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公平吗?
蔚蓝
初夏的晚上,空气中带着些许湿润,夹杂着微微的温暖。我和三个朋友坐在一起查考学习圣经中路加福音所记载耶稣讲的一个比喻故事。耶稣说道:“有两个人上殿里去祷告:一个是法利赛人,一个是稅吏。法利赛人站着,自言自语地祷告说:‘上帝啊,我感谢祢,我不像別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稅吏。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那稅吏远远地站着,连举目望天也不敢,只捶着胸说:‘上帝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我告诉你们,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为义了;因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路加福音18:10-14)
耶稣所讲的这个比喻故事引发了我们的一番讨论。一位朋友说,他觉得上帝不公平,那个法利赛人那么虔诚,严格遵守律法,为什么得不到赞扬?而稅吏什么都没做,反而得到了上帝的肯定?大家纷纷点头认同。的确,这看起来似乎违背了我们的常识,好人应该得到奖励,坏人应该受到惩罚才对。
面对这样的困惑,我提议大家不要急于下结论,不妨先一起回顾这段经文的背景和核心。其实,耶稣设了比喻,并在后面亲自做了解释,而且开头还有叙事者路加的引导,让我们看到上帝的标准绝非世人的标准。
这里路加清楚地指出,耶稣向那些仗着自己是义人、藐视別人的人讲这个比喻。“上帝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雅各书4:6)“耶和华所恨恶的有六样,连祂心所憎恶的共有七样。”(箴言6:16)其中第一样就是高傲的眼,这个比喻正是围绕这一基调展开的。
我们继续讨论比喻里的两个人,发现他们的差距很大。法利赛人是犹太人的宗教领袖,属于上层人物。他们严格遵守摩西律法,注重外表礼仪上的洁净。他们高高在上,看不起其他犹太人,认为自己更圣洁;然而,耶稣常常斥责他们是言行不一的假冒为善者,有宗教的外表却没有宗教的实质。
相比之下,稅吏的职业在犹太人群里最受鄙视,他们帮助罗马帝国向犹太人征稅,压榨自己的同胞,从难以置信的高稅率中扣留一部分,中饱私囊。因此他们被犹太人视为罪人,几乎没有什么朋友。
耶稣说,这两个人都上圣殿去祷告。法利赛人站着,自言自语中是在和稅吏比谁优秀,在至高神的面前,用其他人来衬托自己的优越感。他祷告的重点在于告诉上帝自己是怎样一个“好人”,样样律法规定他都遵守了,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善行得救。
反观稅吏,他远远地站着,连抬头望天也不敢,显得有些胆怯。他捶着胸,这种身体语言显示出他内心的悲哀与懊悔。他痛悔自己在职场上的行为非常招人恨,甚至他也恨自己,只能祈求:“上帝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这个稅吏以上帝为衡量公义的标准,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急需上帝怜悯的罪人,只有投靠上帝才能得着赦免,于是他做了悔改的祷告。
诗篇告诉我们,忧伤痛悔的心上帝必不轻看(参诗篇51:17)。这件事的结局显而易见──上帝使高傲的人降低,眼目谦卑的人,祂必拯救。法利赛人内心膨胀,而稅吏灵里贫穷。耶稣在比喻的结尾做了个评断:稅吏比法利赛人倒算为义。也就是说,稅吏的罪得到了赦免,在上帝面前他被宣告为义。
我们继续讨论上帝的公平性。上帝并不是不公平,祂看重的是人的内心,而不是外表的善行。法利赛人依靠自己的行为,觉得自己样样都好,但在上帝眼中,他的骄傲使他远离了真正的义,而稅吏尽管是卑微的罪人,但他的谦卑和悔改却让他在上帝面前得到了赦免。
看大家意犹未尽,我便在电脑上找出荷兰画家巴伦特的作品《法利赛人和稅吏的寓言》给他们看。画面正中,法利赛人身穿古铜色长袍,在华丽的圣殿中央面对两根蜡烛祈祷。他抬着头,眯着眼,右手捂胸,左手指点着,与其说是在祈祷,不如说在自我陶醉,诉说自己的功劳;而稅吏则站在廊柱下,捶着胸,低头沉思,姿态中充满了自责与悔恨,完全呈现出他内心的痛悔。
大家都觉得,按照世俗的标准,我们很容易认为法利赛人更敬虔。一位朋友开玩笑说:“对呀,就像在现实生活中,哪个领导不喜欢表现积极、勤奋工作、加班最多的人?还有,谁不愿意接近名望高的人呢?”我笑了笑说:“但真正的敬虔不是表现在外表的行为上,而是体现在内心的态度上。”
我提醒大家,在读圣经时,如果觉得上帝的作为似乎不公平,感到困惑,那么我们不应只停留在表面的现象,而应打开属灵的眼睛,去体察天国的法则和智慧。我们无法用人的标准去衡量上帝的公义,因为祂的法则远比我们所能理解的要深邃得多。
我看大家若有所思,遂问道:“你们有没有觉得自己有时也会自以为义?”他们默不作声,只听见窗外传来飞机飞过的轰鸣声。我坦诚地说:“我自己就有这样的经历,从前总觉得自己的修养比別人高,常常瞧不起人。信主之后才意识到,这种心态其实就是自义。”听我这么说,大家才放松下来,一个接一个地分享:“我以前觉得教堂里的人都是弱者,我比他们有本事,不需要信仰。”“我倒没觉得自己多么好,但就是看不惯身边很多人的那些毛病。”
我又想起了《简爱》中的那句名言:“当我们的灵魂穿过坟墓,走到上帝面前,我们都是平等的。”朋友们纷纷点头,我接着说:“在上帝的眼中,我们都是罪人。得救并不是因为我们有多好的名望、修养、地位、善行,而是因为我们愿意谦卑认罪,相信主能赦罪。谦卑认罪的人,正是上帝所寻找的。”
夜色渐浓,大家的困惑似乎渐渐消失了,一位朋友感叹道:“听你这么一讲,我才明白多了。”结束聚会之前,我祷告:“上帝是公平的,愿我们每个人在信仰的道路上,不自以为义,放下骄傲的心,谦卑地寻求上帝的怜悯和恩典,蒙祂悅纳。”
伴随着回家的脚步声,我相信上帝的话语会在每个人的心中慢慢滋长。
本文链结: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s20250705
转载请注明"原载《中信》月刊第759期(中国信徒布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