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耶稣的“人情味”
陈上宇
当我们向人们介绍主耶稣时,介绍的当然是一位充满神迹大能的上帝;但如果你打开圣经,四部福音书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一位充满人情味的上帝。“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约翰福音1:14)耶稣不仅与门徒们同吃同睡,祂的所行所为亦充满了至善至纯的慈悲怜悯。
耶稣竟然为一座城市哀哭
试问你我可曾为北京哀哭过?“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马太福音23:37)有人情味的上帝,在人间品尝过人的愚昧、无助、痛苦以后变换了言语。祂不再是惊雷、闪电、火光、云柱,而是带着母性温情的“母鸡”,愿把小鸡聚集在自己的翅膀底下,然而人却不愿意。至高上帝如同一个母亲,面对不知悔改、在堕落中死去的孩子,痛心疾首,失声痛哭!
耶稣随处治病救人
当耶稣听说百夫长的仆人害瘫痪病躺在家里甚是疼苦的时候,祂即刻说:“我去医治他。”(马太福音8:7)生病的不过是一个素不相识之人的仆人,祂也在所不辞。上帝曾经这样说:“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马太福音7:7)耶稣通常总是回应人对祂的请求而医治病人,有些时候会主动医治,甚至救活已死之人。在拿因城,当祂看到寡妇的独子死去时就怜悯这寡妇,对她说:“不要哭!”然后祂就让这少年人从死里复活(参路加福音7:11-15)。耶稣为什么不像世人,在动手救人以前,首先看看生病的是谁,那人口袋里有没有钱,对自己有没有利益,看病的时间是否方便呢?因为祂到世上来,就是为了拯救有病痛、有需要的人,所以祂的人情味自然而然、毫不做作。
耶稣看人比物重
安息日,门徒们从麦地经过,饿了就掐麦穗吃。当法利赛人责备他们不守安息日规矩时,耶稣告诉他们:“在这里有一人比殿更大。‘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马太福音12:6-7)殿为人而设,人并不为殿而存;规矩为人而定,人并不为规矩而活。在怜恤面前,祭祀显得无关紧要,坚硬僵死的教条在耶稣的人情味中完全消解了。在这里,我们是否对保罗说的“恩典成全了律法”有更深的领会呢?
耶稣体恤人肉身的需要
在野地里,耶稣怜悯跟随祂的数千人,用五饼二鱼喂饱了他们(参马太福音14:13-21),这当然是上帝怜悯人的神迹。这个神迹使我们确信,道成肉身的上帝体恤我们肉身的需要。祂不仅愿意,而且有能力满足我们的需要,祂是一个有人情味的供养者。
耶稣总是关怀弱者们
当彼得在水面上行走,见风浪大而害怕,就要下沉时,耶稣赶紧伸手拉住他(参马太福音14:29-31);当一只羊迷失时,祂教导人撇下99只,往山里去找那只迷路的羊(参马太福音18:12);对于夫妻,祂教导:“夫妻不再是两个人,乃是一体的了。所以,上帝配合的,人不可分开。”(马太福音19:6)祂给小孩按手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天国的,正是这样的人。”(马太福音19:14)无论是对惧怕的人、迷失的人,还是对弱者和孩子,至高上帝无一不显出对弱者的理解和关爱,以及对困难者随时的帮助。
耶稣是谦卑的榜样
在上十字架前一晚,耶稣还为那些争大小的门徒们一个个洗脚,并教导他们:“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约翰福音13:34)
耶稣诚实地面对死亡
最让人感动的是,祂如此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忧伤和痛苦。在被卖以前,祂在客西马尼园对门徒说:“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你们在这里等候,和我一同警醒。”(马太福音26:38)路加福音记载,耶稣被捕前到橄榄山去,祷告时祂极其伤痛,汗珠如大血点滴在地上。祂祷告说:“父啊!祢若愿意,就把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祢的意思。”(路加福音22:42)在喝下苦杯前,祂没有如电影里的英雄毫无畏惧地说:“来吧,我不怕!”而是忧伤得几乎要死,甚至求告父若是可能,把苦杯撤去。然而,祂却以父的旨意为重,因为祂本是为救我们脱离罪恶的捆绑来到人间,祂的爱最终战胜了一切。
耶稣饶恕的伟大胸怀
耶稣的人情味在十字架上达到了高潮。当兵丁将祂钉上十字架时,祂却为他们祷告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加福音23:34)这是多么宽广的伟大胸怀!
至高上帝成为人的样式来到人间,用人情来感染我们,感动我们,使有眼可看、有耳可听、有心可感的人们懂得祂的慈悲,领受祂的爱怜!在祂完全的爱中,我们学习彼此相爱。法国学者勒南论到耶稣时感叹地说:“祢将成为人性的房角石,那些想把祢的名字从世界除去的,将被震垮到底。”
本文链结: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s20210903
转载请注明"原载《中信》月刊第713期(中国信徒布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