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广场
读者
美国纽约州,郑勇:十三岁那年,我从大陆来美国,住在伯父家里。父母亲要外出工作赚钱,环境迫使我学习独立,独自去应付人际关系。
在学校上课,我英文不好,很自卑,没有毅力苦学英文。追不到女朋友就自怨自艾,愁烦。我找不到人生目标,失去斗志,一切都是一塌糊涂,懒散。这样大约过了三四年,我自己感到像要爆炸似的,性情暴躁,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就乱叫乱吼,像一头失控、发了疯的野兽,好几次把我妈妈弄哭了。记得印象最深刻一次,有一天放学回家,为了女孩子,心情不好,取出一瓶黑牌酒喝得昏头转向,控制不住,从客厅呕吐到厕所。妈妈回来看见我,又心疼又骂,我隐约看到妈妈红着眼睛暗自擦泪。
说实在的,不是我没尝试去改变自己,但是自己的努力,却犹如石沉大海一样。我失去了信心、斗志。听起来挺讽刺的。
上大学后,同学陈伟带我到水牛城华人教会学生团契。我常和他争辩没有神,但自己细心想,我的话其实在理论上站不住脚。最令我感动的是耶稣活出了“我来不是要受人服事,乃是要服事人。”这一句话。宇宙间竟有一位如此爱我们、为我们降卑的神!我接受了主,心中感到平静。我知道我的罪已被赦免,现在我可以喜乐的面对每一天。
牙买加,张俊明:年内你们寄给我们的《中信》已不够用。最近二区又来了百多位国内同胞,我们只能在每一间宿舍内留下三数本,据说阅后他们还将这些半残缺的《中信》寄返国内。
美国加州,江爱莲:《中信》是我访友的礼物。一次在华埠一间肉食店内,看见一堆《中信》,即拿十本,后见尚有七本已经潮湿的,问他们要不要看,说是不看,故取回家晒干送给人。曾有一次我送给一位女经理,她很喜欢,叫我再送给她。拿去送给一些老人和药材店的人,他们都很喜欢继续读《中信》月刊。
本文链结: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s19940310
转载请注明"原载《中信》月刊第383期(中国信徒布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