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精神領域裡的躁動

楊鳳崗

進入21世紀,整個中國社會在歷經千年未有的大變局的同時,中國的精神領域呈現出躁動不安的景象,顯出紛繁複雜、迅速而廣泛的變化,可說暗流不斷、波濤洶湧。

基督教發展的新貌

近年基督教依然迅速在發展,過去是在農村發展得快,1990年開始在城市中也飛快的發展。所謂「三多」或「四多」(老年人多、婦女多、沒文化的多、農村的多)現象正在逐漸改變。全國各地很多大學校園及周圍都有多個大學生團契,也有一些大學教授參加團契,

甚至個別學者以公開的基督徒身份在大學任教。很多城市都有眾多的家庭聚會。對於這些團契和家庭聚會,政府曾經反覆明令,嚴格禁止,堅決取締。結果卻是越壓越多,為了減少官方的注意,往往這樣的聚會在發展到三、五十人時便一分為二,各自再圖發展。如今,這樣的聚會已多到政府沒有足夠的力量,或決心予以全部取締。據說北京市至少有兩三千個家庭聚會點,其中有數百個跟「三自教會」有聯繫而得到正式允許活動;但是大多數沒經批准。要想全部取締這些家庭聚會,需要動用多少警力才行?假如某個星期日派出大量警員全面阻止所有家庭聚會,世界輿論會如何反應?中國政府所要承擔的政治代價會有多大?

更有意思的是,不少就職於「三自教會」的年輕牧師或傳道人,跟「三自教會」很多老一代牧師作繭自縛不同,也紛紛悄悄加入到未獲批准的家庭教會聚會了。同時,有些從「三自教會」脫離出來的人組成家庭教會,因為他們的社會關係中包括黨政部門的幹部,比如是以前的學生,或者是老同事、老朋友,也就可以公開或半公開地進行活動。

隨著知識份子基督徒的增加和法律意識的增強,有越來越多的基督徒嘗試用法律手段來維護自己的權益。比如, 2005年7月蔡卓華牧師非法印刷《聖經》案,在北京海澱法院開庭,雖然此案的辯護未能改變既定的有罪判決;但是法庭上的精彩辯護詞在網上得以流傳。近年,一些教內和教外的學者召開學術研討會和在互聯網上發表文章,用「憲法」中的宗教信仰自由條款,來檢驗國家宗教局在2005年頒布實施的「宗教事務條例」,以及各省頒布的類似條例,指出它們在哪些地方有違憲之嫌。也有學者參照發達國家的宗教自由實踐,說明宗教聚會並不總是一定要向政府登記。更有深遠意義的是,這幾年出現一批「維權律師」(維護弱勢群體民眾權益的律師),成為公眾矚目、有社會影響力的人物。他們當中很多人歸信了基督教,包括上述蔡卓華案辯護團中的多位律師。

對於家庭教會的壓制以及鎮壓仍在一些地方持續著,比如浙江杭州和紹興家庭教會的教堂在2006年7月和8月被強行拆毀,主要抵抗者被抓被關。不過,由於禁止家庭聚會缺少強有力的法律依據,也缺少必要的警力,已經有個別宗教局官員開始說家庭聚會不是非法,只是不合法,不受法律保護,絕大多數情況下並不阻止其聚會。這樣的說詞,表明宗教政策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不得不做退讓調整。同時這也表明,現今實際存在一個巨大的既不合法又非非法的灰色地帶。也就是說,盡管在政治空間仍然很狹小,但基督教的發展如今有一個很大的社會空間。

政府對宗教的扶持

中國政府對待宗教的基本立場和政策自從1982年確立以來基本沒有變化,只允許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合法存在,而且寺觀堂會必須加入所謂「愛國」宗教協會才可以。二十多年來,政府頒布了一系列行政條例和法規,竭力加強宗教管制,但效果不彰。近來的種種跡象表明,目前正在孕育著宗教政策的大調整。這調整的方向,令人關注。以往對於所有宗教的壓制,可能正在轉變為對於某些宗教的壓制,和對於另外一些宗教的扶持。

佛教、道教被中國當局以及一些知識精英視作中國的傳統宗教,在文化民族主義的促動下而予以大力推介。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葉小文就多次公開地倡導佛教。比如,據2006年4月10日新華社電,葉小文說:「佛教可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發揮獨特作用」;2006年7月21日的新華社專訪中,葉小文說:「中國的宗教,特別是傳統宗教中,蘊含著大量的和平、非暴力、自然、和諧、慈悲、中道、平等、均衡發展等觀念,這些觀念在提倡環保、推進和平等方面是有益的。」這樣褒揚抬舉佛教道教,實際上也就貶抑了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蘭教。

不僅在言論上,而且在政策上偏向佛教道教。在政府的主導和支持下,2005年4月在海南省三亞市建成高達 108米的海上觀音像,號稱世界之最,並且舉行盛大的開光慶典,葉小文親臨致辭。2006年4月在浙江杭州和舟山舉辦「世界佛教論壇」,匯聚了世界各地上千位僧尼,動用了當地黨政部門的大量資源,搞得轟轟烈烈,令佛教界頗受鼓舞。接著2006年8月在山西五台山舉辦了佛教文化節,在四川成都舉辦了道教文化節等等。

佛教內部近年來也出現一些有活力的創新發展。比如,河北石家莊的柏林寺已經舉辦了十幾次大學生夏令營。重慶佛寺吸引白領階層周末入寺坐禪。有些佛寺或團體積極到大學設立獎學金,鼓勵學生研究佛教。有些高僧離開高山森林進入市井當中活動。很多大城市如今都有佛教徒開辦的素齋餐館,一邊推行素食文化,一邊宣揚傳播佛教。佛教在大學生和知識份子中也有較快發展,不少大學有佛學社或禪學社,今年更有曾經留學的和尚被聘任為大學教授。一些著名的演藝界人士公開表達自己的佛教信仰,也對青少年起一定的示範影響作用。不過,與此同時,媒體曝光不少落馬的貪官熱衷拜佛,這些醜聞則為佛教的發展投下陰影。

香港有個黃大仙廟,香火很旺。中國大陸原有的黃大仙廟在「文革」期間都被推倒清除。不過,近年在廣東和浙江恢復修建了20多座黃大仙廟,其中很多是由當地政府支持甚至直接主持修建的。黃大仙信仰究竟屬於道教還是算作民間宗教,這在學術界和宗教界是有爭議的。按照中國既有宗教政策,若不能歸入五大宗教中,就算作非法。不過,據報導,國家宗教局原來有三個業務司,一司負責佛教、道教事務,二司負責天主教、基督教事務,三司負責伊斯蘭教事務。2005年7月國家宗教局增設了業務四司,主要職責就是管理民間宗教信仰。這表明黃大仙以及其他的民間信仰(媽祖、龍王、地方神靈信仰等等),正走向合法化。

中國政府為甚麼要扶持包括民間信仰在內的傳統宗教?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為了吸引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到國內投資,促進台海兩岸的聯繫直至統一,包括借宗教旅遊來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也包括某些官員自身不公開或半公開的佛教道教信仰。從政府官員和知識精英們的話語中,還透露出這樣一種動機──用「土教」壓「洋教」,即是用倡導中國傳統宗教來抑制基督教和天主教的迅速發展。

在今日中國,宗教自由問題的焦點,不再是有無自由的問題,而是政府對各宗教的不平等、不公平對待問題。

儒教復興運動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迅速提升,文化民族主義迅速膨脹,儒教復興也大行其道。長期以來,儒教一般被認為是教化之教,只有個別學者認為儒教是宗教。2004年是個轉折點,一些著名學者發表「甲申文化宣言」,倡導復興中國傳統文化,主要是儒家文化。新儒學的最著名學者,哈佛大學的杜維明教授參與簽署宣言,並且在全國各地頻繁巡迴演講,接受報紙雜誌和電視台的訪談,推波助瀾。隨後,多所著名大學增設「國學」院或者開辦「國學」班,專門教授經史子集。

在此前後,有些人發起「讀經運動」,倡導兒童和成人誦讀儒家的四書五經。現在有些小學已經增添了誦讀儒家經典的課程。四書五經,以及《三字經》、《女兒經》、《孝經》等已經出現多種版本,大量印刷,廣泛發行。我在一個大學參加了一次每週五晚上的讀經班,由一位哲學教授帶領三十幾個大學生高聲誦讀《孟子》,並進行逐句講解。我問這些大學生為甚麼自願參加,好幾位表示這跟基督徒的查經聚會一樣,但作為中國人,就應該堅持中國自己的、傳統的主體信仰──儒教。也有幾位表示佛教也是中國的宗教,儒教和佛教互補,但是對於基督教則表現出排斥情緒。這位教授自覺自願、風雨無阻地帶領這樣的讀經班已經十多個春秋。

從2004年開始,在山東曲阜每年9月舉行的祭孔典禮改為官祭,即由官方主導籌辦,曲阜市市長親自頌讀祭文。很多地方的孔廟文廟得到修復。2005年的祭孔大典更是盛大,全國各地和世界其他地區多個孔廟同時舉行祭典,中央電視台聯線直播,熱鬧非凡。這兩年,有些考上中學或大學的人在開學前也去孔廟祭拜。孔廟的宗教功能越來越明朗了。

2005年6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儒教研究中心」宣布正式成立。一批中青年學者組織各樣的會議和講座,著書立說,利用各種媒體,大聲疾呼確認儒教是宗教,並且是真正的中國宗教,蔣慶等少數學者甚至請求政府確立儒教為中國的國教。香港孔教學院院長湯恩佳也多次到北京,游說國家宗教局和其他中央黨政有關部門,要求在已有的五大宗教之外批准儒教為合法的宗教。

結語

據中國官方多年來所公布的數字估計,中國目前有一億多宗教信徒。五大宗教各自的估計總和要比這個數字大很多。基督教兩會自稱有一千六百多萬基督徒,但是海外學者的保守估計是五千萬,甚至有不少海外基督徒認為中國的基督徒已經有一億。天主教愛國會自稱有四百多萬天主教徒,但是海外天主教界比較一致的說法是中國目前有一千兩百萬天主教徒。信奉伊斯蘭教的十個少數民族總人口為兩千萬。中國佛教界自稱中國有一億多佛教徒。道教信徒的人數難以確定,一直缺少估計,有學者認為有幾十萬。我們姑且算作有一百萬道教徒,其他各宗教也都採納其最高估計,那麼中國目前也不過才有兩億五千萬宗教信徒。其他宗教教派原則上都算非法或被稱作「邪教」,這裡暫且估計為總共有五千萬。那麼,中國目前各種宗教信徒人數加在一起,也不超過三億人。可中國人口有13億多。就是說還有 10億中國人是沒有宗教信仰的。這10億人恐怕不是沒有宗教需求,只是不知所從而已。由於缺少宗教的自由傳播,很多人只能在算卦、測字、風水、扶乩⋯⋯中尋求宗教心理的滿足。假如宗教自由更好地兌現了,大多數中國人會不會選擇宗教信仰呢?那是很有可能的。

正是看到了這種可能性,很多宗教教派都在積極進行著各式各樣的準備工作,有不少已經以經商、文化交流等各種名義打入了中國社會,甚至悄悄地進行著傳教活動,這包括摩門教、布哈伊教、統一教以及其他新興宗教教派。有些本來不主張傳教的宗教,面對中國這個巨大的潛在信徒市場,也都磨拳擦掌,躍躍欲試。比如,伊斯蘭教正在一些地區努力向漢族人傳教,而且已經取得一些皈信者。我也遇到一位猶太教拉比在中國的大學任教,熱誠投身於在中國傳播猶太教。他在望想未來時,充滿憧憬地說,哪怕只有千分之一的中國人皈依猶太教,那就是多少啊!

〔楊鳳崗是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宗教社會學副教授〕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070204
轉載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111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