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化孩子的物慾意識

羅妮麗

這是一個比吃、比穿、比享受的世代,我們正是生活在這樣一個環境中,孩子相對單純,最易受影響,他們所了解的服飾品牌、所了解的新式物品常常比我們作家長的還多。美國有一項調查顯示,約九成(89%)的年輕人享受花費,三分之二的母親說,孩子在三歲之前就知道自己要特別牌子的物品。有一個媽媽對我說,她的兒子才剛剛六歲,就已經知道很多名牌的名字,也知道一些品牌廣告語。另一個高中生的媽媽說,她女兒16歲,喜歡亂花錢,總是不滿足,甚麼東西都想要。夏天我在中國辦家長講座時,有位母親向我諮詢:她的孩子不再要她爸爸到幼兒園來接她,因為她爸開的是夏利車,而別人的爸媽開的是奔馳、寶馬等名車,這樣的情況怎麼辦?

美國一個科研調查顯示:孩子三歲之前已有名牌意識,五歲的孩子能認識300個名牌的標識(logo),到14歲時就能記住400個名牌的名字;開始上學時,想要電視廣告裡出現的玩具。孩子生日和度假後,常常被問你得到了甚麼?八、九歲的孩子對物質的佔有慾開始增強,近八成(75%)孩子在這個年齡想變成有錢人,近四成(36%)人感到物質壓力,甚至想通過不正當的途徑得到。這群注重物質的孩子,因為慾望得不到部分或全部滿足,往往是自我認同(肯定)比較弱的孩子。

物質慾望比較強烈的環境,也增加了父母養育孩子的難度。如果父母因為害怕孩子哭鬧而無原則地滿足孩子,就會無形中讓這些東西佔據孩子的心靈,滋長孩子的物慾攀比及未來的價值觀。對於基督徒父母來說,聖經已清楚地教導我們:「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約翰一書2:15)所以,父母不光要求聖靈幫助自己做到不愛世界,也要幫助孩子從小弱化物慾意識。「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言22:6)

為此建議:

1. 正確引導,並盡量避免孩子看廣告。

廣告是孩子們最喜歡看的一個電視內容,短小風趣,廣告詞更是招人熟記。據調查,平均一個美國孩子一年內要看四萬個廣告,美國每年花費15億美元做0至12歲兒童的廣告。除了電視,電子遊戲中也會出現廣告術語。

廣告的商業目的,恰恰是為了誘導孩子的消費慾望。研究證明,看電視時間的長短決定孩子物質慾望的高低。孩子廣告看的越少,對物質的慾望越少。如果把孩子看電視的時間減少三分之一,和同伴相比,就少七成(70%)的孩子要消費品。

面對鋪天蓋地的廣告,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呢?可以讓孩子多看沒有廣告的電視台,也可以把孩子喜歡的節目錄下來,避免孩子看廣告。家長要教導孩子,做廣告的公司都是為了盈利的目的,不是為了幫助孩子。如果看到名人做廣告,要告訴孩子,名人通過廣告賺了多少錢。許多基督徒的美國人家,多年都不安裝有線電視,而是選看一些DVD電影以及電腦視頻,無形中減少了孩子們對廣告的接觸。更多基督徒的人家只看基督教電視台,如:Sky Angel(Angel One, Angel Two and KTV)。有些家長讓孩子看電視時,與他們約法三章,廣告出現時請把聲音關掉,或者在廣告出現時和孩子說話,轉移他們的注意力。

2. 正確運用對孩子的物質獎勵。

有時候,為了讓孩子有正面的行為,父母會通過物質給予獎賞。運用得恰當,當然會起到正面果效,但研究發現,運用不當反會影響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過多的物質獎勵,只會潛移默化地刺激孩子的物質需求。孩子做甚麼事都會和父母講條件,你要給我這個我才做那個,你要答應我甚麼我才去做甚麼,父母漸漸趨於被動。

其實鼓勵有很多方式,除了物質性,更多的應該是精神性的。父母要有意識地多花時間和孩子在一起,比如騎自行車、爬山等。父母不要簡單地給孩子一個東西,無形中佔去和取代了與孩子分享在一起的快樂。

我認識的一個美國家庭,爸爸工作很忙,但他對三個孩子的獎勵之一,就是如果孩子這週做的某些事都達到父母的目標期望,就在週末帶他們進行一次野外活動,或是燒烤,或是野營,或是垂釣,或是划船,孩子們永遠期待著繁忙的爸爸能陪自己玩。我們家一直以來都沒有安裝電視天線,收看不了任何電視節目,為孩子選看一次DVD電影本身就是一種獎勵。獎勵還可以有言語表揚和鼓勵,可以通過擁抱、拍肩膀等肢體的交流,讓孩子知道在世上有很多東西都比物質重要。

即使是適當合理的物質獎勵,也需要有智慧地運作,要讓孩子學習等待。比如孩子需要買某樣東西,不要輕易拒絕,給孩子一個時間表,讓他知道等待,並在等待中確定自己是否真的需要這些東西,有時孩子的想法也會在改變;免得輕易答應的,得到後很快改變主意,物質的給予失去原有的意義。

3. 加強孩子注重內在的教育。

孩子們常常希望用外在的東西來獲得同伴的認同感。別人有的我也要有,甚至還要比他們的更時尚新穎。要教導孩子,你是誰並不是通過你擁有甚麼來證明的,而是你本身就是自己,內在的東西比如孝順、幽默和友善等更重要。聖經告訴我們,一個牧童大衛被上帝選中預備作以色列歷史上的第二位國王,上帝不是看他的外在長相和穿著。他長期在野外與羊群為伍,穿的不會怎麼樣,甚至身上的氣味也不會好聞。「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撒母耳記上16:7)所以,我們不能忽略用內在修養來強化外在裝束。要培養孩子正確的自我認同感,多注重孩子的品格。孩子時期,不應在乎佩戴珠寶類裝飾品、做精緻的髮型、穿高價的衣服,特別是以為美而去整容、紋身等。聖經中甚至對天性愛打扮的姊妹都有嚴格要求:「又願女人廉恥、自守,以正派衣裳為妝飾,不以編髮、黃金、珍珠,和貴價的衣裳為妝飾,只要有善行,這才與自稱是敬上帝的女人相宜。」(提摩太前書2:9-10)

4. 減少孩子擁有的物品量。

有些孩子認為誰的東西越多越了不起,要甚麼有甚麼成為一些孩子的誇口,特別是喜歡購物的孩子,家裡會有很多東西。家長在為孩子購物時,要讓孩子分清楚甚麼是需要的,甚麼是想要的,家長也應該對孩子無理的消費要求說不。

在一個聚會上,一個小朋友不喜歡另一個孩子的父母,說他們每次都拿走剩下的飯菜。父母對他解釋,那個孩子家的經濟困難。孩子分辯說,家裡經濟困難為甚麼他玩的是最新的遊戲機。這個案例再次說明,如果孩子一直要求,父母常常會放棄自己的原則,滿足孩子的慾望。

此外,父母不妨給孩子三個大盒子,讓孩子自己定期(如一年四次)分類清理:第一個是裝垃圾,及時扔掉無用物。第二個是裝記憶,那些與有意義的經歷有關的物品可以保留。第三個是裝愛心,因年齡和身體長大、興趣改變而不再需要的有用物品,可以隨時捐給別人。

5. 注意孩子生日的慶祝方式。

現在有一種不正常的現象,孩子的生日比父母的生日還重要,特別是每次過生日時,都會為了孩子高興而大方地滿足孩子不合理的物質需求。在中國,生日花費越來越高,禮物越來越貴。很多家長在飯店裡大擺宴席,甚至大人之間推杯換盞。生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是值得慶祝的,但生日是關注孩子本身,而不是關注孩子得到的禮物。生日時孩子又長大一歲,所以父母更應與孩子做一些積極的交流來表達生日的意義。不妨親手做有特別內容的生日卡,代替商場印刷的生日卡。禮品也是需要的,但不要讓孩子期待生日只是為了期待特別的禮物和禮金。看一場電影,做一次野餐,家人朋友之間花一點時間來表達愛心,讓孩子體會自己成長的意義。

6. 父母要成為孩子正確對待物質的最好榜樣。

不能教孩子一套,自己做的是另一套。處理孩子的物質意識,需要家長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不是說家長不可以品牌消費,但是要適度,特別是不要當著孩子面去炫耀,更不要與別的家長來比給自己的孩子買了甚麼東西。父母們需要特別給孩子的不是物質,而是愛心和養兒育女的智慧。

父母自己要清楚,也要智慧地教導孩子不要貪心於物質追求,「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提摩太前書6:8)「有貪心的,就與拜偶像的一樣。」(以弗所書5:5)上帝對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有特殊的計劃,我們的生命需要跟上帝的計劃符合。要有慷慨的愛心,「施比受更為有福」(使徒行傳20:35)。

「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祂所給的賞賜。」(詩篇127:3)父母要花時間親近上帝,並常常將孩子帶到上帝面前。要多為自己和孩子向上帝禱告,求上帝賜給我們養育兒女的智慧並帶領孩子的成長。

(羅妮麗博士是美國某大學終身教授,早期兒童教育系主任)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20170105
轉載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657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