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花冤枉钱
钱志群
中国有句古谚:“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古以色列王国的所罗门王也有句话,似乎是对它的专门解释:“他怎样从母胎赤身而来,也必照样赤身而去;他所劳碌得来的,手中分毫不能带。”(传道书五15) 但自古以来,人们讲归讲,做归做;当踏上黄泉路时,还是依依不舍地要带走一些生前宝贝。远古人们作古之时,把曾享用过的珍贵财物随葬不说,甚至还残忍地将娇妻艳妾和佣人活活陪葬,以求亡魂的冥福。
我在北京参观过一些皇帝丶太后的陵墓,走进那些大如宫殿的冥家,见不到任何一位主人的真容,倒是看到不少珍贵的殉葬品。秦始皇穷其一生也没寻到长生不老的仙丹,离世时,曾叱咤疆场丶一统江山的他,也不忘带走一队以陶精制丶布阵有方丶威风凛凛的军队。将士近八千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如今不过成了后世赞叹的兵马俑坑。中国每朝每代的皇家贵庭丶达官财主,不知用过多少墓坑丶陪葬多少物品。多少年来人们在造房修路的建设中,时不时都能掏出一大堆价值连城的文物古董。地方以此开发旅游,国家为此开发文物,连那些盗墓者也是屡禁不止,不亦乐乎。到头来死人还是为活人所忙。尸腐物在的古墓文化不过是注释了那句永远不老的古谚。
中国还没有改革开放前, 人们穷得叮当响,死时也没有甚麽可带走的。即使有两件心爱之物,也不忍心随葬,留给活着的亲人还能派上个用场。有孝心的丶奢侈一点的,就备一个好料棺木和一套新布老衣。后来改革开放,一些富裕起来的人,早把政府所倡导的“文明丶节俭办丧事”的口号弃之一边,硬是用成堆的票子给亲人来个“风光大葬”。据报载,在中国海南省三亚市一位孝子,为母送葬七天,每日大宴宾客,并给为死者烧香的每位来客派发二十元钱。葬礼那天甚至有千人参加,几百辆送葬车沿路排开,还一度交通堵塞。无独有偶,广州有位王老爷过世后,晚辈以每人每天五千元请来五十多位和尚道士,作了七天的亡灵超渡法事,然后由一个廿五辆贴着“奠”的车队浩浩荡荡开往深圳,在深圳大鹏湾华侨公墓举行了一场引人注目的葬礼,由十名大汉抬起木料沉重丶价值廿八万元的棺木,置放於面朝大海耗资数百万的墓地。这场葬礼耗资近千万。类似的例子在中国不胜枚举。
如果父母在世时已做到孝道,自己又有钱,父母离世时予以厚葬也无可厚非。但是,作为旁观者免不了要问:花这种钱意义何在?花钱的人也许是为表达最后一份孝心;是为了保佑亲人一路走好。然而死去的亲人对这份孝心能不能领受?这热闹的排场他们能不能耳闻目睹?那昂贵的棺木丶墓地是不是就能让他们躺得舒服?那海边尽收眼底的美景是否能让他们心旷神怡?也许花钱者会说:我图的就是那种消费感受和那份安慰。
其实,有件事对死者更有意义,那就是他们死后究竟如何?对绝大多数会花这种钱的人,他们不相信人死如灯灭,但也不知道死后又如何?既然钱能撬动这世界,除了花钱保佑,生者还能做甚麽?钱能使鬼推磨,但鬼不可能把磨推入天堂。我们不妨听听圣经中记载的那位曾在世上“天天奢华宴乐”的财主,在地狱里的呼喊:“可怜我吧!打发拉撒路来,用指头尖蘸点水,凉凉我的舌头,因为我在这火焰里,极其痛苦。”(路加福音十六24)如果死后的事能用生前的钱来解决,想必财主也不会受如此之苦。那靠“财主桌子上掉下来的零碎充饥”(21节)的乞丐拉撒路,倒是入了天堂。
他们死后命运如此颠倒,靠的不是钱又靠的是甚麽呢?天堂是上帝的家园,门票不在他人手中,不是花钱念咒就可以得到,而是在上帝手上。这张票不用钱买,只要向上帝悔改,信祂儿子耶稣基督来到世上,为你的得救被钉十字架而死;又为你复活,祂立刻就为你预备了天堂的福份。这无价之宝不是钱的等价物,而是用心换来的。
那财主悔之不及,只好求人到他五个还健在的兄弟那里去传福音,“免得他们也来到这痛苦的地方”(28节)。在圣经里上帝预备的永生福份是花再多钱都买不到的,也是人离开世上后最最需要的。世上钱财死后既带不走,但永生的福份却能伴随我们直到永永远远。在花钱尽孝的同时,我们是不是能花点精力来接触和追求圣经中的道理呢?
本文链结: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s20090805
转载请注明"原载《中信》月刊第568期(中国信徒布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