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助孩子振翅高飛》(Cleared For Takeoff)

邱佩鳳

今天電郵傳來巴拿(George Barna)研究中心的一篇文章,說到參加教會活動的六成青少年到廿來歲時就開始對教會生活失去興趣,甚至許多到了中年,對基督教信仰已失去少年時的熱忱。

同天下午郵差送來最新一期的《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and World Report),封面文章講及時下青少年最愛流連之處是: myspace.com(我的空間),現今有超過一億個檔案,每天還有23萬個新登記加入的會員。該篇文章主要是提醒做父母的如何確保子女在網上的「安全」。原來有三分之二當家長的從來沒有跟子女談過他們該如何使用MySpace,另38%的父母從沒看過他們孩子在MySpace的檔案,我也是其中之一(不過為了寫這篇文章,倒是「電郵」給15歲的兒子,請他帶我「參觀」他在MySpace的檔案,我還連聲稱讚他放在網上的照片很好看,用的背景音樂也很好聽)。

一個月前這本雜誌另一篇文章提到,今天在美國的中學生所承受學業的壓力是前所未有的,該文題目為「十七歲已燃盡」(17 And All Burned Out)。作者認為現今的教育已不再是為求學問,乃是一個「適者生存」的遊戲,孩子必須懂得遊戲規則,擊敗對手,只為脫穎而出。(前幾天兒子第一次「通宵」做功課,整夜沒睡。才讀十年級,太誇張了吧,不要15歲就蠟燭兩頭燒啊!)

這一連串有關青少年的文章和報告,他們在靈性、學業、社交各方面都跟我們青少年時的世界全不同;少年十五二十時的日子稍縱即逝,下一階段就是孩子要振翅高飛的時候。真能感覺到孩子越大,時間過得越快,我們該如何把握孩子仍在我們蔭庇下的歲月,幫助他們有天能展翼翱翔?

《助孩子振翅高飛》(Cleared For Takeoff)這本書是青少年特工(Youth Specialties)創辦人之一衛斯穎(Wayne Rice)所寫的,分享了做父母的如何能幫助孩子成長獨立的50個秘方。以下選出其中十條,供有青少年在家的父母參考。

培育飛鷹,非草原雞

話說有隻草原雞一天找到一個蛋,於是坐在上面想把小雞孵出來,卻不知那原來是一個被遺棄的鷹蛋。結果這隻鷹在雞群中長大,也以為自己是隻雞,直到一天牠發現有隻雄偉的鷹在天空展翼高飛,牠問那是甚麼東西,於是其他草原雞告訴牠:「那是一頭鷹,可是你永不可能像牠那樣,因為你只是一隻雞而已。」所以這隻鷹一輩子就只能抬頭羨慕空中的飛鷹,不曉得牠只要展開雙翅,也可以翱翔萬里。

今天的年輕人也很像那頭被以為是雞的鷹,被人以「你只是個青少年」來看待,所以有些人到40歲,還像十幾歲般一直在原地跑,不能振翅高飛。事實上,孩子能成為何等樣的人,父母仍是最大的關鍵。我們不要把孩子看作一隻小雞來育養,要相信他們是鷹的材料,相信他們有潛能,在天父保守下,有天必能展翅上騰!

築起穩固的巢

家就像一個雀巢,為要給幼嫩的小鳥提供安全、穩妥、舒適的棲身之所,直到他們羽翼長成時,就能無畏無懼的去闖四方。在一個有原則、有方向、有正確價值觀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才能在這眾說紛紜的世界裡找到錨,找到生命的重心,而不致四處漂浮。孩子若能對原生家庭有強烈的認同感,知道這家所看重的是甚麼,對他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方向會有莫大裨益。可以考慮為家庭寫下一個「使命宣言」(mission statement),掛在牆上,常常提醒家中成員,家的意義和重要性。

緊靠粗壯大樹

有堅固的巢,也得看是築在哪裡。若築在不堪一擊的樹上,一旦風暴來臨,恐怕立即巢散鳥亡。然而沒有比信靠神來得更粗壯的樹幹了。要孩子跟神有好的關係,最有效的途徑莫過於讓孩子親眼目睹做父母的凡事以神為首,跟神有親密的關係。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我們若常盡心、盡性、盡意、盡力去愛神,孩子也很可能效法,會全心全意地去愛神。

重視你的婚姻

父母能給孩子最大的禮物就是有一堅穩的婚姻。要記住我們的婚姻在沒有孩子時已存在,到孩子離家後還繼續著。當孩子常看到父母彼此相愛時,他就知道家裡有很多愛可以給他;反過來,若孩子看見父母常貌合神離,又或者已分居或離婚,他就失去一個穩健的立足點,也就容易到別處找依靠。所以每年大事慶祝結婚紀念日,也是給孩子一個強大的訊號,說明爸媽非常珍惜對方。婚姻要重於孩子,這樣才不易養出一些自我中心的小霸王來。

接受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降級

孩子小時,以為父母是十項全能,你是他心目中尊崇的英雄;當孩子踏入青少年期,你會發現在孩子心中你的地位有了變動,不但他不再把你看得如天高,反覺得你智商不夠高,裝扮不夠酷;但千萬不要難過,這跟你是無關的。青少年期的孩子極需與父母保持距離,擺脫他是個還要父母照顧的形象;所以,不想跟父母在一起只是其成長過程中一個正常的表現。明白了這點就能對孩子這改變處之泰然。

明白孩子不會永遠需要你

為人父母的特權和責任是有時限的。撫育孩子成人的最終目的就是叫孩子能自立,不再需要你的撫育。當孩子越大、越獨立時,他會慢慢不需要你,這是很自然的成長過程,我們教養孩子的模式也該從開始的事事操心,逐漸變成從旁指引,千萬不可期望孩子永遠像四五歲時那般聽話可愛。

不要盡信傳媒渲染

也許你也曾聽過:「不管你的孩子小時候多麼天真聽話可愛,當一踏進青春期,荷爾蒙在作祟時,他會立刻變成一個不能受控的怪魔,你等著看吧!」其實這只是一個謠傳,嚇得許多父母抱著戰兢的心迎接孩子步入青春期,好像前面是一場必敗的仗。可知道1999年當科羅拉多州兩名中學生用槍殺死十多個同學時,同時間有七萬三千個基督徒青少年聚集在密西根州一起發出誓言,要完全遠離婚前性行為、違法毒品、酒精,並立志要過榮神益人、負責任、遵從法紀的生活。類似這方面的報導,我們卻很少聽到。

是的,今日的青少年有他們許多的掙扎,也有許多問題不容我們忽視;但同時我們也不要以偏概全,否則這一代的青少年,要不是用盡青春歲月去證明他們不是人想的那樣,就是自暴自棄,故意「壞」給你看。

我們必須相信神在我們孩子身上有美好的計劃,對他們充滿盼望,鼓勵他們成為神所要他們成為的人。不要讓傳媒傳的「壞消息」叫我們戴上有色眼鏡去看我們的下一代。

幽默感不嫌多

青少年最怕整天板著臉的父母,成功的青少年工作者都是些輕鬆幽默、不怕偶爾出洋相的,因為青少年可向他們表同情。要贏得青少年的心就得學曉進入他們的世界,跟他們同樂同笑。同樣地,成功的父母就是那些有幽默感,又能面對青少年帶來令人頭痛問題時,也能看見他們獨有的吸引力和創意。總之父母能真心由衷地去「享受」他們的孩子,那就已經成功了大半。不要只想他們長大會成為怎樣的人,要好好欣賞珍惜眼前的他。

隨時細聽孩子心聲

當青少年「成人」,也就是成年時,他也會要求我們把他當作大人看待,從前單向的教導不一定再行得通,因為他也有他的看法、感受和意見。父母可能要刻意跟孩子約會,吃個早餐或午飯,讓你能給他百分百的注意力,聆聽他的心聲。注意:是「聽」他的心聲,不是給他甚麼忠告或教訓。越多這樣的約會,大家的溝通就越容易來得自然。「聽」的秘訣就是能「專注」在孩子身上,專心聽孩子所要表達的,不要一邊聽一邊做別的事情。其次就是要「接納」,嘗試進入孩子的處境,了解他的感受,用身體語言來表達你對他的關注。還有就是有技巧的去問問題,並多方探索,以能進到孩子的內心世界。

鼓勵孩子去改變世界

與其花錢讓孩子參加那些主要是來「娛樂」孩子的暑期班或渡假營,倒不如鼓勵孩子參加短期宣教或社區服務。當他們親身服侍過那些有需要的人時,他們所學到有關愛的功課,遠超過在書本和教室裡所得到的。當青少年的心被那些令神的心破碎的事物所破碎時,他們就能深刻體會到何謂真切地去關心有需要的人。那些服侍過別人的青少年,通常生命都得到改變,直到成年還是有那顆赤子之心。

結語

很難想像昔日牙牙學語的兒子,還有兩個多寒暑就要振翅高飛。做父母的倒有點像作最後衝刺,要把握孩子還住在家的日子,盡所能的關懷、適切的引導、無條件的愛……最重要的還是每天為孩子祝禱,把他帶到神面前。傅士德在《屬靈操練禮讚》一書說得好:「當我們真正愛一個人時,會發現我們想他得到的遠超過我們所能夠給他的,這也就是驅使我們為他禱告的原因。」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070206
轉載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111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