作所需条件,三个月时间,在美国没有人适合申请,才可以轮到海外劳工。当我们开始申请时,律师说中信给的薪酬太低,不到我们夫妇在香港的三分之一。需要中信提高一点薪酬来符合申请的要求,中信就做了一点调整。我祷告对神说:如果真的是祢的旨意,祢来负责我们一家五口日用的饮食;保守三个孩子在美国的文化中不要学坏。申请经过四年,终于批准了。当我们去见美国领事那天,刚发生旧金山大地震。心中竟有一个意念,会否地震了就不用去了?当然,这是我们的小信,神的国是不能震动的。1990年2月1日我们到达了旧金山。

参与新事工

移民时,中信没有聘请我,不晓得到美国后,我能够做什么。我很喜欢教学,但因语言关系,不可能在美国当教师,可能去麦当劳做工,帮补家庭开支。这时,冯姐妹和游宏湘牧师邀请我帮忙预备中信30周年纪念,接着又帮忙文字事工的一些事务,如给读者回信等。秉驹编辑《传》和Challenge两份刊物。那时读者的来稿都是手写的,要把它换成电脑档。我从前完全没有用过电脑,甚至一般电器都怕操作,神真的很奇妙,慢慢地一步一步的来引领我。我开始用电脑打字,电脑处理文书,进而电脑排版,帮忙编辑,采访作者,修改文稿,与作者联络等。我还参与推动《中信》月刊的发行。

不断经历神

当初《中信》月刊只有直排右揭的繁体版,后来因着中国事工的需要,才增加排左揭的简体版。这个转换,从打字、编辑再到香港印刷,面临很多挑战。在香港的设计伙伴告诉我们,不是那么简单的,要重新排版,所以要多付一个排版费。我们不想增加太多开支,我坐在苹果电脑前去摸索,慢慢试,多请教。那时苹果电脑没有简体和繁体字之间的转换,把中文输进苹果电脑后,全是乱码。神感动我不要放弃,常常祷告,一直尝试,终于转换成功,可以由我这个低科技的人自行排繁体版和简体版。我感受到是神操着我的手来成就这美事。

后来《中信》月刊开辟了“晓君信箱”专栏,感谢主,有专业的肢体和义工参与帮忙,但是读者来信多。刊物每月只发一期回复。我把没刊登的信转给义工的牧师、师母帮忙回答,然后再寄回给读者;后来人手不够,我也参与覆信。什么事情我们不晓得怎么解决,就带到中信早祷会上,请同工一起祷告。

我很欣赏冯文庄姐妹,她那个心就是一直去扩展,不是单单编辑《中信》月刊和《传》,她会进一步去想,怎么使用《中信》月刊的资源去开发,增加简体版,做福音CD,简体字的福音单张,后来又把《中信》月刊改成彩色印刷等等,不断地扩展事工,促进传福音的效能。每件事情也都让我参与、探索。感谢神,中信同工继往开来,现在三份刊物都是三合一的——可看、可听、可读。

信心的功课

中信是信心机构,凭信心,没筹款,财政需要都是祷告神来预备。我们从前做工,从来不用担心家庭的收入。加入中信时,最感动我的就是王永信牧师和师母的见证,王师母把她为结婚的储蓄奉献出来,买印刷机。刊物的邮费没有,凭信心到邮局打开信箱,就收到邮寄来的支票。我从前没这样的经历,很受鼓励。有一回,中信同工一连四个月发不了工资,要用同工的互助基金来救急。那段时间是何天泽董事做代总干事,他写家书报告中信情况时,引用《献给无名的传道者》中的话提醒我们,事奉神需要放下世上的享受。神就是这样引领中信,经历了不少艰难,但神的慈爱是直到永远,神是信实的,神保守着中信,祂的恩典一直够用。

全家都蒙恩

我和秉驹都是家里第一个信主的。秉驹三岁便丧父,和两个弟弟在基督教孤儿院成长,我一结婚就和婆婆一起住,照顾她。我们来美时,家人不理解,教训我们信耶稣不要太迷,不应放下母亲,跑到老远的地方去事奉神。来美四年后,我们终于可以把婆婆接来了。在香港请她去教会她不去,跟她传福音很难;来美后,她每主日欢欢喜喜地与我们一起去教会,上主日学,参加长青团,在家勤读经祈祷,很快就信了主并受洗。

我妹妹一家移民来美国,两个姨甥女最初两年住在我们家,随着我们去教会,在旧金山宣道会信主受洗。神也奇妙地把妹妹带到中信事奉。后来,在加拿大的另一位妹妹和妹夫一起受洗。我父亲离世前,也得到他信主的确认。我们为妈妈祷告40年后,她也于2015年信了主而受洗。我真的很感谢神,这些都是我来到美国中信以后的事。

神是信实的,34年来,不单使我们每天饮食无缺,还丰富有余;神也看顾三个孩子,不但没有学坏,从小在教会长大。大女婿是我们所属教会英文堂牧师,二女大学毕业时,中信需要设计同工,她就受邀加入中信事奉,婚后在家教养四个孩子,现在还开了一间基督教舞蹈学校,定期作巡回布道。二女婿在加拿大是眼科医生,现在还一面念神学,一面在教会参与教牧事奉。小儿子是谷歌的软件主任工程师,六位亲家都很爱主,在教会里面事奉。二女四个孩子从小在家上学(homeschooling),父母每天用圣经教导他们,现在都上中学了,大孙女明年升读大学,已经报读圣经辅导学。神赐给我11个孙,竟因此被长辈们称为家族中最有福的女人。我何等盼望他们能接受这位赐福给人的上帝。七个孙已经受洗,还有四个,我们继续祷告中。

神借着拣选我们,把祂救恩之福倾倒在我们的家庭里。我们感恩不尽,赞美不完!

韩宇芳笔录

本文链结: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s20250403
转载请注明"原载《传》双月刊第221期(中国信徒布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