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使命中我能做甚麼?

吳彩雲

2009年4月,喪夫不久,我以平靜的心回到老家蘇州,也不感孤獨,因為有神同在。

回鄉後,最大的感受是,在我的生活圈內,幾乎找不到一個基督徒。我滿心想向他們傳福音,但我居住的小區,大多是退幹老人,天天上公園打拳,跳舞,喝茶,聊天,過得很自在,健康長壽是他們的話題和生活需求;過去同事老的老,走的走,還在的也清心寡欲,自度晚年。從前的學生倒也不少,但正處於事業興旺,世俗的引誘成了他們的生活目標。在我住院期間,遇有一些貧困病人,他們滿懷愁腸,知道有上帝但感遠水解不了近渴。醫院裡有一批外地護工,他們的工作沒有保障,也是主耶穌最要拯救的人,應該是宣教的首要對象,但他們忙於養家糊口。這些人,如果沒人去傳福音,也不會去主動尋找。主耶穌說:「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太廿八19)。這個「去」很重要。我有點迷茫和惆悵,因為自己是個名副其實的老弱病殘,心臟做過支架,體力上已無力出去向這些有需要的人傳福音。那我該怎麼做才能完成上帝的使命,回應神的恩典呢?

在不住的禱告和上帝的啟示下,我數算了自身還存有很多上帝所賜的恩典:如他賜給了我比較清晰的頭腦;保留給我一定的視力,有操作電腦的能力,手腳也還靈便,有較多閒暇時間等;更主要的是有聖靈啟動和引導,使我領悟到了或許上帝還要用我這器皿。上帝通過女兒給我一個筆記型電腦來裝備我。神提醒我,在我50多年的教學、醫療生涯中,接觸的學生、醫生、護士和病友不少,他們雖然都很忙,但都會用電腦,喜歡網絡聯繫;所以,雖然我們不在一地,但我可以充分利用網絡主動與他們交談,藉此向他們傳福音。在聖靈的驅動和引導下,我先以和他們分享我的生命見證為契機,讓他們理解我為甚麼信耶穌,生命和生命的改變源於何處?我還有著53年的黨齡,要取得他們的認同雖不容易;但也會令他們深思,使他們對耶穌基督有個生動、真實、可信的感受。

從近兩年來的果效看,這方法對我還算可行,因它比較隱蔽,自由輕鬆,也能各自敞開心扉,說真心話(這是知識份子的特點)。雖然不一定馬上見效,但至少可以在他們的心靈裡留下種子,等到時機成熟就可能會生根、發芽。以下我摘錄些他們來信的部分內客:

*拜讀了您的見證,使我對人生困惑有了更新的理解……。

*看了你的見證很受感動,我是學社會學的,宗教也是我的研究內容,我很樂意能夠分享您與神的經歷。我很認同您的看法,精神的寄託是永恆的。我相信神的力量……。

*非常感謝您發來幻燈片「The beauty of mathematics」,看了很受啟發。努力工作和知識只能讓我接近目標,態度能讓我達成目標,唯神的愛能讓我超越巔峰……。

*看了您的「自幼神就揀選了我」和您的信,我很受感動,願意與您繼續探討……。

以上一點點的事奉,能否稱得上傳福音,我沒有把握,但對我的鼓舞很大。一方面驗證了神的話「每個人心裡都需要有信仰」,也增加了我傳福音的信心;同時也能給對方在尋求、接受耶穌基督的道路上鋪一個台階,讓他們心靈中能給主留個空間,這也是榮耀神、彰顯神。我相信上帝是會悅納的,我也以此來向神謝恩,希望能得神的喜悅。但「栽種的算不得甚麼,澆灌的也算不得甚麼,只在那叫它生長的上帝。」(林前三7)因此一切都要感謝我們的天父。

(編按:吳彩雲姊妹退休前是中國蘇州一家醫院的臨床心理科的專家醫生。2005年來美後,在我們教會信主。今年78歲的她雖患有冠心病,雙眼因黃斑變性,視力有限,卻會上網、打字,還用Email給她的同事、學生傳福音,以此用來向神謝恩。)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110308
轉載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136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