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穷乏人的好榜样

严惠来

使徒保罗和早期教会都深深关注穷乏之人的需要:“只是愿意我们记念穷人;这也是我本来热心去行的。”(加2:10)保罗第三次旅行布道的目的之一就是为“耶路撒冷圣徒中的穷人”(罗15:26)筹集捐项。从圣经中看到,神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眷顾关爱那些贫穷、匮乏和受压的人。圣经说:“藐视邻舍的,这人有罪;怜悯贫穷的,这人有福。”(箴14:21)

历世历代,因着神的爱,出现了无数关注穷乏人的好榜样。仅就我所知悉的事例略举一二:

邹主爱创立敬老院

五年多前,我有幸参观了一所颇具规模的基督教杭州敬老院。带我去参观的是该院主要负责人邹主爱及其夫人。这个敬老院距杭州市约40公里,位于市郊丁桥的一个村庄。早在八年前,邹主爱牧师有意开办敬老院,因为他看到一些孤寡老人,生活异常困难。其中有些老人卧床不起,有时整天吃不上东西,全靠邻居帮助。邹主爱把这些事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祷告祈求神的指引。在一无经费、二无房子的困难情况下,终于在教会热心人士的支持下,他们用郊区教堂对面的小屋,办起了一所简陋的敬老院。因限于条件,当时床位不到20张,入院者大都是信仰基督的孤独老人。由于收费很低,要申请入院的老人很多,怎么办?他一面祷告求神带领,一面另觅地方。后来在市郊村庄找到一块土地,经区、乡政府的同意,在该土地上新建一所基督教敬老院。从筹备、设计、施工等大部分工作都是教会人士凭着爱心承担,尽管路程较远,大家不辞辛劳,各自献上一份爱心;尤其是邹主爱,年已70有余,曾患大肠癌动过手术,且患有糖尿病,他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筹备上,令人敬佩。正如圣经所说:“神叫孤独的有家。”(诗68:6)如今具有两百多张床位规模的这个敬老院,在环境清静、空气新鲜的地方,非常适宜老人休养。

由于坚持教会慈善服事,所以只向入院的老人收取很低的生活费,对没有亲人经济支持或退休金的孤苦老人,不但不收分文,还供给他一点零用钱。许多孤寡老人,争先恐后设法入院。当我参观访问这些老人时,他们在喜乐中非常感谢神的恩典和教会弟兄姐妹的爱心。邹主爱以院为家,以老人为兄弟姐妹,平时不辞辛劳去敬老院与老人在一起。在节假日,他常放弃与家人团聚,到敬老院与老人欢度节日(圣诞节、春节等)。老人见到邹主爱总如见到亲人,把心里的话包括烦恼都向他诉说。邹主爱为他们祷告,谈基督真道,并全力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老人们非常感激。该敬老院每天早晚都祷告和读经,并有一些真理的劝勉。主日有敬拜聚会和讲道。老人患病,附设就有医院。老人逝世,会举办安息聚会,之后将遗体送殡仪馆火化后在教会坟地埋葬。可说是对老人们的全程服务。

我认识一位爱主的弟兄,他的妻子患有精神障碍症,无法在家中料理生活,需要他人照顾。于是这位弟兄陪他妻子住进了该敬老院。某天有位姐妹开车带我去探望他们。见到他们住在单间房间,每二个房间均有一位服务员照顾。平时这位弟兄带他坐轮椅的妻子到楼下空地去散散心。这位弟兄每月一次到附近农村聚会点传讲圣经真理。

敬老院的设立和所作所为都在有分见证的百姓中赞不绝口。值得一提的是:隔壁一位农民,是位非基督徒,看见敬老院负责人和管理人员都有爱心,深受感动,他把自己收获的桃、梨等水果,送给老人们吃,看到老人们开心地吃时也特别高兴。

当我参观访问之后,千头万绪在我脑海中汇集成一句话:人间真情,源于基督。

蓝志一创办孤儿院

1950年,蓝志一在苏州开办、负责一所孤儿院,规模不大,20人左右,但在当时社会普遍贫穷、信徒普遍困难的光景里,完全凭着信心仰望天父的供应,不依靠人,真可说是一颗信心的明珠。我表弟的媳妇原是个孤女,后被送进该孤儿院中。她说:“蓝志一伯伯是个很有信心和爱心的基督徒,凭信心仰望神的供应,从不向单位及个人募捐。他待我们孤儿很好,尽量给我们吃饭,自己却常吃稀粥,有时他一天三餐吃稀粥。他每天早晨五时许起身,先祷告、读圣经一小时左右后,约在六时自己摇铃呼唤我们起身,大家盥洗后,带领我们早礼拜,唱诗,祷告,读圣经,勉励几句话后吃早餐。晚餐后,有晚间祷告,读经文。九时半左右睡觉。冬季时我们睡觉后,蓝伯伯常常来看我们被子有否盖好,免得受冷。”

一位弟兄说:“我是40多年前蓝伯伯抚养大的孤儿。有一次他带我去上海进货。火车到上海站时,天刚破晓,于是我们在一家小面店叫了两碗面,一碗带汤的光面他自己吃,一碗肉丝面一定要我吃。他总是爱我们过于他自己,40多年过去了,他很多爱心的事我却终生难忘。”一位孤儿院的同工说,我们孤儿院没有任何教会或信徒固定的资助,就像天上的飞鸟完全靠天父养活一样。常经历这位又真又活、信实慈爱的天父用神迹奇事看顾我们。那时院内条件很差,蓝弟兄跟我合睡一张床。冬天合盖一条棉被,每当我比他先睡时,醒来总是看见他和衣而睡,棉被却盖在我一人身上。还有一位同工说:“我首次遇见蓝弟兄时,他正跪着祷告,我就跪在他旁,跟他一起祷告。此后,我俩一见面,不是先谈话,而是先跪下祷告。蓝弟兄是一个活在膝盖上的基督徒,这是他得胜的秘诀。”

为传福音而尽忠

1950年以后,由于环境变化,蓝志一结束了苏州孤儿院的工作,到上海某教会配搭事奉,成为1950年代初上海某教会主要的同工、长老之一。1956年1月29日,因不参加“三自”教会而被捕,被判刑十年,押解到青海劳动改造,在劳改营中度过可怕的大饥荒。虽然饥寒交迫,周围死了许多人,他负责管理仓库,坚持不吃其中的一粒花生米,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家中五个子女,全由蓝师母一人含辛茹苦地抚养成人。除个别是大专程度外,都是大学本科毕业。在那政治斗争的年月里,在衣食无着的景况中,完全是神对他们的奇妙眷顾和供应。

蓝志一直到晚年才从青海劳改农场释放,返回家人居住的武汉,接着被分配在湖北省建筑机械厂清洗厕所、疏通下水道,收入仅能糊口。后来,他又曾莫名其妙地被错抓,关押了一年多时间。蓝志一的生活是超负荷的。1989年,在武汉市的半间破旧的屋里,只有破旧的桌、椅、床各一件;另半间屋因瓦片紊乱不整,雨天滴漏得厉害而弃置。他必须劳苦工作关顾儿女,还要外出探望主内弟兄姐妹。虽然这样,他在某位弟兄回家探亲期间,仍不失时机地将福音种子播撒在那位弟兄的三个儿女身上。那位弟兄的儿子年稍长,较懂事,蓝爷爷与他谈心的时间也最长。那时还买不到圣经,蓝爷爷千方百计争取到一本中英对照的《约翰福音》(书外署名《活水》)送他,勉励他一生一世紧随主耶稣的脚步。

蓝弟兄的大女儿在她父亲去世之后,收拾他的遗物时,只见到一个五分硬币,竟再没有别的钱了。当这个意外的消息传开后,听到的弟兄姐妹们莫不感慨。蓝弟兄真是一位名符其实的“丢弃万事,看作粪土”(腓3:8)的弟兄,一个真正撇下一切的圣徒。怎么会只剩下一个硬币?上海的弟兄们尤其惊愕。那年正月,蓝弟兄不是曾寄过一百元(相当于当时一般工厂工人一个半月的工资)给上海一位70岁的汪老姐妹吗?说到汪老姐妹,她从小锯掉一条腿,经济上甚为拮据,但她一向不愿累着别人,肉身上实在痛苦,诸多不便,特别是天气阴雨时。她曾多次求主接收她疲惫的心灵。那天汪姐妹忽然收到从武汉寄来的一百元,经再三思索,才想起是蓝弟兄以他女儿的名义汇给她的。当时上海的弟兄们以为蓝弟兄并不缺钱,不然怎么会寄这许多钱来上海呢?因而在他们手中有一点余款时,也没有去顾到他。此时弟兄们感到深深的亏欠!

蓝志一不仅是关怀孤儿,也是个热心传福音和帮助人的人。蓝志一临终前最后一个声音,仍是为主、为传福音而发的。1989年3月8日他刚向亲戚传了福音回来,忽感心脏不舒服,由邻居送他到儿子工作的武汉医院急诊,第二天清晨,就安息主怀,终年81岁。

感谢主,中国今日之所以有数千万的人接受耶稣基督作救主,远超1949年之前百倍以上,不因别的,只因有着数不清像蓝志一弟兄这样坚贞的基督徒、传道人,默默地为福音真道,把自己献作活祭,燃烬成灰。

本文链结: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s20220204
转载请注明"原载《传》双月刊第201期(中国信徒布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