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家庭的兩個優先
王信
結婚後,就發現營造美好幸福的家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容易。日常生活中,太多的大事小事,從早到晚都要面對。如果眉毛鬍子一把抓,有時會疲憊不堪,讓人抓狂。的確,洞房花燭夜和新生兒降生的喜樂之外,現實中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喜憂參半是事實。
如果家庭生活那麼艱辛困難,婚姻成了愛情的墳墓,人為甚麼還要成家呢?滿足父母的傳統觀念,傳宗接代?如果生養孩子那麼麻煩,那麼花錢,幹嘛要生出來啊?問題不是要不要一個家,而在於我們如何學習和營造。
我讀過劉志雄的《牽手一世情》,書上說,我們找份工作,需要從小學讀到大學,甚至研究生、博士,經過十幾年的培訓。而婚姻和教養子女呢,我們自然而然就會,不需要學習了嗎?不,婚姻和家庭更需要學習。婚姻家庭的設立,是神造人時的設計。神創造的,祂都看為美好。所以,我們需要回到婚姻和家庭的初衷,堅持不懈地在神面前求智慧。信主後,我在聖經的教導中,學到了把握優先選項,才會綱舉目張。
與孩子比,婚姻優先
很多家庭有了孩子後,一切都圍繞孩子為中心,夫妻關係就降到次要甚至非常次要的程度,甚至為教養孩子時常爭吵。婚姻不美滿,教養子女會有效果嗎?會事倍功半。所以,家先要把營造婚姻放在首位。當然,這個營造需要面對挑戰。兩個人很親密,很容易暴露弱點,很容易戳中對方的軟肋,所以婚姻關係需要額外的注意力去維護去提升。如果大家都以自我為中心,生活中細小的矛盾、個性的差異,將不可避免引起關係的惡化甚至決裂。站在自己的立場看問題,以自己的利益為中心,是人心的慣性,是需要刻意去逆轉的。只有以對方的利益為利益,處處為對方著想,處處支持維護對方,相互委身,自我犧牲,才會提升婚姻關係。可是談何容易,沒有人的浪漫愛情不會消磨在柴米油鹽的瑣碎中,人只有靠那永不改變的愛的源頭,才能慢慢做到祂要求的「恆久忍耐,又有恩慈……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凡事包容。」(林前13:4-7)
兒女是神賜的產業,教養兒女固然是家庭中的一個重要使命,但是先要經營好婚姻,準確地說,是要先處理好神、丈夫、妻子的鐵三角關係。決定婚姻關係是否牢靠的,不是夫妻之間的兩點一線,而是神在上面,分別抓牢了丈夫和妻子,一個穩定的三角關係,支撐著一個小家。夫妻都與神越來越近,在三角中彼此的距離也就越來越短,家庭關係就會越來越穩定和健康。恩愛的父母會給孩子極大的安全感,並給他們做榜樣,影響孩子的方方面面。
與事業比,家庭優先
我雖然並不認同人的價值只體現在功成名就上,但看重事業是沒有錯的。神對始祖的囑咐中,除了生養,就是管理的工作了,工作也是榮耀神的一個平臺。我若不好好工作,不是對不起老闆,而是對不起神。但是相夫教子卻是神賦予我的一個極為重要的任務,我不會為了博士學位和工作而犧牲該花在家庭上的時間。家庭的確有許多責任和負擔,但是若看重事業到以犧牲家庭為代價,以工作辛苦和沒條件帶孩子為理由,而選擇兩地分居,或者把孩子交給祖父母,成為留守兒童,我認為都是因小失大。雖然掙錢了,但是失去的更多,而且是錢買不了的天倫之樂。最受苦的是孩子,不能成長在一個溫暖完全的家庭中,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價值觀,甚至是孩子將來的婚姻家庭。有位父親說,他愛他的孩子們,時常對孩子們說爸爸愛你,並做出承諾:「無論爸爸有多忙,有甚麼事請來找我,我一定為你放下手上的工作,耳朵為你而開,懷抱為你而繞,建議為你而出。」我想,這樣家庭的青少年,估計不會叛逆到哪裡去,因為有深厚的父子關係作愛的基石。當然,這個愛是要基於對孩子獨立意識的教導之上。
象形的漢字是很奇妙的。安是房裡有女,寧是房裡添丁。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家庭生活,才安寧。當然這一切的安寧都需要全家尊主為大,從而一起享受從主而來的美好!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250608
轉載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223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