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不見,也可以信

蘇潞沙

人常說︰百聞不如一見,不見不信,見了就能信。許多人不信上帝,只因看不見上帝。

眼睛是靈魂之窗,可觀察入微,卻有不少東西見不著。好比說︰物質界的分子、電子、核子,體積太微小,無法看見;花草樹木的枝葉茂盛,其日夜不停地緩慢生長,難以查覺。每天所呼吸的空氣,圍繞四周,只是看不到,一向都被人忽略。再說,平日只能見到人的態度、儀表,但不見其學識、脾氣。因此,縱然眼看不見,也不一定沒有,更無法就認為它不存在。

眾多例子顯示,親眼見的,有時並非屬實。譬如︰牆上掛的弓,其影子映在酒杯裡,酒一晃動,就誤以為是一條游動的蛇。這種「杯弓蛇影」表明︰看錯了,不足信。再看︰在瓜田裡提鞋,容易讓人誤會偷了田裡的瓜;在李樹下扶帽,可能被人懷疑偷摘了樹上的李子。所以「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為的是防「瓜田李下」之嫌。

還有,孔子的學生子羽,其貌不揚,言行笨拙,似乎沒出息;而另一名學生宰我,相貌堂堂,能言善道,認定有作為。幾年後,卻與一般人所料想的正相反︰子羽奮發不倦,成為名學者,多人拜他為師;而宰我懶惰不學,拒聽勸導,竟是朽木不可雕。所謂「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光憑外表容貌,無法斷定內在的本性及才華,就是眼見了,仍然不能信賴。

有一次,孔子和隨從的學生,被困在陳蔡境內,多日沒米飯可食,子貢借貸了一石米,顏回在屋簷下炊煮。子貢由遠方見到顏回從鍋中挖了一團飯先吃了,認為顏回居然「竊飯」,便去稟告老師。孔子對顏回的人品有信心,不予致信,想必有隱藏的緣由,就召喚他們來對質。顏回辯解說︰因塵埃落入飯中,置之不潔,棄之可惜,是故先將它吃掉,以免污染全鍋白飯。子貢雖然看見了,卻判斷錯誤,陷于誤信;然而孔子不憑眼見,以心靈推測真情,乃印證了所信的真實性。

儘管眼目的功用奇妙,光靠肉眼,亦不能參透萬事、評論是非。是故,要藉慧眼識英雄,銳眼辨虛實。上帝是靈,更須借助靈眼、心眼來遇見祂,用我們的生命經歷祂的實在,此之謂信上帝要靠信心。這信心是透過靈眼,看到人肉眼所不能見的,把世界看破,將事物看穿,進而見到那永恆的、不變的。

朋友們!若是可見,卻不要輕易就信;反之,即使不見,仍要慎思明辨,或許也可相信。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20031006
轉載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498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