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著芥菜種般的信心啟航——何馬小芸宣教士的宣教歷程
賴朱惠芳
神呼召她踏上宣教之路
小芸得救後,滿心愛主,於1971年在香港神學院完成神學裝備。1975年受恩師屈均遠先生的鼓勵,赴泰北清萊美塞短宣,藉著參與五個禮拜的短宣體驗,看到滿地熟了的莊稼卻很少人在收割。泰民中泰國基督徒只有0.9%,信奉小乘佛教的佔全國92.52%,到處偶像林立,還有信奉伊斯蘭教、少數民族宗教、沒有宗教的人。由此可見,那裡是一塊福音的「荒地」。於是,她被聖靈感動,放下家人的需要、自己身體健康的顧慮、以及裝備不足的憂心,帶著弱小的身體,1976年接受希伯崙差會的差遣,毅然邁出了長宣的信心大步。
初到泰國,挑戰來自多方面。小芸需要學習泰文,了解當地文化,適應環境氣候的差異,克服孤寂的情緒。除了協助美塞教會的婦女和兒童工作外,她亦兼負其他佈道所主日學事工,特別在假期裡到各山區舉辦聖經班、佈道會及訓練班等。穿梭於山區十分艱辛,有時還需要騎馬代步。
神為她預備了終身伴侶
1979年,當小芸要起程回港往美國進修的前一晚,何以嵩傳道向她表白:「我們的關係可否向前行多一步?」她明白他的意思,意味著她要考慮婚姻的道路。於是二人為此迫切禱告。
1980年,小芸被聖荷西基督徒會堂差派,返回泰北繼續美塞教會的事奉,並且開展了聯華新村的宣教工作。聯華新村是1976年才開闢的華人村莊,居民生活清苦,又沒有自來水和電力供應,小芸的生活又添加了新的學習。「生活就是事奉,事奉就是生活」,就是在聯華新村孕育出來的事奉異象。
1981年,由于力工牧師證婚,小芸和何傳道在曼谷心聯禮拜堂舉行了婚禮。他們沒有婚假,當晚便乘12小時夜車返回美塞,因為翌日有主日崇拜,晚上有培靈會;禮拜一才有時間在其教會舉辦感恩婚筵;禮拜二晚,他們又乘車返回曼谷;禮拜三,何傳道要去新加坡參加華福會,而小芸卻需要去牙醫診所處理智慧齒。神親自帶領他們締結連理,為天國的福音盡心盡力。無論在生活上、在宣教事工上,他倆都同心同行,相扶相助。
婚後,就要計劃生兒育女!何傳道禱告後,決定以事奉為重,暫時放下生養計劃。後來,他想到自己的兄嫂遺下子女,需要撫養栽培,決定放棄生養自己的孩子!小芸為此事禱告後,為福音,甘願順服,回香港做了絕育手術!
1991年,小芸接受美國中國信徒佈道會差派,到泰寮邊界的昌孔縣,繼續她在那裡的事奉,直到2018年退休,仍作為特約宣教士,直到如今。中信為小芸的宣教歷程帶到新的驛站,開闢了廣闊的空間。
一塊農田成為宣教的基地
神讓小芸夫婦看到距離聯華新村六公里外的泰國人居住的永通村,那裡有廟宇沒有教會,有僧侶沒有傳道人。他們禱告,求神把這地賜給他們。
1992年12月他們以一萬泰銖訂金購買第一塊農田,總面積約1.2畝。禱告中,「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22:6)帶給他們清楚的異象,就是以福音為主導,以教育為主線,開始了兒童教育。
1994年他們建立了泰國基督教昌孔教育中心,並建起「頌讚學生宿舍」。宿舍現有住宿生41人。宿舍本著「生活就是事奉,事奉就是生活;生命影響生命,生命建立生命」的原則,用聖經來教導孩子們,操練他們靈修和禱告,在學習和生活中把聖經道理變成他們的價值觀和行事為人的習慣。
1995年成立永通教會,開展週六全日兒童事工。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天國的,正是這樣的人。」(太19:14)最多時人數有二百多人。
1998年又建立了基督教晨光學校,現有學生405人。學校的校訓:認識真理,勤學立德。學校是「兩腳一起走」雙向教育,向學生傳福音和教授知識,並鼓勵全校師生要多禱告親近神。每年有二次家長會,讓家長有機會參與學生的成長。每日學生集合唱國歌、背主禱文和聆聽聖經真理,對神心存敬畏、對國家有貢獻,作一個有使命有承擔的人。
全家事奉,傳承使命
小芸夫婦在事奉中,注重使命的傳承。藉著何家子姪及兩個屬靈兒女的服事,言教身教,共同生活,一起事奉。他們組成「提摩太行政團隊」,承擔不同的事工。八個成員從少年時期開始就立下志願,接受嚴格的規範,回應何牧師的心願:「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書24:15)他們聰明睿智,全部接受了高等教育,擁有學士和碩士學位,成為昌孔教育中心和永通教會的頂樑柱。
何文慶是何家第二代,三歲時就與叔嬸——小芸夫婦同住了。2009年,神親自呼召他成為晨光學校的校長,他本著「順從、謙虛、感恩」的原則立己立人。他在中心服事了22年。趙詩敏是他的妻子,擔任晨光學校的行政主任。
何文怡13歲的時候,就與他們一起生活,至今27年了。2019年她接小芸的棒,成為中心的主任;2024年10月被按立為牧師,負責永通教會的事奉和發展。她本著「人有心,神就有路」的信念,將自己奉獻給神,以施比受更為有福的原則,委身於教育中心,全心全意做主工。
何文澤是教育中心的副主任,彭慧真是他的妻子,擔任晨光學校的校務主任。他很有建築的恩賜,經常請教專業的工程師們,按部就班地協助建設和維護教育中心內的培志樓、培群樓、游泳池、全是恩典屋、以馬內利屋、Shalom House 和永通教會等。他在中心服事了18年。他本著生命影響生命,教導孩子們從小就存著敬畏神的心行事為人。他也是專業的救生員,負責教授游泳課程,帶領童軍訓練等。
何明信是第三代的繼承人,是何文慶的兒子,今年只有14歲。五歲開始,他已經立下心志,長大後要成為一個傳道人。他有音樂的天分,藉著不同的短宣隊員的教導,九歲就開始在教會作司琴了!從小到大,他勤讀勤抄聖經,並且將聖經打成泰文,製成單行本。
當然,除了家庭成員的全心事奉,神也呼召一些校友如李頌揚、楊美仙等一起同工,在教會和學校裡忠心事奉。
轉瞬間,他們在這片陌生的荒地上,默默地耕耘已34年了!何牧師帶著豐實的成果,於2014年安息主懷。小芸仍然謹守崗位,培育接班人,以導師的角色,陪伴著「提摩太團隊」,繼續為天國的福音盡心竭力,完成從上頭而來的召命!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250306
轉載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220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