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愛你自己」和「相信你自己」

張逸萍

現代心理學家很看重「愛自己」和「相信自己」。他們認為一個人不懂得愛自己就無法愛別人,沒有自信心便不能有成就。

無實際效益

可事實剛好相反。《新聞週刊》 (Newsweek)曾專文報導,美國教育因迷信於建立學童的自信心,以致美國學童對自己數學能力充滿自信,可考試成績卻不及自信稍弱的日本和台灣學童。《紐約時報》 (NewYorkTimes)在「自尊卻不受人尊重」一文中指出,研究顯示,自信程度與成功無關。有些幫派少年自信心十足;有些有成就的人,卻自慚形穢。

《美國新聞》 (U.S.News)報導,現在的老師因怕傷害學童的自尊心,都不敢扣分,結果美國學生「雖然缺課,無心向學,不花時間做功課,卻仍對自己的學術水平充滿自信」。社評說,在二十一個先進國家的高中畢業生考試中,美國學生排名第十九。社論認為,這是美國教育看重「自信」的結果。是的,假如自我形象那麼好,那何須進步?假如稍微應付一下功課便「成績優異」,那何須勤學?

最新研究指出,「自信」令人更自我中心。現代的父母,因為受到「保護兒童自信心運動」的影響,避免批評小孩,所以疏於管教。更糟的是,《雅虎新聞》 (Yahoo News)報導:研究顯示,自信心越強的人,越富侵略性 ── 並不是眾所以為的因「自卑感作祟」。

背道而馳

心理學家教人要「相信你自己」、「愛你自己」。他們的理念與主耶穌所教的恰恰背道而馳。主耶穌教我們「愛人如己」、「捨己」 ( 馬太福音廿二 37至 39,十六 24) 。 從沒教人「愛自己」和「信自己」。

有些心理學家反駁,若要實踐「愛人如己」,那就須先懂得愛自己,不然無法愛人。可是這不是主耶穌的意思。神學家愛德華斯 (James Edwards)說:「『愛自己』

與『信自己』的觀念來自心理學,不是出於耶穌的教訓。」主耶穌曾多次囑咐我們要愛上帝、愛別人。祂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 ( 馬太福音廿二 37至 39) 又說:「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 (耶穌 )愛你們一樣;這就是我的命令。」 ( 約翰福音十五 12)

談到捨己,主耶穌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 (馬太福音十六24)

這是聖經的一貫信息:

「上帝既是這樣愛我們,我們也當彼此相愛。」 ( 約翰壹書四 11)

「全律法都包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了。」 ( 加拉太書五 14)

「愛是 ?? 不求自己的益處。」「愛人 ?? 要彼此推讓。」 ( 哥林多前書十三 4至 5;羅馬書十二 9至 10)

上帝不愁你不愛自己。我相信所有的人在不同程度上都懂得愛自己和滿足自己的需要。譬如肚子餓了,你會懂得找東西吃。問題是別人肚子餓時,你怎麼做?或兩個人同時肚子餓,卻只有一碗飯,你怎樣做?你能「愛人如己」嗎?

沒有人百分之百不愛自己。聖經的信息是:我們須照顧人像照顧自己一樣。要朝著「捨己」的方向走,每天少一點自我中心,多一點關心別人。

可是,今天的心理學卻教人朝相反方向走,說:「要愛你自己。 」聖經提摩太後書三章1至2節說:「末世 ?? 人要專顧自己」(NIV譯作 lovers of themselves)。現在人人「自愛」,想來是末世徵兆。

新紀元思想

新紀元運動尤其看重「愛你自己」和「相信你自己」。他們的鬼靈Ramtha說:「你要愛你自己,愛是唯一將自己無限神聖顯露的途徑。」鬼靈Lazaris說:「神聖的旅程以愛自己開始 ?? 。」鬼靈Orin最愛談自尊和自信。它的書與現代流行心理學如出一轍。譬如它說:有自信心的人,對自己有好感,會覺得自己有價值。又說:人須自我肯定,不能靠別人評價。筆者讀過的新紀元邪靈教導,幾乎都大力支持這道理。你願意接受邪靈的教導嗎?

聖經信息

上帝卻從不這樣教我們。祂沒教我們「相信自己」和「愛自己」。祂教我們謙卑捨己。請看以下經文:

「人算甚麼?」 ( 詩篇八 4,一四四 3;約伯記七 17)

「考究自己的榮耀,也是可厭的。」 ( 箴言廿五 27)

「要別人誇獎你,不可用口自誇。」 ( 箴言廿七 2)

「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 」 (路加福音十四11)

「以謙卑束腰 ?? 因為上帝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所以,你們要自卑 ?? 祂必叫你們升高。」 ( 彼得前書五 5至 6)

「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 」 (腓立比書二3) (KJV譯作 Esteem others)

這些經文和「自信自重」的觀念和諧嗎?當然不!正如「愛你自己」一樣,聖經不怕你不自以為是,只勸你謙卑信靠上帝。請繼續看以下經節:

「你見自以為有智慧的人麼?愚昧人比他更有指望。」 ( 箴言廿六 12)

「心中自是的,便是愚昧人。」 ( 箴言廿八 26)

耶穌說:「虛心的人有福了!」 ( 馬太福音五 3)

耶穌的使徒保羅說:「我在你們那裡,又軟弱又懼怕,又甚戰兢。」「自己以為站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 」 (哥林多前書二3,十12)

以上經文和「相信你自己」觀念和諧嗎?當然不!

大概有人要問:「一個人怎能連一點自信心也沒有?那豈不自輕自賤?」聖經沒教我們「相信自己」,可也沒有教我們自輕自賤和膽小如鼠。聖經有更寶貴的信息:我們可信靠比我們更大、更有能力的上帝——不是信靠渺小無用的自己。

也許約書亞自認信心不足,可是上帝並沒鼓勵他「相信你自己」。上帝鼓勵他:「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那裡去,耶和華你的上帝必與你同在。 」 (約書亞記一9)

弟兄姊妹們,你覺得自信心不足嗎?你需要的是信靠上帝,仰賴祂,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 (參箴言三5)

不認識上帝的人把力量放在自信和自尊心上,上帝藉好些偉人生平,給我們響亮的信息:

摩西年輕時滿腔熱血,以為靠自己的力量能為同胞做一番大事。誰料弄巧成拙。後來經過四十年在曠野磨練,上帝要用他時,他說:「我是甚麼人,竟能去見法老,將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呢?」上帝給他的力量是:「我必與你同在。 」 (出埃及記三11至12) 他須把信心放在上帝身上。

大衛在其著作中,坦承「軟弱」、「愚昧」、「有罪」。他的力量來自投靠上帝。(參詩篇六2,六十九5,七 3)

保羅對自己的評論更有趣,雖然他自稱他所做的「沒有一件事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可是他卻是「又軟弱又懼怕」 ( 哥林多後書十二 11;哥林多前書二 3至 4) 。王明道先生翻譯的《隱密處的靈交》一書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觀察:公元五十九年,使徒保羅寫信給哥林多教會,自稱是「使徒中最小的」 ( 哥林多前書十五 9) ;過了五年,即公元六十四年,他寫信給以弗所教會,自稱「比眾聖徒中最小的還小」 ( 以弗所書三 8) 。一年後,公元六十五年,他快離世,寫信給 提摩太時卻說:「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然而,我蒙了憐憫 ?? 。」 ( 提摩太前書一 15至 16) 他的自我形象隨著靈性進步,越來越下降。由此可見,一個人靈性越開竅,越貼近上帝,越認識上帝和自己,他的自我形象就越下降。反觀現在的人,如此看重自尊、自重和相信自己,又愛自吹自擂,他們的靈性和對上帝、對自己的認識可見一斑。

結論

「愛你自己」和「相信你自己」的信息並不是來自上帝。親愛的讀者,但願不要人云亦云,「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 (羅馬書十二2)

(原著《心理學偏離真道》第十章。張逸萍著。台北:天恩;New Jersey生命出版社,編印中。余銘志節錄改編。)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20060407
轉載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528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