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信?不可信?
方華
最近聽一位生物科技專家演講,話題偶爾觸及坊間談醫藥保健養生的書刊,專家有點沒好氣地說:「如果你看一本書,裡面卻連一個註腳都沒有,那叫小說!」
當下莞爾,書籍中自然充斥著劣品贗品,何足為怪?專家生氣的是:寫書教人怎樣治病,卻是毫無根據,那可是人命關天的事。這位專家有良心,實屬難得,不過他對小說的見解卻比較落伍。說到看小說,那倒是在下的專長,真想告訴他,現在很多小說都附有學術性註腳,用來構築真實的情景,使虛構的部分更顯理所當然。這些小說,比那些胡謅的「健康書籍」要嚴謹得多了。
從前人們很相信書上的話,當然胡謅之作古已有之,不過真的只是少數。其後資訊氾濫,一時間不少人以為自己隨時掌握了知識之鑰,得意洋洋,可是在網絡資訊的海洋滑翔不久,便會發覺礁石陷阱處處。資訊極多,不過錯謬、歪曲充斥,要掌握真知識並非易事。稍為認真的人,都學會了不要輕信。
這個時代信任變得很困難,因為社會充斥著欺騙。從外表堂堂的政治人物,到本應賞善罰惡的權力機構,到學校的師長,到職場上的上司和老闆,以至宗教領袖,都有機會讓人揭發他們隱藏的某一面、某些行徑,更不要說周圍滿佈存心欺騙你的壞人。小孩子還未上學,我們就教他:不要接受陌生人給你的東西,不要跟隨陌生人……。因為人不斷失信,所以我們選擇不再信任。能否信任、相信好像是一個人的個人問題,其實重點卻在於信任的對象。
有個村莊的村民很重視村口的大樹,代代相傳,說是自從栽了那棵樹後,村中便不再發生疫病,因此那樹成為村莊的神樹。村民不但在樹下燒香膜拜,也不敢動樹的分毫。日子有功,被煙火薰焦了半邊的樹,終於敵不過害蟲的蛀咬,樹心被蛀空。一個狂風暴雨的晚上,樹倒下來,壓爛了附近的房子,裡面的村民在酣睡中被壓死壓傷。村民對神樹的相信,並不能改變他們的厄運。
不管你的信任有多深多真摯,如果信錯了對象,這份信任終必落空。婚前男女總是拍心口承諾要為對方做到最好,對方也相信他或她的誠意,不過真能做到的,絕不佔很大的比率;原因不在對方存心欺騙,而是根本力有不逮,彼此信錯對象了。
耶穌的門徒傳講耶穌是基督,這一份信心不是因為他們自己有甚麼修為,而是因為耶穌的生平言行是歷歷可考的,是可以驗證的。歷代不少人為要推翻基督教,認真研究耶穌,要找出把柄,結果最後卻成了基督徒,因為耶穌的生平話語是經得起考核的。真實的信仰並不在乎人,而在乎信的對象。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20180906
轉載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677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