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背後人生曲:四顆星星的故事
楊羚:滿足我心的愛
余黃國凱
楊羚,香港電影演員,曾演電影《痴心的我》、《靚妹正傳》及多部電視劇集
我本來有個幸福家庭,可惜在六歲那年,父親過世,情況就完全改觀了。養育我們四兄妹的重擔,落在媽媽一人的肩頭上。不久媽咪交了男朋友,我無法接受,恨透那個男人。心想:爸爸早死,媽咪應該全心全力照顧我們,怎麼可以交男朋友呢?
從那時起,我不知道怎樣與媽咪相處。三個哥哥小時候喜歡打架,使我覺得有如生活在暴力家庭。看到別人家庭幸福,既羨慕又嫉妒。
小學時代,三哥和我在澳門寄宿。我是家中么女,本該獲得家人寵愛,而我卻有被遺棄的感覺。同學之中,大部份都是很不快樂的人,不是父母忙於謀生,無暇照顧他們,就是來自破碎家庭,真可謂「同是天涯淪落人」!
從小家庭的不健全,讓我活得很不開心,心中一直渴望有個溫暖幸福美滿的家庭。升中學後,回香港唸書,看見同學們家庭正常,就設法想從同學身上尋找家庭的愛。那些家中愈是幸福美滿的,我就愈親近她們,每星期總有三、四天住在她們家裡,很希望被伯父、伯母認作乾女兒;於是在別人家裡,我儘量做個討人喜愛的「開心果」。後來好朋友交了男友,無暇理會我,心裡就覺得很失落、很悽涼。慨嘆世上沒有永恆的感情,所有的東西都是極短暫,又觸摸不到、沒有盼望的,連親情、友情都不例外。
後來加入電視演藝圈,由於年少時已習慣了討人喜愛,為保護自己,很自然就懂得如何笑面迎人,扮相可愛。面對記者,開朗活潑,避免是非;與同事相處,嘻哈應付,大夥兒吃喝玩樂,無須在意。拍劇集時,彼此姊妹相稱;拍完了,卻形同陌路。各人自我保護,內心卻空虛孤單。
在娛樂圈工作十年,別人都覺得我活潑開朗,笑起來眼兒似腰果,好像永遠無憂無慮,其實,這是我刻意營造的形象。而真正的我,膽小畏怯、心裡徬徨。貌似清純,實則只知吃喝玩樂、打麻將、抽煙,心裡充滿了憤怒。
回到家裡,我又是另一個人,表現極為可怕。媽咪多問一兩句話,立刻火冒三丈,頂撞回嘴,從不給她好臉色看。若她再說下去,我掉頭就走。根本不想與媽咪、哥哥說話,有時更拍著桌子破口大罵。與家人的關係惡劣非常,可是內心卻常常懊悔不已!
與男友交往,也受到很大的傷害。由於自己不懂得如何去愛與被愛,只希望支取,而不曉得付出,日子久了,反成了別人的負累。說真的,我的事業心並不重,對愛情卻很專注,期望得著一份完整的愛。又鑑於女藝人的演藝生涯短暫,宜及早尋得歸宿,所以對感情很專一;可惜愈將注意力放在一個人的身上,就愈叫自己失望。我以為很專情地愛一個人,他就應該專情地對我;但事實並非如此,他可以同時愛幾個人。每次戀愛失敗,就只知怨天尤人,不知自我反省。失敗多次,看人看事就愈覺灰暗,沒有盼望。
感謝上帝,在我最絕望的時候,讓我遇見祂。記得有一次出外拍戲,一位基督徒女藝人坐在我身旁唱詩歌,我不知道她在唱甚麼,卻覺得她與人不同,充滿了喜樂平安,使我特別留意。後來回香港,她邀請我參加「藝人之家」的聚會。那晚張瑪琍在臺上講見證,台下的我不停的流淚。會後看到他們弟兄姊妹在主裡的相交,完全沒有面具,只有愛,很親切、很真誠,使我深受感動。一直以來,我所需要的愛,沒有人能給我,唯有上帝滿足我。真的,人會變,人的愛很有限;唯有上帝永恆不變,祂的愛無限。或許有些人真心愛我,但我無止境的要求,誰也沒法滿足我。就如媽咪獨力養育我們,實在不容易,可是,我們還對她呼喝使喚,使她經常暗自飲泣。以前我不能接受她有男友,認為那個男人破壞我們的家庭,卻沒有想到媽咪很需要朋友支持,實在不懂得體貼她。信耶穌後,我才知道原來媽咪很愛我們。
天父提醒我專心仰望祂,不要老是把眼放在人身上,用另一個角度去看世界,看周遭的人和事;可惜,從前我被罪蒙蔽了心眼,看不見主的愛,看不清事情的美和人的關心,以致覺得事事不如意、人人不順眼,胡亂發脾氣、任意使喚人。信耶穌後,我學會體察上帝的心意,尊重別人,也學會怎樣去愛人和接受別人的愛。發現謙卑服事人,反而遠較被人服事來得快樂。
有一次,帶媽咪參加「藝人之家」的聚會,感謝上帝,她那次就決志信了耶穌!記得在退修營中,我擁抱著她,真誠地對她說:「媽咪,對不起!我以往曾給您很多的重擔與麻煩,一直得罪您、傷害您。請您原諒!」我們相擁而泣,彼此認罪,真心接納對方。以前轄制著我們、阻隔著我們的一切黑暗勢力都消失了!那種感受真是好得無比,是喜樂的,釋放的!媽咪信耶穌後,更熱切地向朋友傳福音呢!
如今,我不但將假面具丟掉,更願意將心靈敞開。以前,只看見別入眼中的刺,看不見自己眼中的樑木;現在,上帝的光照亮我心,讓我清楚看見自己的本來面目,祂的大愛幫助我能體諒別人的軟弱,知道他們的需要,使我無論與家人、同事和朋友的相處都較融洽、容易維繫。再者,以前將希望寄託於會變的人,往往叫自己失望;如今相信了那位不變的神,我得著了永恆的盼望!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19991103
轉載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451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