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爆炸看上帝

周鐵樓

引言

據聖經的記載,在上帝創造以前,時間和空間並不存在。創世記一章1至5節提及:「起初,上帝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上帝說:『要有光』,就有了光。上帝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上帝稱光為『晝』,稱暗為『夜』。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獲最多科學家支持的大爆炸論(The Big Bang Theory)也是這麼說的。大爆炸論不是講物質的爆炸,而是說時空本來並不存在,在時間開始的瞬間,空間也開始急劇地膨脹。

其實類似近代大爆炸理論,早已在十二世紀由納曼尼得氏(Nachmanides)提出;他對上帝的創造作出如下的註釋(註1)

「在上帝創造後的瞬息間,宇宙的物質集中在一個小圓點,只有一粒芥菜種那麼大小。此時物質非常稀薄,無實體,不能觸摸(註:大爆炸說,此時只有各種各樣的微粒子存在,如夸克、電子、質子、中子和中微子等)。宇宙在膨脹……不能觸摸的物質在變化,最終形成我們今天所熟知的物質……。」

納曼尼得氏描述的是一個膨脹的和物質演化的宇宙。這也正是近代大爆炸理論的基本說法。從對膨脹宇宙的大量觀測後,科學家們發現,大爆炸理論是對宇宙膨脹一個最好的解釋。納曼尼得氏生於一個沒有近代科學知識的年代,而能對上帝的創造作出如此超越時代的註釋,真是令人驚嘆!是上帝對他的啟示。

上帝創造宇宙萬物,也創立萬物運行的自然規律。科學家不是創造者,他們只是探索和發現造物主創立的萬物運行的自然規律。因此科學的發現應該與上帝所創立的自然規律一致。上帝在自然界的啟示,可藉科學的發現表明;聖經的啟示是上帝對人的特殊啟示,藉著聖靈和神學的啟蒙使人明白。這兩種啟示應該相輔相成,幫助我們更瞭解上帝和祂的創造。

理論的發現:宇宙是不斷地擴張或收縮

當我們談論宇宙學問題,對象不是恆星(star,如太陽)或行星(planet,如地球、火星和木星等),而是星系(galaxy)。恆星在太空中並不單獨存在,它們在重力(gravity)相互作用下,聚集而成星系。星系有大有小,大的包含1012個星球,小的也有幾百萬或幾千萬個星球。星系的半徑在幾萬光年左右(一光年為光在一年間所走的距離)。

自牛頓以來,人們都以為宇宙是永恆不變的。1916年愛因斯坦建立了廣義相對論。第二年他從廣義相對論的計算發現,宇宙並不是永恆靜止不變的,而是不斷地擴張或收縮。但為了迎合當時原有的宇宙永恆靜止觀,他引進一個宇宙常數,來抵消宇宙不斷擴張或收縮的可能性。1922年俄國物理學家和數學家亞歷山大·弗利德曼,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也發現宇宙不斷在膨脹。

觀察的證實

愛因斯坦、弗利德曼和其他科研者所發現的膨脹宇宙,後來得到天文光學觀察證實。光是電磁波的可見部分,電磁波像普通的物質(如水波或聲波)一樣,可用波長(λ)、頻率(ν)和波速度(v)來描寫它,這三個波的特性相互關連式是v=λν。

在一九二○年代,天文學家在觀察星系集團(Cluster of galaxies)的光譜時,發現了一個奇異的現象:這些光譜線族都向光譜的紅端移動了一個相對的量。為了理解這種現象的含義,我們必須首先了解多普勒效應(Doppler effect)。多普勒效應告訴我們,所接收到的任何波動頻率(包括聲波和光波),與發出波動的波源的速度相關。當波源離開觀察者而去時,波動頻率就變低了(波長變長)。相反的,當波源朝向觀察者而來時,波動頻率就增高(波長變短)。這個效應是我們今天日常所熟悉的,例如我們聽路上來往汽車的聲音,當它迎面開過來時,發動機的音調變高;當它離開我們而去時,它的音調變低了。警察正是利用多普勒效應的原理,根據無線電波脈衝從車上反射回來的頻率來測量車速。同樣,當星系的光源離我們而去時,我們接收到的光頻率就變低了。這意味著,當星系離開我們而去時,它們的光譜會向紅端移動;而當星系朝著我們而來時,光譜則呈現藍移。

1924年,美國天文學家埃得溫哈勃(Edwin Hubble),花了幾年時間分析星系的距離和光譜的關係。那時候,大部分人相信,這些星系的運動一定相當紊亂,預言紅移光譜和藍移光譜一定是一樣的多。但令人十分驚異的是,哈勃竟發現所有星系都是紅移的,它們都遠離我們而去。更驚異的是,根據哈勃在1929年發表的報告,甚至星系光譜紅移的大小也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和星系離開我們的距離成正比:星系越遠,它離我們遠去也越快(這就是哈勃定律),如圖1所示。哈勃證實了宇宙在不斷地膨脹。

宇宙膨脹的發現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現之一。這也恰好證明宇宙確如聖經的創世記所言,它有一個起始。

現代大爆炸模型的提出

如果我們把這些向四面八方遠離的星系運動在時間上倒過來看,那麼,昨天的宇宙應該比今天的宇宙小些,星系也比較密集一些。如此類推,在非常遙遠的過去,宇宙是在一種奇異狀態(singular statement),物質和能量非常密集,那時候密度之高遠超乎我們可以想像,可能是無窮大,時空也完全塌縮,所有已知物理定律都不能應用,所以這種狀態叫奇異狀態。

受上述構想的激發,比利時神父和物理學家喬治·勒梅特(Georges Lemaitre)和美籍俄人伽莫夫(George Gamow)提出假說:時間和空間的結構就是從這個奇異狀態產生的。英國天文學家弗雷德·霍伊爾(Sir Fred Hoyle)在1949年3月英國廣播電台的一次廣播節目中,將勒梅特等人的假說或模型稱作「這個大爆炸的觀點」,從此大爆炸模型就流行起來。及至今日,這一直給人們一個大誤解,以為大爆炸像一顆爆裂的炸彈,碎片向四面八方飛散。這不是大爆炸模型所說的。大爆炸論是說,在時間開始時,空間急劇膨脹,能量隨著空間的增長而湧出。能量隨即轉變成各式各樣的微粒子和反微粒子,如夸克、電子、中子、質子、不知名的微粒子和它們的反粒子。這種由能量轉變成粒子,是依照愛因斯坦的質能互換公式E=mc2(能量=質量×光速2)。粒子和反粒子一經出現後,它們就不斷地碰撞,並相互轉化。整個初生宇宙基本上是處於一種熱力學平衡的狀態。

星系離開我們而去,不是它們在空間移動的結果;而是由於在我們和星系之間的空間增長,就像圖2,一個碩大的氣球在不斷迅速地被吹脹。如果在這個球面上有一個只有二維空間視覺的「人」,他會發現,每個點周圍的點都離它而去,點與點之間的距離不斷地增加,但他找不到膨脹的中心。同這個氣球的比喻相似,宇宙的膨脹也是沒有膨脹的中心,也沒有膨脹的邊界,宇宙是一個自持(self-contained)的整體。

物質的產生

創世記一章1至3節告訴我們,上帝只要說一句話,就創造了天地萬物。詩篇也這樣說:「因為祂(上帝)說有,就有;命立,就立。」(詩篇卅三9)上帝的話語大有能力。所以耶利米先知說:「主耶和華啊,袮曾用大能和伸出來的膀臂創造天地。」(耶利米書卅二l7)新約聖經怎麼說呢?「我們因著信,就知道諸世界是藉上帝的話造成的;這樣,所看見的,並不是從顯然之物造出來的。」(希伯來書十一3)「並不是從顯然之物」原文稱作「見不到的實體」,即真有其物,只是見不到而已。科學家稱之為能量(energy)。希伯來書這節經文也是說上帝是大有能力的,能以「說有就有」創造天地和萬物。

聖經沒有告訴我們能量是怎樣變成物質(matter)的,上帝讓現代物理學回答這個問題。能量如何轉變成物質是很複雜的過程,可以借助量子力學的測不準原理,和愛因斯坦的質能互換原理,做一些簡略的計算,在此不打算詳述,有興趣的讀者可參閱拙作(註2)。我們只能做一個簡單的概念介紹。

理論估計,在時間開始後10-43秒(一千萬兆兆兆分之一秒;一兆等於一萬億),溫度高過1032K,溫度之高是超乎我們的想像。舉一個例子:10-6秒後,溫度仍高達1013K。此刻質子和反質子已出現,它們的互相碰撞湮滅成一對光子,而光子又相互作用產生一對質子與反質子。這些過程在一秒鐘內可能發生幾十億萬次,但每一種反應都與相反的反應達到平衡。科學家可以模擬宇宙大爆炸後10-43秒到現在的過程。

科學家並不知道甚麼導致大爆炸,我們相信上帝是宇宙大爆炸的精心設計者。上帝設計的宇宙大爆炸好比極其複雜的超大型電腦程式;一旦啟動,就調動其程式,一環扣一環,一層套一層,演化出無窮無盡的變化,包括宇宙加速膨脹、新星的產生、新星系的形成、老星體的衰亡、重力塌縮為白矮星(White dwarfstars)、中子星(Neutron stars)、黑洞(Black hole)等等。宇宙的演變全都在上帝設計的程式控制下進行著。盼望你讀完這篇短文後,能夠高聲說:「我們的主,我們的上帝,袮是配得榮耀、尊貴、權柄的;因為袮創造了萬物,並且萬物是因袮的旨意被創造而有的。」(啟示錄四11)

註釋:

1.Nachmanides, Commentary on the Torah, Ed. C. Chavel, Jerusalem : Rav Kock Institute, 1958 (Hebrew), 1971 (English trans.).

2.Tai L. Chow, Gravity, Black Hole, and the Very Early Universe, Springer, New York, 2008.

〔作者於1955年在台大求學時信主耶穌得救。l969年得博士學位後,即在加州州立大學(Stanislaus, Modesto)任教,並兼任物理系系主任18年。退休後定居美國洛杉磯,為科學和基督教信仰的會通而努力。〕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20131203
轉載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620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