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忙碌工作压力中享安息
尹烈
在经济增长的原则下,现代城市的生活越来越紧迫。雇主对员工的要求因着市场需要而相应激增。每个人都身兼数职,生产效率的要求高至骇人的地步。整个工商社会都在一种“非人性”(dehumanized)的环境下,要求雇员作出长时间工作的委身。
另一方面,家庭的需要更不容忽视。今天大部分出外工作的父亲或母亲都觉得与家人相聚的时间不够。但在现代教育底下,又深深明白,花时间给家人是尽丈夫丶妻子,和父母亲的责任。於是,处身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张力里的人,便产生强烈的内疚感。
至於年轻的单身族,事业有成者往往只能在事业和人际关系中作一个选择,因两者都需要时间委身。而一般普罗大众,又每每因为不能自我体现(self-actualization),而没法满足,觉得是任人摆布的一只小棋子。於是前者渐渐迷失,後者日趋沮丧。
现代人早已脱离了“朝九晚五”的生活,一个电子工程师早上大约八时出门,晚上七丶八时回家已算不错。很多家庭妻子也出外工作,两口子一同动手弄顿吃的,洗碗後已是九时丶十时。有孩子的,更要在这段时间替孩子洗澡,匆匆说个故事打发他们睡觉,自己才筋疲力尽的上床。周末也有工作,要购物,要打扫房子。基督徒星期天还得上教会。
很难想像,一个生活在这种节奏的人会对生命有使命感,对世界丶对人丶对神有其应有的敏感度。我很难想像,一个长期生活在这种节奏的人会不迷失生活的方向。
现代人的问题在哪里?
人类的痛苦永远离不开“罪”。拯救之道也离不开上帝给人的“福音”。但要不将问题平面化,我们最少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研究现代人的压力,从而找出“罪”的结在哪里,而“福音”又如何帮助我们。
一丶社会经济
我们首先从社会经济(socioeconomy)的角度看现代人的生活。经济增长是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的要求,而这要求又演变成公司和机构对其雇员在工作上委身的要求。经济增长要求越大,公司要求雇员的委身越多。渐渐这种要求便成为压力。压力的直接来源当然是“老板”,但若循级而上,却不难发现“大老板”(公司总裁)也是负着董事会和股票市场压力而行事。那最终要问的却是:“股票的持有人是谁?”惊人的答案是:“你和我!”是一般升斗市民,是公司的雇员。
这岂非是一个恼人的大循环?我们每个人都处身在这个循环当中,不住的制造和活在压力底下,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紧迫,再也停不下脚步。然而,我们亦必须承认,在这个制度下,我们也不是全然被动的。反而,我们有时是相当主动的跑在前头,因为资本主义除了对我们有要求,也有应许:它要求人投身在机构中,使机构得益,而应许利益会过滤到人的身上。我们便是为着这个应许一直忙碌。
资本主义社会的应许,其底线就是资金增加。然彰显的形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爬上高位丶得权势丶被重视丶得优惠等。这等利益通常会满足我们一时,但其满足性却相当有限,正如奥古斯丁所说,人心灵中的空虚只有上帝才能填补。所以当我们投资生命於资本社会中,最终所赚的资本利益只会使我们越来越空虚。当然,社会是不会这样提醒我们。於是,我们便处身在这个循环中,不断追求“成功”。结果我们都失败了!
从圣经的角度来看,这是追求错误的目标,或射箭失了“的”准头,也就是“罪”的定义。当人生的追求在上帝以外,无论有意识或无意识,都算是拜偶像,其结果必然是痛苦。
在这个层面上,“福音”的拯救在於使我们把生活重心从新校正在上帝的身上。“简朴生活”是很大的提醒──繁忙的现代人唯有在简朴生活里,才有选择的空间。有空间,才有指望跳出资本社会的循环。要跳出循环,才可以做个“在世而不属世”的基督徒。拯救之道就是在此。
二丶个人成长
在物质文明丰富的大都市里,儿童的身心成长一向备受重视,但成年人的心灵成长,却被漠视。从辅导学看个人成长可作为我们探讨现代人挣扎的第二个角度。
现代人不但工作繁忙,心灵更加繁忙。我们工作的时间和环境已不限於公司之内。各行各业在竞争之下,无不廿四小时绞尽脑汁,使业务增长,或完成产品。一个中产阶级的电脑工程师晚上回家时,心中可能仍算盘着软件方程上的难题;另一个营业代表吃饭时,还记着几个顾客的要求和约会。工作的妈妈除了自己的工作外,还要记着接送孩子,带孩子学琴和芭蕾舞,记着买生日礼物给丈夫,礼拜天要煮个菜到教会……。蓝领阶层也不见得有很大分别,除了长时间工作外,心里空间总被家务充塞着,例如付帐单丶孩子生病丶亲家来访等等,再没有时间作任何反思。
而个人的成长,却在乎我们对世界和自己的认识。倘若我们身边的人,甚至包括我们自己,都成了我们要处理的“事”,而不是要建立关系的“人”,那麽我们便会渐渐不认识我们的世界,最後就是不认识自己。这样,我们的成长必然停顿。
一个基督徒的教会生活,若只是充塞着各样事务,他对神的事奉很容易沦为百上加斤的重担。他更没有空间自我反省,同样陷入不认识自我的迷失感中。这种迷失感在中年期可能成为很大的破坏力:对工作厌倦丶家庭破裂。人失去对自我的感受,至终对上帝也失去感受。换句话说,人与自我失去沟通,便是与自我隔绝;与神失去沟通,便是与神隔绝──这是“罪”的另一个解释。
人与神隔绝,便会产生空虚感;人长期在空虚感下,便会怀疑自我价值。於是工作上的成就不能满足他丶家庭的稳定不能满足他。这便到了婚外情的危机。现代人在与上帝隔绝的状态下,产生了各种灵异追求,比如藉瑜珈丶打座丶禅丶冥想等,渴望从焦虑中走回和谐。
对这种现象,“福音”的拯救在乎恢复上帝与人的沟通,使人回归真正的和谐。途径在於进入“安息”。
中国人是个勤劳的民族,我们尊重忙碌,以至轻视休息。然而我们若想与上帝回复沟通,便须回归安息。
安息有三个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安息”是上帝分别为圣,也呼召和命令我们进入的(创世记二3;出埃及记廿8至11)。“安息”并不是可有可无。它的价值是与工作和上帝其他所有的命令相等,不容侵犯。“安息”从来没有被废弃(希伯来书三7至四11)。第二,“安息”是带有救赎的意思(申命记五14至15;希伯来书三7至12;四3至11)。希伯来书的作者使我们知道,进入安息乃是进入上帝的拯救。上帝的拯救不是一种将来论的拯救,“进入安息”也不单指着将来永恒的安息,而是现今就可以享受和经历的。最後,“安息”是体会上帝同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诗篇四十六10;出埃及记卅三14)
“福音”带给现代繁忙人的好消息,就是“安息”。我们务要竭力进入安息(希伯来书四11)。因安息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是需我们努力刻意争取的。
三丶属灵角度
我们如果将现代人的挣扎看为一个制度上的问题,那麽解决的方法就是管理学的难题。但倘若我们尝试从这制度中走出来,便发觉事情并不那麽简单,因为我们没有选择的自由!
我们的生活被很多事环扣环般困锁着了。可能开始的时候只是想着换一间稍大的房子,於是丈夫多找一分兼职,妻子也要上班;很快,旧车子不可靠了,於是便分期供一部新车,保险费增加了一点;买了房子後,地税也跟着上涨;年老的父母来住的时间多了丶孩子长大开支也多了。奉养父母和疼爱孩子都是天经地义,於是工作时间便越来越长……。我们的生活就是如此被一个又一个的理由扣起来,工作时间越长,收入越多,生活的需要也相应增加。我们永远生活在一个仅仅够用丶不能满足的光景里。
我们看到当中邪恶力量的阴谋吗?
灵界的争战并非是一个抽象的观念,我们已被推进了一个不能自拔的地步!我们在现代社会的制度下被困锁,心灵麻木,追求着错误的目标而不自觉。即使我们知道了答案,仍无法实践,知道“简朴”而不能简朴,知道要回归“安息”却停不下脚步。“罪”已使我们落在恶者的权势下!
我们的盼望仍在“福音”。“福音”乃是恩典,这是现代人最不能体会的一点。我们太习惯於倚赖人丶科技和知识,我们太习惯於倚赖自己的聪明,以至不能体会神的恩典。接受上帝的恩典,就是承认自己的软弱和无能为力。要跳出现代人的困迫,唯一的方法是倚靠上帝,接受祂的救赎,回归“安息”,胜过罪的权势。
本文链结: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s19961203
转载请注明"原载《中信》月刊第416期(中国信徒布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