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忧郁青少年
顾嘉
现今患忧郁症的人越来越多,青少年也不例外,我的孩子不幸身列其中。从在教会的事奉和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有些心得,愿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孩子患上忧郁症
忧郁症有轻度、中度和严重之分。患轻度忧郁症的容易发怒,发怒时蛮不讲理。因为孩子不知如何管理自己的负面情绪,轻度忧郁症患者起初会逃避现实,如男孩沉溺於电视节目、电玩,不跟父母讲话,甚至不吃不睡;女孩可能出现厌食症,嫌自己不美,常常哭泣,或躲在房间不出来。
青少年患忧郁症初期本来是情绪问题,需要父母的瞭解和关怀。父母不要只知责备,要关心孩子说:“我看到你很不高兴,最近常常发脾气,可以跟我谈谈是什么原因吗?”这样孩子就觉得父母关心他。
如果孩子有睡眠的问题,要么不能入睡,要么睡得太多,那就表明忧郁症严重了。有些孩子晚上失眠,早晨起不来,上学迟到,如果父母不问青红皂白责骂他们,孩子会觉得父母不了解和不关心自己,以后和父母更疏远了。我自己曾患忧郁症,知道个中滋味。
华人文化与忧郁症
身为家长要反省,我们是否只要求孩子卓越,成绩优异?却不晓得在家里,我们好像法官,有时是警察,令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很痛苦;我们的孩子不快乐,也不懂得怎样快乐,因为我们做父母的没有教过他们,这种情况下他们就变得压抑,不懂得自处。
北美华人青少年忧郁症的罹患率比白人高,也许是因为开始时父母看不到,没带孩子去就医。病向浅中医,轻度忧郁时比较容易医治;但华人父母因为面子问题,或因为不懂,或难以接受,就拖延了最佳治疗的时间,让孩子的忧郁症加重。孩子又觉得父母不瞭解自己,便不与父母沟通,自己心里压抑着。那他们怎么处理呢?有些出外打架闹事,有些自残、自杀。还好华人青少年想自杀的比率虽然比白人高,但真正自杀率不高。
父母如何处理自己的感受
父母发现孩子患忧郁症时,往往自问: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
父母没做对是可能的,孩子患忧郁症七成来自环境,父母的影响不可忽视,所以及时反省很重要。
不过也要看遗传基因。忧郁症有三成机率是遗传的,比如我自己。我得过忧郁症,我父亲也得过,那我的孩子有就不奇怪了。虽然对此我很不开心,但我不停留在感叹中,决定要积极面对。我跟孩子说:“没关系,也许是你从我这里得到的,我们一起面对,一起走。”
孩子起初不理我,要自己处理(上大学前,他已经有些反叛行为,但那时我们不能沟通,这是我的错)。因为我的老大很聪明,能过目不忘,12岁唸初中时考SAT几乎满分,无论参加什么比赛都拿第一名,已有大学要她。所以我对老二也有同样的期待,因为都是我的孩子嘛;结果老二怎么追也追不上姊姊,就得了忧郁症。可是我想着的还是成功、成功、成功。成功的第一步是书要唸得好,进最好的小学、中学、大学。后来他就出问题了,变得反叛。他中学反叛时我才开始检讨是不是我出了问题,我向他道歉,他感受到我的诚意才愿意跟我谈话,发觉自己有自杀念头时也告诉我他想去就医。这是一个转机,当孩子想寻求解决方法的时候就有希望了。
所以孩子患忧郁症时,最困难的不是如何面对忧郁症,而是做父母的不接受自己也有问题。我曾辅导过一些有忧郁症孩子的父母,发现他们甚至是很好的基督徒,价值观也有问题。比如过於严格,对自己对孩子都要求过高,这其实很不健康。若我们要求孩子成功,事事出人头地,那我们的价值观就有偏差了。做父母的先要纠正自己的错,当孩子发觉父母在改,对父母的信心增加,关系就会好转,愿意跟父母谈心里话。只要打通交流的渠道,才可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不要避开敏感的话题,要坦诚直接,谈得合宜有医治作用;不要只责备,否则彼此成了外人,孩子感到的是压力而不是支持。父母要跟他们做朋友,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样孩子才会打开心门。
寻求专业帮助
忧郁症不是简单的疾病,尤其病重时,家长不能靠自己解决,一定要支持孩子寻求专业帮助。父母最好自己先找辅导,接受自己有问题,因孩子得忧郁症有可能是全家的问题,而不单是孩子的问题。父母这时最不要说的话就是:“这是你的问题”、“你不听我的话才变成这样”。
父母要先寻求帮助,靠主站起来,才可帮助孩子。
我辅导过一个严厉的父亲,他的女儿非常聪明优秀,在顶尖的学校是顶尖的学生,但却尝试自杀,吓了他一跳,因他给女儿太大压力了。后来他接纳我的建议,先自己改变,积极支持女儿就医,这对他女儿的恢复很有帮助。
孩子得了忧郁症能否根治,不容易掌握,因忧郁症会起伏不定,取决於怎么管理。比如刚开始时是失眠,接着思想很混乱,你就知道那是忧郁症,应立刻处理。看医生就是帮助自己做情绪管理。有些成年人自我管理能力较强,偶而失眠时,也不会失控到一连几天睡不着,一两天就恢复了。以前我不知道如何处理负面的思想,一有负面思想就仿如天塌了。后来我明白,不要把负面思想“养大”,要立刻想积极的事。你不餵养负面思想,它就会凋谢,一会就过去了。但忧郁症病人会抱着负面思想不放,把它放大,就像癌症,能把我们的思想感情整个吞噬了。青少年因为年轻,还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所以一定要去找医生帮助他们处理。
父亲的职责
母亲关爱孩子,一般较感性、温柔;父亲就看重规则,所以与孩子的关系较容易出问题。我看到一些患忧郁症的青少年,父亲往往自以为是,见孩子患忧郁症,就抱怨孩子,不懂谦卑自我检讨。
也许男人较要面子,需要被人尊重。看见孩子失败,父亲就觉得是自己的失败,难以接受;逃避面对的方法是:“你不听我的话,所以失败。你要早听我的话,就不会这样。”男人很容易就采取这样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尊严,所以先要在主前谦卑认罪。
其实一个人的智商和情商都很重要。华人一般注意智商,却忽视情商;情商好的人比较谦卑,愿意学习和聆听;情商低的人看人看事往往都如一管之见。例如只看到成功,落在孩子身上的情况就是:不上大学就是失败、不上好大学就是失败─把孩子直逼到狭缝里。如果孩子无法达到这个窄缝的目标,岂不是要逼死他们吗?家长的视野越小,孩子得忧郁症的机会就越高;此外如果父母有忧郁症基因,孩子就较容易得忧郁症。
家庭、教会与忧郁的青少年
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年轻人患忧郁症?为什么越发达的国家忧郁症越普遍?原因之一是发达中的社会非常注重表现和成绩,如果家里也如此,年轻人就遭殃了。你想想,今天美国比较好的汽车要七万美金,房子要100多万,孩子一生可能都没机会赚到那么多钱。但是父母不晓得怜悯他们,告诉他们这不是最重要的,反不停说:“你要成功!要成功!”“你看某某多棒,他住的房子值300万。你能吗?”孩子压力多大!所以一定要回到神的价值观,不要追求世人的成功。
家里要跟社会不一样,不要因为孩子拿到A回家就兴高采烈,拿B回家就冷落他,拿C回来就骂死他。我以前在这方面栽过跟斗,现在劝家长不要重蹈我的覆辙。其实世界很大,成功有多种,成绩只是其一。何况学业成绩一直顺利的孩子,长大后因为不懂做人处事,在別的地方失败,他会更经不起打击。
教会也要留意世界的价值观,避免成功心态;青少年牧者最好也给年轻人一些心理教育和训练,因为年轻人有很多情绪问题他们不会告诉父母,在家里不开心时希望在教会找到接纳、安慰和支持。这是很多年轻人来教会的一个原因。我们如果能接纳他们,不光是批评责备,而是支持和引导,给予实际的帮助,就更能发挥教会的作用,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采访:逸南)
本文链结: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s20150103
转载请注明"原载《传》双月刊第158期(中国信徒布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