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被救的痛苦人
田舍
从前有一个仁慈公义的王,他的国土之大,可说空前绝後。境内除了朝北的城门外,百姓从来不曾看过其馀的疆界。
可是,由於这个城门,是百姓唯一见到的城门,又是国王下了死令,不准开启的,所以百姓就分外注意这个城门,常常猜想,究竟城门以外,是个怎麽样的世界?
人很有限,顾此,往往就容易失彼。当人把整个心思感情都贯注於一件事上时,跳蚤也可以变大象,所以茶杯里的风波被视为天下唯一大事,并不罕见。这城里的居民自不例外,由於他们天天围聚在这城门前,以这城门为话题,渐渐他们就觉得自己好像被关锁在一个狭小的囚室内,失了自由。他们忘了,其实他们只要一回头,就可看见无限广阔的天地,任他们骋驰。
有一天,百姓照常聚在城门处窃窃私语,猜测外面关着的是甚麽,忽然,在他们当中,窜出一个人来,说:“各位乡亲父老,我想大家都猜得厌了。不如乾脆打开城门,看看外面的世界吧。”
这话一出,众百姓哗然色变,慌忙制止说:“千万不能这样。这是国王严令禁止的事。岂可造反?”
只见那人把眼向上一瞟,说:“大家可知道国王为何禁止我们呢?”
众人说:“我们怎麽知道?知道了就不用猜啦。”
有人说:“因为我们一打开城门就会死。国王说的。”
那人阴笑说:“我看不一定死吧。”
百姓说:“国王不会骗我们吧。”
那人歪歪嘴角说:“谁知道呢?如果利益冲突之时。譬如说,城外有极丰富的钻石矿丶金矿丶油田之类,得到的人,就成为最富强的人,可以统治全国。”
“你是说,国王怕我们取其位而代之?”
有人说:“不会吧。国王为人正直,大方无私。”
那人说:“那他为甚麽不让我们打开门看个究竟呢?他怕甚麽?有甚麽见不得人的?”
几个人说:“对!国王有甚麽事不能让我们知道的?”
那人阴笑说:“要是我们知道多了,还像现在这般容易受摆布吗?”
“你说国王用愚民政策?”
“不会吧。国王爱民如子。”
那人冷笑说:“『爱民如子』,你是子,他是主;你是民,他是王。永远是他骑在你的上头。由他吩咐你做这个不做那个。你不能有自己的意见。即使你很想很想做一件事,无论这事多麽合理,无论你得到多少支持—就好像现在,我们想打开城门,这麽简单的一件事—请问打开城门看看,有甚麽不对?有甚麽大不了?可是,不行,只要他不喜欢,一概免谈。他的话就是真理,就是法律。违令者,死。我们的意见丶我们所有人的的心愿,都是多馀!”
这话竟说到大家心坎里去。张三想起,他一直想夺取李四的妻;赵五想到,他早想把隔壁王二麻子的祖屋据为己有;老陆想揍上司一顿…,凡此种种,若非国法难容,各人真的要刻不容缓,把心意付诸行动。如此一想,岂不证明国王管得太严吗?
可是,天地良心,国王又真是个好得没法挑眼的王。
“在他统治下,我们丰衣足食,无忧无虑。”有人说。
那人从鼻孔嗤了一声,说“王恩浩荡,对吧?如果我们各人自己做王,我们也可以王恩浩荡,何用他施恩与我们?不错,我们现在活得好,富足丶快乐丶有成,但可曾想过,如果让我们从心所欲,自由发挥,自己作主,我们就可以活得更快乐,更成功,更满意,同时也更有尊严。”
“对啊,天从人愿!”张三等人领头,一唱百和。瞬间群情汹涌。
百姓说:“我们不再压抑自己的心。”
“想做就做。”
於是大家拔钉拆锁抬闩。吱啊一声城门大开,映进眼帘的,是闪烁不定的彩色光线,叫人眼花撩乱,神智昏迷—有点邪门,又有点神秘。不知何处传来靡靡之音—一种怪异丶令人昏醉的音乐,跟平常听惯的神圣庄严的乐曲大异其趣。百姓着了魔似的朝着音乐的呼唤走去。忽然吹来一阵冷风,城门轰然一声在背後关闭。城墙和百姓之间,出现一道很深的裂缝。这裂缝越来越宽,竟变成深渊。他们看见脚下的地不断移动,像一条船,把他们渐渐驶离故乡。
“啊,我不想离开故乡啊!”有人喊叫。
“呜呜…,我以为只出来走走。救命啊!我要回家。”
大家哭叫一团。然而一切都太迟了。
一个声音冷冷的说:“呸,哭甚麽?莫非是天生的奴才胚子?想想吧,我们现在自由了。绝对自由了!没有国王辖管我们。没有国法约束我们。我们可以为所欲为。张三,你一向想做甚麽呢?不必脸红,现在就是时候了。爱是无罪的。一切只要假借爱之名去做,就只是你们两个人的事,别人无权干预。”
赵五冷冷地说:“我爱的那幢房子还留在城里哩。”
老陆对那领头出城的人扬起拳头,说:“我爱揍你一顿。”
那人说:“这个不行,不合法。”
赵五和老陆等人齐声抗议:“甚麽?还有法律吗?谁定的?不是说绝对自由,可以为所欲为了吗?怎麽你又来限制我们,压抑我们?你想做我们的主子吗?你又不是国王。凭甚麽我们要听你的?”
“请大家文明一点…。”
大家乱作一团,人践踏人,每个人都被伤害。直至强者得胜。
一个哲学家说:“我明白了,这世界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一个可怜人被打得神志昏迷,说:“国王呢?国王在哪里?他怎麽不来救我们?这麽多不公平的事,他怎麽不管?他看不见吗?他死了吗?”
“没有天理啊!”
一个哲人看了,摇了摇头,叹息道:“人生是苦海。”
天色越来越暗。
大家望着面前苍茫黑暗,问:“我们现在要往哪儿去呢?”
没有人能答。
一个哲学家说:“人是宇宙中的孤儿。我们从虚无而来,回去虚无。人生是荒谬丶没有意义。”
※※※
天大的喜讯,国王派王子来搭救了!
王子说:“诸位,请跟我走。”
有人问:“我们触犯禁令,走出城门,国王会杀我们吗?”
王子说:“你们的罪已经赦免了。请跟我走吧!我有回去之路。”
他们问:“这话可真?”
王子说:“绝对真实。”
几个人说:“怎麽你会有路呢?我们当中有好多人冒险找寻回去的路,结果全掉进深渊里丧命哩。”
王子说:“我能带你们活着回去。”
一个自命心胸宽广丶包容性大的人说:“我看你这话是唯我独尊。怎麽只有你能找到出路呢?别人不一样可以找到出路吗?”
另一个自负的人说:“我们也可以自己找到出路。”
一个人反驳,说:“别提了,我们架桥筑路这许多年,现在离开故乡反倒越来越远了。”接着,他对王子说:“我跟你走。”又回头对他的朋友说:“我们一起回国吧。”
他的朋友摇了摇头,说:“不,我不明白世间为甚麽有这许多痛苦和不公平的事。”
那个朋友答:“怎麽你这麽快便忘了?我们走了邪门啦!现在大家都在这儿彼此伤害,目无王法,能不痛苦?”
一个青年插口说:“我并没走邪门哩!是我父母出城的。我被他们连累。可怜我一生下来就在这里受苦。好不公平啊!”
王子说:“现在就是你回去乐土的机会。”
一个为人父母的说:“据我看,千错万错,都是国王的错。他早不该把城门安装在那儿引诱我们出城。我觉得他现在应该把城外也变成乐土才对。”
王子说:“你是说,无论你们走到哪里,国王都当跟着你们,把那地变成乐土?”
那人理直气壮的说:“我正是此意。请你回去告诉国王吧!”
王子摇头叹息:“请大家跟从我回国。”
“不跟你就不能回国吗?太专制了!”一个人说。
又有一个女孩子说:“王子殿下,我的爷爷是个大好人。他已经死了,无法跟你回去,难道他就因此不能回故乡吗?太不公平了。”
王子说:“你可以跟我回去。”
一个习惯任意妄为的人大声说:“诸位请听,回故乡要守国法,甚多约束。我们受不了的。”
许多人想,这话说得也是,现在苦虽苦,却不必自我约束,尽可放纵情欲,任意妄为,自寻快乐—虽然往往乐极生悲,但起码尝过禁果,用邪恶丰富了自己的人生。不像那些纯洁的人,像白衣一样,没有色彩。
他们因此对王子说:“我们不知道你是不是真的王子。”
王子诚恳地说:“你们看,我的长相和父王一个模样,假不了。”
几个人说:“你欺君犯上哩。拿自己和国王相比。”说罢,扔他石头。
一个有学问的父老慌忙喝止:“休得无礼。我虽不敢断定他是真的王子,却也从他的言行品格,看出他是一个人格高尚丶有大智慧的人。”
他的一个学生说:“老师,他不可能同时人格高尚,又不是王子。因为他说他是王子。他说他有路回国。如果他不是王子,或没有路回国,便是骗子。那麽他的人格便不高尚。”
另一个学生说:“要不然,他便是疯子。”
“疯子谈不上人格高尚。”
“而且不可能和外界沟通。”
老学者点点头说:“并且不能言之成理,不能句句金玉。我看他心智正常,决非是个狂人。”
一个学生说:“如果不是骗子,不是疯子,又非狂人,那他可能真是王子了?”
一个不知论者说:“也不一定。世界不知的事太多了。有太多的可能。”
王子说:“你们跟我来看,不就知道了吗?”
信息:
这个故事,表达了我们的信仰:
一,上帝是无限的,祂的疆土,并不狭窄,并不如对祂毫无认识的人所说的是“一个枷锁”。
上帝的国诚然有禁令,但是耶稣说:“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约翰福音八32)—真善美的空间辽阔无垠,唯一的界限是与邪恶隔绝。人类需要的,不是冲破罪恶的界限,而是回头,在上帝的国里—在真理中骋驰。
二,人的痛苦,来自违背上帝的禁令,冲破罪恶的界限,继因任意妄为,彼此伤害而加剧。
三,人违背上帝的命令,在感情上的因素是想纵欲丶自尊自大丶不信任上帝。理性上的原因是因为不认识自己—不知自己愚蠢,不认识上帝—不知道上帝可靠,并对客观各实况,完全懵然不知。结果有如蚕虫师爷,作茧自缚,主意越多,为己为人所造成的灾祸便越多。
四,违背上帝的自由,非但没给人带来更大的快乐和成就,反而好像出轨的火车,成了灾祸的肇端,使人生活在痛苦之中。人间所有痛苦的哲学,都不过是堕落後的产物。
五,很多人无视於人生下来就是天天迈向死亡的事实,老是误解耶稣传的是:“人本来活得好好的,只因不信耶稣,便被上帝打进地狱。”事实刚刚相反,人已经选择了邪恶死亡,是上帝再给我们第二次机会,差遣爱子降世,拯救我们,这才是福音。
六,从耶稣基督的生平丶言行丶神迹,我们只能归纳出一个结论:祂是上帝的儿子。祂不可能只是一个人格学问高尚的人。
七,很多人把全副精力丶心思集中在自己心所系的问题上,却不知道自己最根本丶最重要的问题是甚麽,因此无法正视问题,自然也就无法解决。
八,要知道耶稣是不是真神,最简单的方法是“你们来看。”(约翰福音一38)—去研究丶去求知,不是跟着自己的思想情感乱跑乱撞。
本文链结: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s19990309
转载请注明"原载《中信》月刊第443期(中国信徒布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