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信?不可信?

方华

最近听一位生物科技专家演讲,话题偶尔触及坊间谈医药保健养生的书刊,专家有点没好气地说:“如果你看一本书,里面却连一个注脚都没有,那叫小说!”

当下莞尔,书籍中自然充斥着劣品赝品,何足为怪?专家生气的是:写书教人怎样治病,却是毫无根据,那可是人命关天的事。这位专家有良心,实属难得,不过他对小说的见解却比较落伍。说到看小说,那倒是在下的专长,真想告诉他,现在很多小说都附有学术性注脚,用来构筑真实的情景,使虚构的部分更显理所当然。这些小说,比那些胡诌的“健康书籍”要严谨得多了。

从前人们很相信书上的话,当然胡诌之作古已有之,不过真的只是少数。其后资讯泛滥,一时间不少人以为自己随时掌握了知识之钥,得意洋洋,可是在网络资讯的海洋滑翔不久,便会发觉礁石陷阱处处。资讯极多,不过错谬、歪曲充斥,要掌握真知识并非易事。稍为认真的人,都学会了不要轻信。

这个时代信任变得很困难,因为社会充斥着欺骗。从外表堂堂的政治人物,到本应赏善罚恶的权力机构,到学校的师长,到职场上的上司和老板,以至宗教领袖,都有机会让人揭发他们隐藏的某一面、某些行径,更不要说周围满布存心欺骗你的坏人。小孩子还未上学,我们就教他: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东西,不要跟随陌生人……。因为人不断失信,所以我们选择不再信任。能否信任、相信好像是一个人的个人问题,其实重点却在于信任的对象。

有个村庄的村民很重视村口的大树,代代相传,说是自从栽了那棵树后,村中便不再发生疫病,因此那树成为村庄的神树。村民不但在树下烧香膜拜,也不敢动树的分毫。日子有功,被烟火薰焦了半边的树,终于敌不过害虫的蛀咬,树心被蛀空。一个狂风暴雨的晚上,树倒下来,压烂了附近的房子,里面的村民在酣睡中被压死压伤。村民对神树的相信,并不能改变他们的厄运。

不管你的信任有多深多真挚,如果信错了对象,这份信任终必落空。婚前男女总是拍心口承诺要为对方做到最好,对方也相信他或她的诚意,不过真能做到的,绝不佔很大的比率;原因不在对方存心欺骗,而是根本力有不逮,彼此信错对象了。

耶稣的门徒传讲耶稣是基督,这一份信心不是因为他们自己有什么修为,而是因为耶稣的生平言行是历历可考的,是可以验证的。历代不少人为要推翻基督教,认真研究耶稣,要找出把柄,结果最后却成了基督徒,因为耶稣的生平话语是经得起考核的。真实的信仰并不在乎人,而在乎信的对象。

本文链结: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s20180906
转载请注明"原载《中信》月刊第677期(中国信徒布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