蛻變更新,堅守使命

許順明

大衛曾經這樣形容自己:「但我是蟲,不是人,被眾人羞辱,被百姓藐視。」(詩22:6)在某種意義上,我們信主前都曾經是「蟲」,然而藉著主耶穌的拯救,我們蛻變成了「蝴蝶」,我們的使命從此像蝴蝶傳播花粉那樣,是傳福音到普世去。

一、蛻變更新

何為「蛻變」?

是指一種「質」的改變,是事物由一種狀態轉變成另一種狀態,之間有明顯的差異。變好了,叫「飛躍」;變壞了,叫「墮落」。

天道書樓曾出版過一本譯著叫《蛻變教會》(Transformational Church),兩位作者艾德•斯特兹(Ed Stetzer)及湯姆•雷那(Thom S. Rainer)致力於研究教會的復興和使命,其團隊經過多年時間訪問了七千家教會,歸納出增長性教會的特質,並結合聖經教導而寫成此書,指出教會(信徒群體)若不先經歷蛻變,就會開始腐化,就如生命如果長期停滯,不動不變,就會「衰老退化」,這樣就不能成為神合用的器皿去實踐神賦予的使命;因此生命先要有蛻變,才能帶動世界的轉變!

有一趣聞說,一輛異常擁擠的巴士上,眾乘客已被擠得個個火躁,一壯漢卻不識相地拼命想往前擠,說「借過!借過!讓一下好嗎?」乘客說:「快擠死了,還擠甚麽啊!」壯漢說:「我一定要擠到前面去。」乘客說:「你以為你是誰啊?我為甚麽要讓你過?」壯漢說:「我是司機。」

今天在人生的旅途中,有時候我們要搭的人生列車之所以無法開動,乃因沒有司機。請問誰是你的「司機」呢?

我曾寫短文與同工共勉:

事工愈來愈多,果效愈來愈少;
講道愈來愈多,禱告愈來愈少;
領導愈來愈強,順服愈來愈差;
人才愈來愈多,委身愈來愈少;
知識愈來愈高,智慧愈來愈低;
成績愈來愈好,品格愈來愈壞;
口才愈來愈強,能力愈來愈弱;
裝備愈來愈多,獻身愈來愈少;
祝福愈來愈滿,知足愈來愈缺。

箴言說「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9:10)「智慧」(tahbulot)是指「掌舵」(1:5)。即在人生航程中知道如何掌舵。因此我們應當讓基督掌舵,這樣才能乘風破浪,航向普世。難怪保羅以神的慈悲勸我們要先獻上自己為活祭,一生不由自己乃由基督掌舵!因為沒有基督,就沒有蛻變!

何謂更新?

希臘文kainos是指質的更新。當聖經提及「新造的人」(弗2:5,4:4;林後5:17)時,乃指一個人經過內在的更新轉化,產生出新的性情和生活方式。

然而,羅馬書12章2節所說的「更新」是anakainosis(renewing),是天天更新,也是哥林多後書四章16節所指的內心一天新似一天。中文的翻譯恰到好處,因「更」不只是「更好」或「更加」,如今天比昨天更好;也指「更正」,即改變,改換;或「更生」,重新獲得生命,喻為復興。一般來說,「更新」就指去舊,換新,就像哥林多後書五章17節所說「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另見啟21:5)。然而保羅特別指出這個更新是帶來變化的更新。變化(metamorphosis)這個字就是一般所說的蛻變,是本質上的改變,須先經過「更新」。沒有更新就沒有變化;沒有變化就無法察驗神的旨意;不察驗神的旨意就無法實踐神的使命,結果「更新」變成「更舊」。

中國人常說,識時務者為俊傑,「所以通達人見這樣的時勢必靜默不言,因為時勢真惡」(摩5:13)。這也正是歷代志上12章32節大衛的勇士們「通達時務(Understanding the times, KJV),知道以色列人所當行的。」這表示他們了解所處時代的情勢與大局,用馬丁•路德的話說:「你若到處傳福音卻絕口不提當時代的問題,你就等於沒有傳到福音。」

因此,我們必須認識所處時代的特性,才能挑戰時代所帶給我們的挑戰;必須知道所處時代的問題,才能應對時代的影響。若我們關注時事,可知當今時代的十個特徵:

  1. 道德淪亡
  2. 傷痕累累
  3. 家庭破碎
  4. 反抗權威
  5. 邪情私慾
  6. 虛擬漫遊
  7. 環境污染
  8. 貧富懸殊
  9. 劍拔弩張
  10. 極度驚慌

然而,這個時代即使如何滿目瘡痍,但也是一個豐收待割、神國發展的時代;一個福音遍傳、普世宣教的時代;一個機會重重、靈火燎原的時代;一個回歸真理、作光作鹽的時代;一個全人關懷、邁向合一的時代。

因此,人若誤會或錯用了神的旨意,沒有察驗何為神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那到頭來可能美其名曰是奉神的旨意作神的工,其實是按自己的旨意作自己的工。難怪耶穌痛痛地責備說:「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太7:21)一旦使命變質,不論你的福音計劃有多跨越,神最後都不承認你手所作的一切。(參太7:23)

為這緣故,「更新」從來都不是指外在的更新,而是指內在的更新。我們不能為了迎合時代、適應文化而「更新」福音的內容、「更新」信仰的核心,即使是方法及策略上要更新,也要「以神為本」而不是「以人為本」。

二、「堅守使命」

何謂「堅守」?希臘文tēreō這個字出現在新約有70次之多,指監視、看守、細微觀察,通常用來表達基督徒對神話語的態度,如專心領悟,忠誠遵行,小心守護(約壹2:3-5);也表達基督徒要過聖潔的生活(參提前5:22),如雅各書一章27節所說:「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因此,我們若要在惡世持守純潔的心,就要時刻謹慎自守,防避那污穢的事物。

新約有另一個字krateō,指「抓住、捉緊、依附」,就像主對推雅推喇的教會說:「但你們已經有的,總要持守,直等到我來。」(啟2:25)這就是抓住真理的意思,不被世界影響。若世界的潮流要淹沒我們,我們就要抓住真理的救生圈,就是耶穌基督。保羅向帖撒羅尼迦信徒說:「所以,弟兄們,你們要站立得穩,凡所領受的教訓,不拘是我們口傳的,是信上寫的,都要堅守。」(帖後2:15)這就是要抓住真理,不被人的傳統和世俗的言論所擄掠。(參西2:8)

然而,堅守不只是要持守真理、持守信仰的立場,它也包含了堅守使命的精神。

希臘文有一個組合名詞叫hupomeno,常用在戰爭的背景。即「留在後頭,堅守陣地,存活、堅持立場」。而這個字英文翻譯出來就是endurance,即「忍耐」,或「忍受」。正所謂一個人有耐性就是指他能鍥而不捨,直到達成目標。而鍥而不捨有以下特質:敢赴湯蹈火,能義無反顧,會全心全意,可赤膽忠心。

何謂「使命」?「我們原不是傳自己,乃是傳基督耶穌為主,並且自己因耶穌作你們的僕人。」(林後4:5)所以我們的使命就是宣教!Our mission is missions!用諸般的智慧,透過各種方法、管道去得人!(參西1:28)

美國哈佛大學在1636年成立時,旨在訓練青年人傳福音及向印第安人宣教。創始人清教徒牧者約翰•哈佛(John Harvard)於1638年安息後,學院才改名為哈佛。如果約翰•哈佛今天回來探望這一以他名字為招牌的學院,定會驚訝它如何遠離了他們當年所定下的宗旨。

我因此感嘆,世界上有八種「該做和不該做」的人:

  1. 不知不該做而做的無知人
  2. 不知該做而沒做的糊塗人
  3. 不知不該做而沒做的僥幸人
  4. 不知該做而去做的主動人
  5. 知不該做竟去做的狂傲人
  6. 知不該做而不做的聰明人
  7. 知道應做而不做的失職人
  8. 知道該做而去做的盡責人

因此,論到使命,我們需要知道甚麽是我們該做的,甚麽是我們不該做的。

(作者為新馬中國信徒佈道會總主任)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160507
轉載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168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