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愛從沒改變
鄭國薇
1934年我出生在香港,後在上海長大。13歲那年,我在學校的佈道會中,接受了耶穌基督為我的救主。作為罪人,被祂赦免,不代表我這麼多年來就完美了,也常有這樣那樣不討上帝喜悅的毛病,但我一直跟從祂,親近祂。如今我已經90多歲了,為甚麼還要寫這篇見證,因為信上帝70多年來,我越信越感恩。這麼多年祂都賜我平安與喜樂,我的人生一直活在盼望中。每次回顧主賜的恩典,實在數之不盡,我深願舉兩個例子,將榮耀歸給祂!
求人不如求上帝
當我年約兩歲的時候,父親去世,母親獨立撫養五個孩子,我是最年幼的一個。時屆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風俗下,母親成為文盲。不識字增加了她無盡的困難和痛苦,因此她決意要供孩子們入學讀書。她以手藝賺錢,生活費用和學費的壓力使她日夜操勞。擔憂和恐懼中,她總是流淚跪在窗前向天父祈求。年幼的我,手拉著母親的衣角,也跪在窗前流淚哭泣,這是我認識禱告大能的開始。
大哥心疼辛勞的母親,勤奮讀書,成績優異,受到全校師長的讚賞,得到免學費的獎學金,並保送上海震旦大學;可是大哥卻愛慕當時上海著名的聖約翰大學,多數年輕學子都想入讀此校,但不容易被錄取。
親戚中,我至親的姑丈曾赴美國留學,認識了不少權貴朋友,姑丈的兩個孩子都進入聖約翰大學讀書。大哥羨慕不已,因此請母親去向姑丈請求幫助。母親去了一整天,傍晚回來告訴大哥,姑丈沒有答應。大哥黯然神傷,他們倆傷心地低頭禱告。
禱告後母親安慰大哥,勸他去安睡,明早起來穿著整齊去中學找校長,請他寫一封介紹信,大哥遵照母親的吩咐做了。翌日,他抵達中學校長室前,看見校長在室內招待一位朋友,便在室外等候。校長看見他便喊他進去,原來校長的朋友竟是聖約翰大學的校長。校長向他的朋友詳細地誇我大哥如何勤奮學習、學業成績優異等等。介紹完畢後,聖約翰大學校長以溫柔欣賞的眼光看著大哥,並拿出自己的名片,簽了字交給哥哥,並說立刻去大學註冊上課,大哥驚喜交集。
上帝的安排是何等奇妙!祂垂聽哀歎悲傷的禱告。在人難成的事,上帝若憐憫,祂就會藉著在人看來是偶然的事,在祂的時間和地點裡讓我們得益處,親自飽嘗祂同在的美好,使我們一家這麼多年仍存感恩的心。
烽火逼近遇驚喜
大哥大學畢業後找到工作,將賺到的工資幫補母親部分生活費用。兩年後大姊也大學畢業,她的工資與大哥的工資合併起來,足夠應付三個弟妹的學費和生活費,母親不再需要操勞辛苦了。
但是好景不長,1949年中國發生了內戰,烽火逼近了上海。某天住家弄堂的組長告訴母親一個壞消息,說他收到一張政府發出抽壯丁的傳單,我的二哥和二姊單上有名,意即隨時會抽去打仗。是時大姊已結婚,隨姊夫去了香港。母親聽後非常傷心,因不忍自己辛苦養大的孩子被抓去送死,她沉默不言。待晚飯後,她要孩子們都坐下,把壞消息說了出來,大家都流淚痛哭。
內戰更激烈了,上海居民爭先恐後地搶購海陸空的票子,想儘快離開。票價每分鐘在上漲,很快各路票都售完。徬徨無措中,母親領著我們同心向主耶穌禱告。門鈴突然響起,大哥開門一看,是他大學姓馬的同學。馬同學說,家裡日前買了去香港的船票,明天即將開航,家中因突發事件不能前往,故欲轉售船票。我們是他出來詢問的第一家,不知我們是否需要。他有五張票,正是我們需要的數目,母親立即購下,當晚匆忙收拾簡單行裝,次日乘船前往香港,原來這是最後離開上海的船。
在香港我繼續完成高中學業。後來的日子,上帝仍不斷眷顧和保守我,在香港的經歷及赴美留學和工作都得到祂的賜福和引導。上帝賜給信徒禱告的權柄,我們除了讚美,也可以把我們生活中的各樣難處帶到祂面前。聖經鼓勵我們:「我要向山舉目;我的幫助從何而來?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詩篇121:1-2)當然,上帝不一定按我們的想法有求必應,但是帶著信心仰望祂,祂會施憐憫。信心的禱告,當然要信祂是又真又活的真神,滿有恩典,大有能力。
這一生我最大的福氣就是認識了主耶穌。無論在哪裡,無論是何種景況,我都要讀經禱告親近祂,我一生所走過的道路都蒙祂保守和引導。這一生我都願向身邊的人見證祂,盼望他們得著上帝的看顧和賜福。我巴不得他們都能相信,耶穌基督是父上帝的獨生子,祂降世為人,為代贖我們的死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戰勝了死亡,復活了!祂復活的大能救我們脫離罪的捆綁,不致滅亡,反得永生,只要我們願意接受祂的救贖,就能得祂賜的新生命。祂是我的上帝、唯一的上帝,是我一生敬拜的上帝,你願意得著祂嗎?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20251002
轉載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762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