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喝越渴

方華

有一次跟孩子聊天,我引用了一句粵諺歇後語︰「蜑家雞見水」,孩子沒聽過,不解。我告訴她,蜑家是漁民,住艇上,周圍都是水,不過那是海水,不能喝。人對生活的環境很了解,所以不會喝海水,船上必須備有淡水。動物也不笨,蜑家雞固然也不飲海水,艇上養的狗兒,會跳下海中游泳,但牠們不會飲海水。

鹹水不能喝,如果海水可以飲用,世上就沒有水資源短缺的問題了。地球表面覆蓋大量水分,但只有百分之三是淡水,可供人畜飲用,並工農業、生活等用途。千百年來地球上這百分之三的淡水資源,循環不息,讓一代又一代人賴以生存,這是上帝創造的奇妙設計。可是到了二十世紀,由於過分濫用、污染等問題,再加上氣候變化影響水文循環,地球上的淡水資源日見緊絀。有論者警告,人類曾為土地、石油打起仗來,將來很有可能為了水資源而打仗。地球環境的許多因素,本來在創造主的智慧安排下,對各種生物都加以照顧到;可惜人類犯罪以後,妄自尊大,不把其他生物看在眼內,私慾無窮地膨脹,彼此剝奪,也剝削周遭的一切。上帝本來賦予人有管理大地的責任;但犯罪墮落的人,卻令大地歎息勞苦。

古羅馬有句格言說︰「財富像鹽水——越喝越渴。」真是善用比喻。某作家的雋語說︰「金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已成年青一代的嘉言。廣東人戲稱金錢為「水」,「有水無水」分別很大,因為生活確是需要資財。飲用煮食清潔,沒有水不行,也不用太多。但有些人喜歡浪費,有些人喜歡自己有一個泳池……,在財富方面之「水」也是一樣,簡單的生活總有一個限度;但揮霍無度的人卻要用很多很多的錢。人更喜愛不斷積累財富,事實上,無人不貪婪。財富像鹽水,越喝越渴,這「渴」永不飫止。財富像鹹水,會醃壞人的良心。不少人越有錢就越吝嗇;所以有錢的人賺錢更窮凶極惡。小生意人、擺攤的往往還講人情味;但大集團則是一分一分地算盡機關,好像舊約聖經中的先知所描述︰「為銀子賣了義人,為一雙鞋子賣了窮人……見窮人頭上所蒙的灰也都垂涎。」

防備這種喝鹹水越喝越渴的情況,不是禁慾苦行,與金錢隔絕,那不切合現代生活;而是要擴充自己憐憫的心,不讓自私蠶食。教會歷史上的佈道家、神學家約翰衛斯理可算榜樣,他的一條生活原則是「盡量節省,盡量給予」。當他在牛津生活的時候,一年賺三十鎊,他用廿八鎊作生活費,兩鎊贈予別人。後來他的收入增加到每年六十鎊,九十鎊,一百二十鎊的時候,他仍然只留給自己廿八鎊,其餘的都贈給別人。(十八世紀沒甚麼通貨膨脹吧!)也許我們不能像約翰衛斯理那麼自我刻苦,但是他的原則卻是值得學習的。讓自己的生活簡單,盡量給予,的確能讓人從鹹水中解脫出來。耶穌說︰「施比受更為有福。」這不是人人都知道的名言嗎﹖重點顯然不在於我們知不知道,而在於實踐。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20100608
轉載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578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