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富當仁——談基督教與慈善事業

文文

主耶穌對行善的要求

在斐濟的好友與我討論在當地建立戒毒所等慈善事業,我饒有興趣。中國人說「為富不仁」,而基督徒應該是「為富當仁」,因為仁慈與良善是神的性情,愛神愛人是主耶穌對門徒的教導。神從來沒有要求人實行所謂的「人人在物質上平等」,因為「富戶窮人在世相遇,都為耶和華所造。」(箴22:2)神要求富有的人都當幫助貧窮的人。「他施捨(錢財),賙濟貧窮;他的仁義存到永遠。他的角必被高舉,大有榮耀。」(詩112:9)「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40b)

卡爾•辛斯邁斯特(Carl Hausmeister)是美國一慈善機構的負責人。他的慈善文章中報告:

人們很容易將慈善事業視為由非常富有、大型基金會或繁榮的公司所做的事情。實際上,在美國人每年捐給慈善事業的三千多億美元中,只有15%來自基金會撥款,只有6%來自企業,其餘均來自個人。在個人中,有宗教信仰的美國人每年平均捐贈1,590美元的慈善捐款,而沒有宗教信仰的人為695美元。參加教會禮拜者的捐款平均比沒有參加禮拜的要高出20%……。

宣教士對中國慈善的貢獻

美國宣教士對中華民族的慈善貢獻更是不勝枚舉。18世紀,神差派了無數的美國宣教士到中國,這些宣教士為中國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例如:

中國現代第一間大學——山東大學,由美國宣教士朱麗亞•布朗(Julia Brown)夫妻所建立。1864年,她和新婚丈夫前往山東。她教導那裡的孩子們聖經知識、歷史地理、音樂等,無微不至地照料孩子們的生活起居,培養孩子們的衛生習慣和品格。後來他們收留了六名貧苦流浪少年,開始創辦蒙養學堂,經過數十年艱難努力,終於在海濱一隅的小城裡,建立了最終建成近代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登州文會館,這就是山東大學的前身。

道濟(Deborah Matilda Douw, 1835-1911)是美國長老會的宣教士。1869年來到中國後,深為中國人接生方式給產婦和嬰兒造成的巨大傷害所震驚,對細菌的了解和消毒在中國還聞所未聞。她決定在中國傳福音的同時,為中國的母親和孩子做貢獻。歲月不易,八年之後,道濟在美國籌集了八萬美元,在北京建立了中國第一所婦嬰專科醫院——女子醫院。她還建立了北京第一所護士學校,培養醫務人員,將西方先進的新接生法帶進了古老的中國,結束了古老愚昧的接生法,使無數的生命得救了。

最早在中國近代醫學產生深遠影響和建立醫院的是美國傳教士彼得•伯駕(Peter Parker);「女學越盛,國家越強」,女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就能「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遠可善種。於個人,皆可各執一業以自養;於國家,保國保種,使國富強。」開辦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女子高等教育機構的是美國宣教士裨治文夫人(Mrs. Eliza J. Bridgman)。中國手語應用和聾人教育的開端來自於美國宣教士梅里士(Charles Rogers Mills)。1921年,美國宣教士愛伯特(Albert)和伯格理(Samuel Pollard)在雲南創辦了痲瘋病院。最早從中國到美國留學的四位女留學生全部由宣教士帶領出國並得全面的幫助,她們畢業後都有對中國的文明進步做出貢獻。

「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彌6:8)從神而來的慈善,能榮神益人,會被神永遠記念。願我們基督徒為富當仁,都能成為神的錢財好管家。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240604
轉載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217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