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失败阴影

李梓绫

我成长的过程和许多台湾小孩一样,在富裕的环境中长大,我只负责把书念好,名列前茅,达成父母的期望,便算完成人生使命。

为了成为父母眼中的乖小孩,我逐渐变得喜欢比较和竞争。可惜,进入国中后,成绩一路下滑,只进了二流的高中,自尊心因而大受影响。“失败丶不够聪明丶二流学生”,成为我心中抹不去的阴影。

高一那年,一位非基督徒好朋友邀请我去参加英文查经班,主办单位是国外宣教士机构。我们都想学英文,便去参加。查经班老师Anna常鼓励我要勇于表达意见,渐渐我的个性开朗起来,在学校的英文课成绩也进步了。Anna老师告诉我,人是上帝按照祂自己的形像所造的,不论美与丑丶成绩好与坏,上帝仍然爱我们。我不知道上帝是谁,可我看到Anna老师很爱上帝,她与我素昧平生,却关怀我像自己的亲人一般,我想:她的上帝一定很伟大。

高二时,学校的英文老师见我英文不错,便派我做班上的英文小老师,又给我介绍很多课外书看,鼓励我发挥所长,并参加各种英语比赛。我赢得了多个奖项,自信心逐渐建立起来,又看到自己的潜能。啊,我已不是高中联考那个失败者了!

参加查经班三年,我从Anna老师及其他宣教士身上看到一群无私的外国人。他们为了我们——这群与他们长相不一样的人,甘心离乡别井,奉献自己,服务我们。究竟是什麽力量驱使他们这样奉献自己?

当我被大学联考压到喘不过气来时,查经班里的基督徒就和我一起祷告。我知道有上帝的存在,但心里想:“我还这麽年轻,人生还有许多很有趣丶刺激的事情,我还没经历过;做为基督徒好像要遵守很多规定,要受束缚成为某种形态的人,过某种生活方式,这一点都‘不酷’。我想,不如等我将来找到一份好工作,有很好的生活条件,再做基督徒吧!”总而言之,我就是不想因为成为基督徒而失去自己。

进大学以后,我继续在追逐成绩与自我实现中忙碌,查经少参加了,因为我认为课业最要紧。大二暑假,因看到身边的同学纷纷出国游学,便请求父母让我到美国上英语课。因为出国前要恶补英文,我又回到了查经班,并且在Anna老师推荐下,到她在西雅图的母校学习。父母顾虑到这是我第一次自己出国,西雅图也没有熟人,要求我选择基督徒的寄宿家庭(在他们的观念中,在西方国家基督徒是好人)。启程前两周,我在查经班认识了西雅图国际学生会 ISI(International Student Institute)的台湾代表Stuart。他一知道我要去他的家乡,就赶紧跟他的朋友联系,并且邀请我参加他们为国际学生举办的周五团契。

我在西雅图短短五周,上学丶寄宿家庭和周五团契成了我生活的重心。由于父母对于寄宿家庭宗教信仰的要求,我是全班住得离学校最远的学生,每天路上得花两个小时。因为住得远,下课也不敢在外逗留,常很早就回到寄宿家庭,因此多了时间和主人家相处。我留意到,男主人总于睡前念故事给小孩听,每逢周三就陪小孩踢球。他们经济一点不富裕,却很懂得一起生活,经营乐趣。他们有一个有阅读障碍的小孩,房子不大,却什麽都有,他们很满足。从他们身上,我突然醒觉,原来我成长的过程中,心里一直渴望能在家中常看到父母。

周五团契是我在游学时生活的另一重心,起初我又抱着免费学英文和交朋友的心态参加。记得第一次踏进团契时,一群和我年龄相仿,不同种族的弟兄姐妹热情欢迎我,使我忘了自己是陌生人。我尤其喜欢他们唱诗歌敬拜上帝时,脸上流露的满足和喜乐。我好羡慕那个让他们这麽喜悦和满足的上帝。长久以来,我对于基督徒“不酷”的刻板印象一下子破除了,我反觉得他们好酷!

游学回来后,因为对上帝更好奇,开始参与教会和家庭小组。一天小组的姐妹问我:“妳想不想成为上帝的儿女?如果妳口里承认主耶稣,但是却不采取行动,这样信等于没相信。”那时,我仍不能下定决心,只是随着她祷告。

不料祷告时,西雅图遇到的人事物,查经班老师如何爱我,过去那个骄傲,靠自己不断和人比较竞争的种种,像电影一幕幕在我的脑海中播放。我不知道什麽叫做罪人;但是,我知道过去我活得很辛苦,在人前竞争时表现得好骄傲,落败时却又极度自卑想要远离人群。回首这五年的蹉跎,虽然我努力的朝自己设立的目标迈进;可是奇妙的上帝好像要努力把我这脱轨的火车拉回正轨。我进二流高中,失去自信;祂却使宣教士帮助我磨练英语能力,以致在学业上建立了自信。我到西雅图念书,上帝让我看到寄宿家庭因为对上帝的信靠而心里满有喜乐平安。我又看到我成长过程中一直缺乏父爱,在团契中遇到因信上帝而满有喜乐的弟兄姐妹。我一直拒绝上帝;祂却花了五年时间等我回转,这些不全是恩典吗?

如今,我信了耶稣已经八年,人生不是一帆风顺;但感谢上帝,祂将伴我走过每一个高山低谷。

本文链结: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s20110804
转载请注明"原载《中信》月刊第592期(中国信徒布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