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德生醫生(Dr. David G. Anderson)

黃錫培

中國內戰和抗日戰爭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國內外戰爭不斷。日本早已預謀入侵中國,1937年底佔領了華北一帶。同年8月22日,國、共聯合抗日。9月中旬,全軍在山西及其接壤邊境之綏遠、察哈爾、河北及河南等地,從事著名的抗日山地游擊戰。

戰中,很多受傷的將士被送到山西省東南部,在長治和潞城的內地會醫院接受救治。主持兩地醫院的韓德生醫生肩負重任,醫療成千逾百的受傷將士,至終他受了傷兵的感染,患上不治之傷寒症,為中國戰士及人民,付出了最高的代價──生命。

生於中國的第二代宣教士

1908年8月29日生於浙江省台州府(今之台州市)的韓德生醫生,雙親都是早期從英國來華之內地會醫療宣教士。韓家四個子女中,德生是老么。九歲時慈母帶領他信主,在山東煙台中學畢業後返英國讀大學,在最後選科時,慈母叮嚀他禱告求主引導,以祂的美意為依歸。德生原不想步雙親後塵作醫生,但因以醫生身份較易與人接觸,遂改變初衷。1927年參加凱錫克奮興會(Keswick Convention),更進一步明白主的旨意,將身心完全奉獻給主。

雙雙奉獻

1933年,韓德生與未婚妻蓋爾姑娘(Miss Marjorie E. L. Kerr)一同參加奮興會, 清楚明白主引導他們回到中國,於是加入內地會。1934年3月26日雙雙乘船到達上海。蓋爾姑娘是位教師,英國愛丁堡大學碩士畢業;在一個愛主的家庭長大,九 歲時慈母領她歸主後,便立志到海外侍奉。因她在愛丁堡醫療宣教會中教主日學,十分了解海外宣教是怎樣一回事,且多年在大學的團契中已學會完全交託,讓主引導一生。參加奮興會時,更清楚往中國宣教是主的旨意。她的哥哥則往印度作醫療宣教。經過初 步的語言訓練,韓醫生被派往山西省長治鴻恩醫院(註一),蓋姑娘則被派往長治之北的襄垣工作六個月。 1935 年 3 月 26 日,就是抵華一週年後,他們在天津市舉行婚禮。

醫療宣教團隊

1934 年的鴻恩醫院有十位宣教士同工, 20 位本地同工。工作人員看似很多,可其宣教區域甚廣。原來此醫院在 1931 年落成,擁有 70 張病床,為當年山西省東南部唯一的現代化醫院,服務周圍七個縣鎮及附近偏遠的地方,共約二百萬人。他們的工作大概分配如下:竇潤生醫生夫婦負責駐院工作,大部分病人是來施行手術的,因為居民相信施手術是西醫見長。韓醫生初到,便成了竇醫生的好助手。雖然醫院分為男、女病院,但比例上是男病人多,常要在內 院加病床。竇醫生喜愛音樂,常彈風琴帶領病人唱聖詩。

竇師母還要管理教會的兒童主日學,孩子經常超過 50 位,加上教會對面是官立小學,有時聚會孩子近百人。她請了幾位青年信徒當助手,盼望他們以後能接替這工作。她除負責主日學外,還帶眾同工一起到兩哩外的監獄向囚犯傳福音。那是閻錫山省長建立的一所模範監獄,准許傳福音。令她最難過的是看見小孩們跟著母親一起坐牢。女囚們大多因販賣和吸食毒品而被捕,聽了福音後多願悔改信主;可惜出獄後無法擺 脫 舊環境,大多故態復萌,重蹈覆轍。

另有賴靈生醫生夫婦管外勤,使用新式的流動醫院,開到附近七個縣鎮醫病傳道。在一些節日,有許多大型神功戲,聚集了許多人潮,這時把流動醫院帶到他們當中,為人診療,同時也是支搭帳幕開佈道會的最好機會。五月底,賴醫生赴長子縣西邊的一個「神誕」大會後,轉去臨汾接母親到長治來避暑,沿途探訪信了主的舊病人,堅固他們的信心,賴師母則向婦女們傳福音。

1935 年初韓醫生成家後,賴醫生一家遷往臨汾醫院。剩下竇、韓兩醫生主持院務,韓醫生工作更多,接手主持流動醫院,並要學習語言。醫院已贏得當地人的信賴,工作越來越繁重,幸而到了夏天,添了一位來自英國的倪忠道女醫生( Dr. Helen R. Neve )。竇醫生快要回國述職,更加緊在旁協助倪醫生快些熟習新環境。

初歷中國內戰滋味

1936 年 1 月 24 日韓醫生的長女出生,小家庭增添了很多樂趣。 2 月 20 日由彭德懷率領之紅軍抗日先鋒部隊發起東征,從陝西進入山西與閻錫山及政府軍混戰,直到 5 月 5 日退回陝西前後 75 日,給山西帶來慘重的破壞。雖然紅軍沒有到達長治,但卻進佔臨汾。 4 月 3 日全體 內地會宣教士都逃往河北獲鹿(今之鹿泉市)避難,這是韓醫生一家在中國首次嘗到戰火的滋味,醫院被迫關閉五個月之久。同時竇醫生一家也在 4 月 5 日返美述職並進修, 1937 年 12 月 20 日才返中國。

鴻恩醫院重開

1936 年 9 月底內戰後醫院重開,除了一位中國女護士外,全體醫務人員返院復職。竇醫生仍在美國進修,全部院務由韓醫生主持。

1937 年國共聯合抗日,醫院的業務和宣教工作漸漸恢復正常。可惜好景不常,七七事變爆發,帶來空前戰禍。 8 月底紅軍改編為第八路軍進入山西抵禦西進之日軍, 9 月中旬北方之廣靈失陷,繼而 11 月 8 日太原失守。在臨汾的賴靈生醫生 11 月 28 日報告當地受襲,日機投下 20 枚炸彈。其中一枚命中他母親住的福音堂,幸而她與其他宣教士早已撤往安全地區。

當時一位臨汾醫院的護士芮美恩姑娘( Miss Rose S. Rasey )與柯愛嘉姑娘( Miss Ethel Cober )到戰地醫院工作,記下當時的情況:「這裡有上千的傷兵急需護理。但只有一位中國軍醫,因此賴醫生常來協助動手術。可是各類儀器用品奇缺。尤其是衣服和紗布沒經消毒,不少 內臟手術暫時做不成,只能做手、臂、腿等開刀和拔子彈頭的手術。許多傷兵躺在地上,只有簡單的被褥,如果天氣繼續冷下去,真不知如何是好。今天我們和紅十字會兩位男工作人員照料 35 位傷勢較重的病人。但到了下午,我們卻調往另有 75 位傷兵的病房,他們全躺在兩排長炕上。當時我要護理一位有嚴重壞疽症的傷兵,他的手臂已成黑色。我 每天靠主賜力量來應付這些難題,有時跪在地上護理他們,弄得腰快要斷了。求主給我 夠用的恩典,更多的救護他們!他們非常喜歡福音單張,把大幅的福音圖畫掛在牆上。」

當時在長治的宣教士中,吉長慶教士( Mr. Robert Gillies )有這樣的體驗:「我們接觸到許多軍官和士兵,他們對福音都非常感興趣。許多逃難來的基督徒也幫助做見證。倘若天氣好的話,師母和我都會跑到外面向士兵和民眾傳福音。」

戰時鴻恩醫院的救護工作

雖然第八路軍不斷以游擊戰術破壞日軍,但朱德在 8 月 25 日發表文告時指出,一年來第八路軍與日軍交戰 600 多次,傷斃日軍三萬四千餘人,俘日軍二千人。戰役中中國將士傷亡恐怕比日軍還高得多,因此救護傷兵成了當前急務。在許多地方這擔子都落在宣教士醫生身上。日本未發動珍珠港事變前,日本政府仍需對淪陷區內,英、美、歐洲各國僑民給予保護。為著避免受到日機襲擊,外僑在火車頂上蓋國旗作掩護,免受轟炸;醫院更是如此,就如臨汾的醫院房頂上漆上了英國的米字旗,長治鴻恩醫院亦一樣。(註二)

在游擊隊戰勝時,長治鴻恩醫院的三位醫生不遺餘力地搶救傷兵。事實上,山西省的戰場是第八軍最活躍的地方,但除了共 產 黨的文獻外,其他留下來的記 錄 很少。幸而後來賴恩融教士 夫 婦( Mr. & Mrs. Leslie T. Lyall )於 1939 年春被調來長治,為這兒的 歷 史作見證。他雇用 20 匹騾子攜帶家眷,載著醫院需用的藥品和汽油,由一位潞城的中國傳道人作嚮導,舉著英國國旗通過淪陷區和游擊隊控制的地區,終於平安抵達長治。

在兵荒馬亂中, 1938 年 7 月 27 日韓師母在山西省長治生下次女 Alison Margaret 。 1 9 3 8 年鴻恩醫院因病人太多,傷兵只能在室外治療。同時在戰亂中,流動醫院並不適用,為了潞城本身的需要,便增設了潞城醫院,由韓醫生主持院務,故當時他是兼顧兩間醫院。

愛的犧牲

在這山地游擊隊最活躍的地方,醫院成了避難所;患病的、受傷的、貧病交迫的都擠到醫院來。據醫院的記 錄 ,當時兩所醫院,除了 5,000 個門診的病人外,還有留醫住院的 500 名病人。在這樣的繁重救傷工作裡,韓醫生透支了過多體力,這位沉默苦幹的基督精兵,並沒有接受地上的榮耀; 1939 年 6 月 21 日他被傳染得了不治的傷寒症,離世回到天家,接受天上榮耀的冠冕。那時韓德生醫生還未滿 31 歲 ,遺下師母、四 歲 半的大女兒和未滿週 歲的小女兒。

呼籲:宣教士韓醫生付出愛的犧牲,是我們沒法償還的。這60多年前發生在山西省長治和潞城的事,倘若年長讀者中,還依稀記得當年情景,可否來函中國信徒佈道會,讓我們下一代更知其詳?

附註:

(註一)在長治的 內 地會醫院,英文名字是 Wilmay Memorial Hospital 。

(註二)雖然沒有照片留下,但據當時在長治的賴恩融教士在他的自傳《萬有主宰》之第 33 頁記載:「醫院房屋的所有屋頂上,都髹上巨大的英國國旗,用以警告日本飛機,不要破壞中立,轟炸外國的房舍。」故潞城醫院也不例外。

資料來源:

中國內地會月刊北美版《億萬華民》(China’s Millions, North American Edition, by China Inland Mission)

英倫版《億萬華民》(London Edition)

《內地會宣教士及夥伴宣教士註冊名錄》(The Register of CIM Missionaries and Associates)。

賴恩融著:《萬有主宰》(God Reigns in China)中國信徒佈道會。

《中華民國史事日誌》,第二至四冊(1930 至1939)郭廷以編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中國軍事史大事記》,上海辭書出版社。

何布峰、謝安邦著:《中國全史》,人民出版社。

郭廷以著:《近代中國史綱》下冊,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黃黎、方北著:《中共風雲錄 》下卷,作家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集》,地圖出版社編製出版。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060206
轉載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105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