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樂園的回音
梅林寶珍
1989年,我深愛的丈夫因腦癌辭世。1994年,我們唯一的女兒,11歲的蒨婷亦突然染病,入院不足 24小時便離世。前後不到五年,兩度經歷摯親離世。後來,我便常以「過來人」的身分做義工,希望透過關懷工作,幫助處在哀傷的人重建信心……。
連串的問號
丈夫是中學校長,是我少年時在教會認識的,婚後7年,我們的小天使蒨婷到臨,家庭生活平淡而幸福。但1987年3月一個早晨,丈夫感到頭痛不適,起初以為只是工作太累,但看過醫生,休息了兩天,病情每況愈下。他變得沒有胃口,說話有氣 無力,甚至睜眼也覺困難,不停地昏睡。他的表哥是位醫生,一看便斷定是腦部出了問題,囑他立即入院,並證實腦內有腫瘤,3日後便接受開腦手術,但因腫瘤屬惡性,醫生擔心割除會影響他日後行動,甚至可能會昏迷不醒,所以沒把腫瘤割除。手術後醫生叫我們要有心理準備,能讓他快快樂樂地度過餘下三、四個月的生命。
這簡直是晴天霹靂。丈夫只有30多歲,身體一直很好,是個勤奮盡心、充滿熱誠的教育工作者,熱心教會事務,認識他的人無不稱讚他是個好好先生。他更是一個熱愛家庭,有責任感的好父親、好丈夫。我曾向神發出一連串的問號:「為何祢不顧念祢的兒女?為何不讓他在教育工作、在教會及社會上繼續榮耀祢?為何不讓我們擁有一個完整的家,讓孩子能在父親的愛中快樂地成長?」然而,神給我的回答是:「你要把你的重擔卸給耶和華,祂必撫養你。」(詩五十五22)
多活兩年
我不甘心丈夫就這樣等死。在參考過其他專科醫生的意見後,決定讓他動手術──即或有可能因此變成殘障或植物人。但感謝神,經過六個多小時的手術,丈夫奇蹟地活過來,而且沒出現醫生所擔心的後遺症。他在康復期間得知自己病的實況,卻出奇的平靜,告訴我他願意勇敢地去面對死亡,同時相信自己的求生意志會有助他活下去。康復後他回校繼續工作。直到1988年暑假,再次感到頭痛,證實是腫瘤復發。醫生再為他開刀割除,手術亦很順利。9月時他又完全投入工作,這樣又平安度過了一年。
但1989年8月困境又再重臨,腫瘤擴大了,癌細胞已經蔓延,醫生說做手術也不生存太久,但不做手術就會經常頭痛。為減輕他的痛苦,我們仍讓他接受手術。但這次手術不如以往順利,他的腦部積水,要從腰髓處把積水抽出,十分痛苦,頭部像被撕裂開;水腫十多天仍未完全消退,到醫生預備要再為他動手術的前一天,經我們懇切禱告,腫脹才終於退了。
丈夫不再認得我
9 月初他堅持再如常回到學校,開始新學期的工作。到了9月28日,他在膳後嘔吐的情況嚴重,需要再住院。醫生認為丈夫最後的情況可能會陷入昏睡中,要一年半載才離世。他考慮到我並沒工作,日後還須撫養年幼的女兒,建議我把他送進政府醫院。我實在很感謝神,遇到一位這樣好的醫生,不單幫助丈夫延長了兩年的生命,而且還關心我們日後的處境。因此即或丈夫的家人不支持,我還是聽從了這建議。之後丈夫仍不斷進出醫院,但一有精神就堅持回校工作。10月中他雖然精神極差,還出席主持水運會,為學生和教育工作獻上最後一分力。那天下午他開始神志不清。 10月16日 晚上突然休克及抽筋,入院後打了點滴,情況較穩定,但回家後,嘔吐、全身無力、日夜分不清的情況不時發生。
為照顧他,我的精神壓力也越來越大。他重病後期,大小便失禁、經常嘔吐。為他處理這些污 穢 物一段日子後,我也變得敏感起來,自己亦會嘔吐大作,要依賴安 眠藥和鎮靜劑才熬過。與丈夫一同面對死亡,看著他受盡病痛煎熬,內心極難受、痛心。心理和精神上有如背著一個計時炸彈,不知何時爆發。對於要服侍丈夫,我並沒怨言或不滿,卻不能接受丈夫病重後期認不出我來。我們相愛廿多年,共度了13年婚姻;但他病重後期,卻對我毫無反應!令我不能接受一個有學問、良善忠厚的好丈夫變成這個樣子!
崩潰消沉
我完全崩潰,變得很消沉,除了為丈夫清潔外,已不知可以為他做什麼。我開始怕面對他及親友的來訪,不願別人來看丈夫或與他們談丈夫的情況。因為他已不再是以往那個人人稱讚的有為青年,我不想破壞他曾留給別人的好印象。到後來,別人來探病,我寧可逃避不留在醫院,結果令人誤會我沒有好好照顧他。12月1日他的情況轉危,12月8日便安詳地回天家去了。
我以為自己已有足 夠的心理準備,可以面對丈夫的去世;但到他真的離世,我才知道自己多麼軟弱。別人見我在喪禮中很平靜,佩服我的勇氣和堅強。其實自丈夫最後入院到辦喪事,我已幾個月未曾喘息,變得麻木了;然而不能讓悲傷阻擾了當前要辦的事,才咬緊牙關支撐著。可是每當靜下來,就感到極端痛苦和哀傷,眼淚不受控制,完全沒法做任何事。我實在痛不欲生,開始明白為何有些人在失去配偶後,亦會因哀傷過度而不久於人世。
哀傷會隨時突然湧現,像聽到一句話、看到一些物件也會被牽動,教我哭得死去活來。當踏進廚房,想起昔日如何為丈夫預備晚餐,下意識裡仍冀盼他再回來;晚上洗碗,想起以往這正是他與女兒玩得最痛快的一刻,我邊洗碗邊享受著他們傳來的笑聲,現在卻是靜悄悄的,女兒獨自在廳裡一隅看書或玩玩具;一種刀割似的傷痛令我心絞痛。我心裡充滿怨懟,責怪神不公平,奪去我的丈夫,讓這樣優秀的人,英年早逝。我責怪丈夫沒遵守承諾,照顧我一生一世。我責怪他破壞與女兒之間的約定,沒看著她健康快樂地成長,挽著她步入禮堂。我更責怪自己沒有好好照顧他,替他分憂,他才會得此病,甚至認為是自己「命硬」,把他「剋死」……。
我變得很自卑,自覺沒有一個完整的家庭,是個一無是處的可憐女人。我怕見人,甚至連教會也不願去,除了因心中對神有怨憤,也害怕觸景傷情。把自己封閉起來,自怨自艾、以淚洗面,甚至認為早日離世才是最大解脫。這樣的日子大約過了半年。
女兒的「天堂信箱」
救我脫離極度哀傷和沉溺情緒的,是6 歲的女兒蒨婷。丈夫患病時她才3 歲,我曾給她解釋爸爸的情況,讓她也有心理準備,面對爸爸有一天也許會離開;並告訴她信耶穌的人有一天必能與所愛的人在天家重聚。丈夫病入膏肓之際,我不想讓她看到父親的情況,日後留下陰影,再三衡量過,決定不再帶她到醫院,讓父親能留給她美好的印象。
丈夫去世之初,我怕影響女兒,總是 躲起來哭。直到有一天女兒給了我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我有一個好爸爸,可是爸爸已經逝去,再見不到了……。」我醒覺到孩子心中也有悲傷的情緒需要宣洩,於是母女相擁而泣。之後每當她看見我不開心,知道我在想念爸爸,便會擁抱我、安慰我。她還提議不如我們假設爸爸到了很遠的地方開會和工作,所以不能陪伴我們,但他仍十分愛我們,希望我們可以好好照顧自己。
她又說,感到爸爸身體雖然離開了,但他的愛仍圍繞著她。她更相信爸爸在天堂裡沒有病痛,可以快樂逍遙地過日子。有時她會寫一些字條和自製卡,放進自己設計的「天堂信箱」,「寄」給在天國的父親,表達對父親的思念和想講的話。在她畫的畫中,常可見到她永遠在爸爸頭上加上光環和一對翅膀,畫中我們永遠是一家三口樂融融,沒有分開!看見女兒對父親死亡的接受態度,便感到她比我更能面對;而我身為母親,也必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做好母兼父職的角色,於是從哀傷中漸漸走出來。
重整新生活
雖然在沮喪中我曾對神有不解和埋怨,但過後仍會向祂禱告,感到只有祂才是傾訴的對象;漸漸亦放下懷疑回到神身邊,明白到所愛的人與神同在樂園裡,息去了世上一切病痛和勞苦。我重新看到神在整件事上的祝福:丈夫患病期間,我們一同面對生死,感情比前更堅固、更甜蜜。神又保守他經過幾次手術,多活了兩年;使他更重視與神的關係,永恆的賞賜,活得痛而不苦,短暫的生命發出無限光芒。
神沒有醫治他的病,卻醫治了我受創的心,讓我有能力克服怨恨,檢視自己信仰上的不足,在苦難中成長,這都是祂變相的祝福。丈夫離世時我仍未聽過香港有「關懷哀傷者」的服務機構,只有自己找這方面的書來看。從中明白自己的情緒及行為都是喪親者的正常表現,不再擔心自己是否患上精神病或抑鬱症,重整自己,再跨上另一 新生活。
這段期間,女兒成了我生活最重要的動力和同伴,她懂事、孝順、乖巧,懂得感恩、顧念別人,而且十分自律,同學、老師,其他家長無不喜愛這孩子。她且讓我在校內獲得「模範母親」的嘉許。為補償父愛,每逢學校假期我便陪她到外地旅行,一次在日本我們有機會「真情對話」,她說我比她更膽小畏縮,不肯嘗試新事物,並鼓勵我要開放自己。她知道我很愛爸爸,答應以百倍的愛來愛我,要代替爸使我開心。每年父親節,她都以不同方式來紀念父親,先是繪畫,大一點便寫文章,流露出對父親真摯深刻的感情。
樂園的迴音
然而,丈夫離世不到 年,不幸再臨到我身上。那天是重陽節,女兒跟同學及其家人一同爬山,途中感到不適,同學的家人立即送她回家。但因為是假期,我只給她吃了退燒藥,預備翌日帶她去看醫生。可是那夜卻一直沒退燒,天一亮我急不待地把她送到醫院,情況卻每況愈下,她開始神志不清,皮膚呈紫藍色。醫生說她感染了一種惡性病菌,引致腦炎及腎衰竭。起初我懇切求神醫治女兒,漸漸我的禱告是求神給我力量去面對。最辛苦時她在床上翻來覆去,我跟她一同哼那首每晚都唱的催眠曲,她便平靜地睡去;但未及天曉她突然呼吸困難,醫生搶救也無效……。醫護人員不斷安慰和開解我,但那一刻我的心境卻出奇地平靜,沒有呼天搶地,嚎啕大哭。我當然捨不得女兒,但想到她離去後可以回到天家陪伴心愛的爸爸,跟父親在天家相遇,便比較可以接受。
丈夫離去時我曾感到很失落,對很多事物拋不開;但這次女兒突然離開,我心靈卻能平靜地面對,相信這股力量是來自神的保守,和親友的代禱。事實上,他們父女對我的愛,令我的心靈感到十分富足;他們二人的生命,亦使我感到無比的光榮。我很清晰地感受到,他們父女重聚在樂園裡。女兒更會對我說:「媽媽,妳今後的日子將不會再有眼淚,只有祝福。多為教會和人群服務,不要埋沒神給妳的恩賜,用妳的愛心、溫柔去給更多人帶來安慰和幫助。」我明白到要積極和堅強地活下去,才是他們最好的妻子和母親。
(本文部份摘錄 自「愛的輓歌」,《突破》,2001,蒙允許使用,特此致謝。)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pro20060101
轉載請註明「原載《傳》雙月刊第104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