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科學之父伽利略

周鐵樓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 1564-1642)是意大利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和哲學家。他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融會貫通了數學、物理學和天文學三門知識,擴大、加深並且改變了人類對物質運動和宇宙的認識。

身世和教育

伽利略出生於意大利比薩城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他出生那一年,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已去世21年,英國物理學家牛頓要到79年以後才出生。伽利略的父親文森西奧是音樂家和數學家,著有《音樂對話》,對拉丁文、希臘文造詣很高,可是這些學問並沒有為他帶來財富,他們家境仍然貧困。後來文森西奧改行從商,做羊毛生意,家境才得以改善。因此他不希望伽利略作音樂家和數學家,而是鼓勵他去學醫。

伽利略於1572年入學,1575年舉家遷往佛羅倫斯,他在修道院就讀。1581年伽利略17歲,在比薩大學讀醫科;但是他對醫學不感興趣,更感興趣的是數學、物理、天文學和製造科學儀器。1585年他因為家貧而退學,擔任家庭教師,仍奮力自學,專心研究古希臘的科學著作,發明了測定合金成分的流體靜力學天平。1586年他出版論文〈天平〉,引起了全國學術界注意。1589年再寫一篇論固體的重心的論文,獲得新的榮譽。比薩大學因此聘他擔任數學教授,當時他僅25歲。期間進行了著名的比薩斜塔實驗,將兩個不同重量的東西從比薩斜塔上丟下去,發覺兩者同時到達地面,因此推翻了亞里士多德關於「物體落下的速度與重量成正比」的學說,總結出自由落體定律、慣性定律,並確立了伽利略相對性原理等。伽利略在比薩大學任教三年(1589-1591),28歲到意大利北部的帕多瓦(Padua)大學教授天文數學,一共教了18年(1592-1610)。

1609年天文學界發生了兩件大事,其一是德國科學家開普勒(Kepler)著書講解天體運動;其二是伽利略因為得知荷蘭光學家力普照(Lippershey)用凹凸兩塊鏡片成功地製造了望遠鏡,便立刻著手改良,製造了一台能放大32倍的望遠鏡,藉此能看到月亮表面上的平原,也看到許多環形山;次年,他發現了木星的四顆衛星;接著又先後發現了土星光環、太陽黑子、太陽的自轉、金星和水星的盈虧現象、月球的周日和周月天平動,以及銀河是由無數恆星組成等等。伽利略的發現爲哥白尼的日心學說找到了確鑿的證據,有力地反駁托勒密(Ptolemy)的地心說(又稱天動說);開創以實驗為根據並具有嚴密邏輯體系的近代科學,同時為牛頓的理論體系奠定了基礎。他是實驗科學的奠基者之一,被譽為現代實驗物理學之父。史蒂芬•霍金曾說:「自然科學的誕生要歸功於伽利略。」

不幸的是,當時的羅馬教廷因為誤把地心說看為真理,下令伽利略悔改,不得再發表日心說。只是伽利略堅持真理,不向強權屈服,其結果是受到教廷和四方八面而來的攻擊。教廷誣蔑他是異端,1633年他接受宗教法庭審訊,被判在家終生軟禁。

1638年以後,伽利略雙目逐漸失明,晚景淒涼。1642年初逝世,葬儀草率簡陋。一年後,牛頓在英國誕生。牛頓說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有如此偉大的成就,而伽利略就是這些巨人中的一位。

1992年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公開發表講話,承認當年教會迫害伽利略的行為是錯誤的,伽利略長達三百年的冤屈終於獲得洗雪。

至聖無偽的基督徒

伽利略是一位很熱誠的基督徒;他雖然曾受教廷迫害,但是他對真理的追求和忠心卻從未改變過。他指科學和聖經真理互不抵觸,因為「真理是不會相互抵觸的。如果物理學的理論是正確的,所得的結果必定是由對聖經的正確認識而印證」。1613年他對卡斯得利神父說:「聖經與自然界都出自上帝的聖言,前者是出於上帝的默示,後者是藉上帝的命令而造成。」「聖經不是告訴我們世界上所有的事,好比說,聖經沒有提到天體運動的理論,這是人要用自己的智慧去發掘的。聖經告訴人的是人智慧所不及的地方,尤其是救贖方面。關於這方面,人要憑信心去接受。聖經是告訴人怎樣藉著救恩去到天國的途徑,它不是講解宇宙的星球怎樣運轉……。」「我不相信上帝賜給我們感官、言語和理智,卻不容許我們使用這些恩賜,或要我們忽略經由這些恩賜而得來的物理知識,特別是聖經沒有涉及的科學知識。」

對於他在科學上的發現,他說:「有人指控我的發現暗示聖經有錯誤,我却認為我在物理上的精確研究,更印證聖經的正確。……只有相信聖經是絕對真理的人,才有勇氣對世界上任何偉大的理論提出挑戰。」

熟知伽利略的維瓦居說:「伽利略終其一生是熱誠的基督信徒,而且是至聖無偽的。」

伽利略發明擺針、溫度計和望遠鏡。他是利用望遠鏡來觀察天體,並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他用可以放大一千倍的望遠鏡看到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看到木星的衛星,太陽的黑子,銀河是由無數恆星組成的;他又看到月亮、金星、水星的盈虧現象,這使他感到十分驚喜,記錄以下這一段話:「我驚呆了,無限感謝上帝,祂讓我想方設法,發現了這樣偉大的、多少世紀都弄不清楚的奇蹟!」

我們常聽人說不相信有上帝,因為他們看不到上帝。伽利略卻說,凡是五官所能感覺到的,都是較低等的存在。很多高等的存在是不能用感官來看到或摸到的。好比電磁波、地磁場、萬有引力、人的意志和情感等,都不是能用五官看見或觸摸到的。

伽利略相信上帝是創造天地萬物的主宰,上帝是完美的,因此祂所創造的宇宙必有完美的模式。這個完美的模式就是數學模式。他相信大自然是上帝用數學語言寫成的書,宇宙中有上帝的數學,而數學可以用來闡釋上帝的創造,數學是研究大自然的基本方法。他鼓勵人們研究數學,藉此更認識上帝。

對伽利略來說,研究自然界的目的是追求真理,追求認識上帝。人們的智力有限,不可能完全掌握宇宙的數學模式,但可以通過對具體自然過程的深究而揭示其中的數學關係,並通過實驗而加以證實。他深信,真理是有關上帝的知識,研究科學也是研究上帝的創造,是研究真理,這種信念成為他研究科學的動力。他說:「一個科學家應該同時喜好聖經與大自然。」

—編輯室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20160703
轉載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651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