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與社會腐敗

楊丹尼

人性到底是善是惡?光是儒家各派看法也不一樣。孔子說:「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人的性情本來都差不多,造成善惡高下差別的,是因後天環境和行為所使然。孟子主張性善,荀子主張性惡,告子則認為人性非善非惡。明代大儒王陽明的說法是:「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意思是:人性本來沒有善惡之分,思想和情感卻是有善惡之別,足以影響個人的行為。人有良知良能,知道善惡,如果不受外界物質影響,專心行善,壞事都不做,那就是格物了。

長期以來,這大體是中國人對人性的看法,不過這些學術討論在生活上怎麼應用卻是另一回事。回顧歷史,國人還是按照社會潮流走了兩千多年,沒甚麼變化。比較來說,普通民眾更喜歡實惠的趨吉避凶,更鍾情於占卜算命,對於道德修養的興趣不大。

基督教的人性觀是從上往下看的,罪的概念是人違背了創造主的話。這裡的深刻之處在於,人犯罪的行為不單單是傷害了別人,更是得罪了造物主。聖經上說:「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羅馬書五12),每個人都是罪人。對此很多人不以為然,我又沒偷沒搶,沒殺人放火,何罪之有?其實,人如果省察自己的內心,就會發現裡面的骯髒污穢。很多時候我們習以為常,以為這就是生命本來的樣子。如果你正忙著,別人來煩你,問東問西,你會不會不耐煩?他再糾纏,你會不會大發雷霆?看到所謂「性感」的人時,你會不會想入非非?有沒有看過色情圖片和上過色情網站?有沒有撒過謊?人們不承認有罪的原因,關鍵是在罪的泥潭中滾久了,已經麻木不仁。

小時候我在農村生活,家境貧寒。一個雨天,表哥帶著我去偷生產隊的蔬菜,回來後連大人都喜孜孜的,毫無愧疚。岳父岳母是地道的農民,都說農民是善良的老百姓;可我親眼看見岳母在賣玉米前,連抓幾把土放到玉米袋裡。家父是機械廠的工人,做了幾十年,後來提前退休經商,在生意上有所斬獲。不知不覺他說話大氣了,給我的零花錢也多了。在家裡似乎開始意氣風發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發現父親在偷看色情錄像帶。我那時才十幾歲,這個偶然發現幾乎摧毀了我的頭腦,導致我常常閒下來就是性幻想,再加上以前的手淫惡習,整個人就被情慾捆綁了。以後有機會看到色情網站、色情光盤,像染了毒癮一般,無法自拔;終於把持不住出軌了,色慾、幻想成為現實。

小時候父親常給我灌輸「成功」思想,他常說的一句俗話是:「出水才看兩腿泥」,意思是要堅持到底,要取得最後成功,不以現在的成敗論英雄。後來我經濟獨立,成家有了孩子,在一所職業院校當教師。他以為把我培育成人,可以鬆口氣了;但他從不知道,他不潔的行為對我有多大的傷害!對我造成的影響多麼嚴重!在學校教書,有時看見漂亮的女學生還會產生不潔思想,這種情慾的捆綁直到信了耶穌才得釋放。信耶穌不是服從了一套新的宗教理論,而是實實在在地與基督的生命連結。藉著讀經、禱告、聚會、領聖餐和參與服事,裡面被一股新的生命氣息所驅動。使徒保羅說:「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加拉太書二20)我確信這是真的,當我把越來越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到基督耶穌的信仰上,支配我的就不再是肉體的情慾。

後來我離開了那所學校。回頭想,我在事業上有可能更成功;同樣非常肯定的是,隨著所謂事業的不斷「成功」,我的慾望肯定會不斷膨脹,無法自守,最後也會「出事」。若我走的是仕途之路,今天必定成為反腐的對象。披露自己和親人的黑暗,下筆時都有幾分沉重,這遠不如說自己曾是三好學生、優秀教師那麼輕鬆和動聽。

人心是社會腐敗的根源,它需要被潔淨。教育用美善的道德標準教化人,只能起到表面、暫時的作用,外表的禮貌教養無法根除罪性。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物質文明還在進步,高科技卻依然無法提升人性。人心是人手無法觸及的領域,是原子能無法發揮作用的地方。假設每個人按自己的意思想怎麼樣就怎麼樣,那一定是人類罪惡的大爆發,一定是更多的破壞、殺人、搶劫、淫亂,社會陷入大混亂。耶穌說:「因為從裡面,就是從人心裡,發出惡念、苟合、偷盜、凶殺、姦淫、貪婪、邪惡、詭詐、淫蕩、嫉妒、謗讟、驕傲、狂妄。這一切的惡都是從裡面出來,且能污穢人。」(馬可福音七21至23)不用刻意教,人天生就會這些花招,人裡面湧動著各種各樣的慾望。這股奔騰的力量似乎來自一個看不見的黑洞,上來的時候就會大發脾氣。印象中記得父親向母親發脾氣,有時會怒吼如雷,摔這摔那,看父母爆發戰爭我也心情鬱悶。信耶穌以前,我一不高興,有時也會向妻子摔東西,簡直與父親如出一轍。敗壞也是會傳染的啊!這裡面是甚麼?狂傲和邪惡!「脾氣不好」是把罪性淡化而已。殺了人也是脾氣不好!罪是一隻可怕的無形怪獸,它發飆的時候會吞噬人僅存的一點點良知和美德。倘若沒有約束,人敗壞的邊界難以想像,甚至禽獸不如。

人今天的生活方式已深受罪惡影響,甚至流行的智慧和聰明標準也是罪的產物。我們不是常聽到「看人下菜碟」、「出頭的椽子先爛」、「槍打出頭鳥」之類的訓導嗎?基督徒所信的是全人類的上帝。聖經上這樣寫:「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沒有明白的;沒有尋求上帝的;都是偏離正路,一同變為無用。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羅馬書三10至12),「聖經把眾人都圈在罪裡」(加拉太書三22)。今天的人類社會正是墮落後的狀況,深深受罪的影響而不自覺。

作為亞當的後裔,每個人生下來都繼承了這種罪性。罪性驅使人作惡而不是行善,高舉自我而不是榮耀上帝,使人污穢而非聖潔。有人會說,人也有好的時候啊,也有做善事的時候啊,怎麼能說人都是罪人呢?清水髒水混雜還是髒水,同樣,善惡混雜的人仍是罪人。

依據上帝的準則,行善是人的本分,而非功德。「人若知道行善,卻不去行,這就是他的罪了。」(雅各書四17)聖經上所說的罪,正是指每個人都虧缺了創造主的榮耀,每個人都有不好的時候。人曾經有過一次善舉,就是善人嗎?上帝有更高的標準,這個標準沒有人能完全做到。

中國人的倫理道德是非常處境化的,倫理道德標準也是相對的。所謂「百善孝為先,原心不原跡,原跡貧家無孝子;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少完人。」意思是:孝敬父母說的是心,不是行為;淫亂之事說的是行為,而不是心。我們習以為常認為這就是人性;然而,在基督裡一個新造的生命會出現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

人極不願意揭露自己的短,而是極力裝出一副道德高尚、毫無瑕疵的面貌。聖經上記載很多聖徒的失足,甚至被視為以色列最偉大的國王大衛和他的兒子所羅門,都有嚴重的污點。大衛犯下殺人夫奪人妻的大罪;所羅門晚年娶了許多外邦女子,拜偶像,離開上帝。而中國文化卻是為尊者諱,受人尊敬的人都沒有過失,歷史文獻為中國留下許多「聖人」。兩者相比,不是猶太人的君王更壞,而是中國皇帝更偽善,把自己的惡行惡跡都從史書中刪掉了。

世界已經被罪人破壞,人離不了痛苦、病患、災難和死亡。人如何看待上帝,就會如何看待自己和這個世界。在基督教終極性的盼望中,罪人無法靠自己在這個世界完成自我救贖,而是要通過接受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救贖,從上帝那裡獲得重生的新生命;並在將來的新天新地裡由上帝把一切更新,這才是人類解脫罪惡和災難的生命之路。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20150303
轉載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635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