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拍出一團火——父母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怒氣

羅妮麗

小事能成怒氣爆發點

一位媽媽下了班就趕到學校將七歲的兒子接回家,接著就進廚房收拾,準備晚餐,感到很疲勞。丈夫下班回家後也顯得很累,他到客廳往沙發上一坐就打開了電視。這個時候,兒子跑進廚房跟媽媽要餅乾,媽媽沒好氣地對他說:「晚飯前甚麼都不能吃。」

孩子到客廳看到一個糖果盒,就問爸爸能不能吃糖?爸爸也沒有同意。五分鐘後,孩子走過來,一邊打著籃球,一邊問爸爸:「能到朋友杉杉家玩嗎?」爸爸說:「作業沒做完不能去,不要在家裡打球。」孩子便進到廚房問媽媽:「書放在學校裡了,能到朋友家借一下書嗎?」他邊說邊拋球邊接球,忽然球落到餐桌上,一個杯子啪地摔到地上,碎了。

爸爸聽見聲音騰地從沙發上站起來,衝進廚房對孩子大叫:「我告訴你不要在家裡打球,你就不聽。」他一把將兒子的胳膊拎起來。妻子說:「放手。你要把兒子嚇死啊!」兒子嚇懵了,走進自己房間哭起來。妻子也回到自己房間生氣,不做飯了。丈夫一個人坐回沙發瞪著電視,甚麼也看不進去。家裡頓時變得一團糟。

好在這家父母的怒氣只是在一個初級階段。生活中人們很容易出現不愉快的情緒,當情緒失控就成了怒氣。有些家庭常為小事而爭吵,互不相讓,甚至怒中動手施暴,釀成不和;有些因為爭吵打鬧成了家常便飯,最後勞燕分飛離了婚,孩子從此在單親家庭裡成長,失去了正常完整的家庭。

小火星甚至引爆大事故

怒氣如果得不到及時控制和適當管理,人就容易犯罪。聖經告訴我們,人類始祖亞當和夏娃的孩子,因為怒氣釀成了人類的第一樁命案。哥哥該隱因為弟弟亞伯的供物被上帝耶和華所悅納,而自己的供物卻不被悅納,因此「就大大地發怒,變了臉色。」(創世記4:5)上帝就對該隱說:「你為甚麼發怒呢?你為甚麼變了臉色呢?你若行得好,豈不蒙悅納?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門前。它必戀慕你,你卻要制伏它。」(創世記4:6-7)怒氣常為罪打開破口,當怒氣大到一個程度,就很容易攻擊別人、傷害對方,小火星甚至能引爆大事故,所以必須要管理和制伏怒氣。可悲的是,該隱沒有做到這一點,他根本聽不進上帝的規勸,接下來在田間就將弟弟給殺了。怒氣在人間釀成的悲劇不勝枚舉,所以聖經中反覆勸導人們:「你不要心裡急躁惱怒,因為惱怒存在愚昧人的懷中。」(傳道書7:9)「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以弗所書4:26)「不輕易發怒的,勝過勇士;治服己心的,強如取城。」(箴言16:32)當我們發脾氣時,我們想要表現出自己的強大;但實際上,發脾氣是軟弱的象徵,不是力量的象徵。

管理怒氣是生活的必修課

在文章開頭的生活場景中演示了一個人生話題,就是必須要學習管理情緒,控制怒氣。妻子先是對丈夫不幫忙懷有怨氣,接著丈夫又為孩子在家拍籃球打碎一個杯子而發怒,孩子覺得不應該得到那麼嚴重的懲罰而委屈,妻子因丈夫對孩子大叫又拎他胳膊而感到憤怒傷心。如此不良情緒的傳染影響了一個家庭的和諧相處,也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長期以往,從小事引發爭吵,家中的福氣就會出現大漏洞。

某種意義上說,在這個案例中父母彼此傷害,孩子是家庭怒氣的最大受害者,在處理大人的怒氣時孩子幾乎沒有反抗的能力。所以父母首先要學會管理情緒,特別是要在孩子面前管理好自己的怒氣:

第一,父母要學會在生命中互相體貼照顧,互相扶持幫助。夫妻工作都很辛苦,在必要的家務中雙方需要一些幫扶。做到這一點不僅能使彼此怨氣減少,而且還會有益於放鬆壓力,增進彼此的感情,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相愛的溫暖。

第二,夫妻應該學習如何溝通,把正常的情緒、自己的感受用一些適當的方法表達給對方,不要悶在心裡發酵。妻子可以告訴丈夫,我知道你累了,我也累了,能不能幫我做一件事?良好的語言溝通習慣能很好地幫助情緒的疏導。

第三,孩子還小時要把電視從家庭日常生活中拿走。據調查,在美國和亞洲國家,平均每人每天二至四個小時坐在電視機前。在電視機面前的消遣和休閒已成為很多家庭的極大誘惑,至少要學會控制看電視。這裡有個建議,夫妻或全家可以選擇一些健康的DVD,適當的時候作為一個調節家庭氛圍的手段。

第四,教養孩子一定要有家庭的一些必要規章。前面那個孩子其實也算聽話,因為一些事知道問父母,只是這個家裡好像缺少規矩。家庭除了夫妻關係中需要一些共同認可的良好規矩,對孩子甚麼時候吃零食、能吃哪些零食、怎麼玩玩具,以及其他要與不要、能與不能等生活方面的指導,也要有一個儘量科學的規條。規條表面上是約束孩子,事實上是培養他們有章可循的秩序感和安全感。孩子在學習如何生活、如何長大時,最需要的就是這種家庭規矩。聖經上也說:「凡事都要規規矩矩地按著次序行。」(哥林多前書14:40)

第五,不要用手打孩子。那位父親一氣之下,大叫中拎起孩子的胳膊是一種不當處罰,容易導致孩子受傷。有位基督徒朋友在教養兒女時,如需必要體罰,他從不在自己的氣頭上打,也從不用手直接打,而且不打頭只打屁股,用乒乓球拍,根據情況輕重不等。在打孩子前,先對孩子說:「等會要打你,你想想我為甚麼打你?」然後自己去禱告,這樣既有教育孩子的意味,也讓自己減少了血氣。打完後他又抱抱孩子,說一句:「我打你,因為我愛你」之類溫暖的話。懲罰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為了教育。當然孩子犯錯之前,家裡如果沒有這方面的規矩,那首先不是孩子的錯,而是在糾正孩子時,也要反省自己的失職。

第六,如果夫妻都不是基督徒,我鼓勵你們可以去瞭解福音信仰,更希望你們能認識主耶穌。因為人想改變自己,想改變對方都非常困難,但是我自己,以及我認識的一些基督徒夫妻的家庭曾經也是硝煙瀰漫,甚至都到了快離婚的邊緣。信了主耶穌後,在自己和教會的代禱下,他們的生命和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改變,以至於後來認識他們的人都不相信他們之前糟糕的婚姻狀況。問到改變的緣由,他們都會告訴你是上帝的愛澆灌了他們,是看不見的聖靈內住人心,成為良心的導師,改變了他們。有的還會背出一段聖經中的經文,來表明上帝的話語成為他們改變的力量:「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哥林多前書13:4-7)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20210704
轉載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711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