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忘母--致舅父信

蘇潞沙

舅父大人賜鑒:

未承慈訓,忽已年餘,舍妹傳來您的大函,述及年事已高,轉瞬將屆八十,拜讀之餘,至為感動。今夜家中無人,甥下廚煮碗面吃,極其簡便的就是「炒酒蛋面」:等鍋里的油冒煙,切几條姜絲,將它炸焦,打個雞蛋,下去一炒,再加碗清水,半湯匙米酒,少許醬油,開始沸騰,就拌入已煮熟的線面,把鍋蓋上,燜上半分鐘,就可盛出來了。據母親說,這面是咱們家鄉慣常作給食欲不振,腸胃脹氣的病人吃用。高三畢業那暑假,母親臥病,睡不好,不能吃,挨到深夜就吃一碗「炒酒蛋面」。頭兩回母親還親手教著煮,后來甥也就學會了。不過,屢次不是蛋炒得過火,就是酒加得太多。母親勉力撐起身,坐著吃,卻含著微笑,也絕不忘記稱贊一番,這就是母親!事隔多年,一個人要下面吃,左思右想,最后還是煮了這道面。也許手藝欠佳,只會煮這麼一道,然而自己了解,為的是那片銘心的懷舊。

過完年,母親離世就整整三年了,一千多個日子該不算短,每當覽物觸景,依然彷佛身曆夢境,尚懷疑既成的事實。早年除夕入寢前,母親按例徹底排清穢物,屋里屋外忙到凌晨,囑甥協助搬走全部垃圾,帶到巷口大鐵桶去丟,一同將滿桌年夜飯剩餘菜肴,盡都存塞冰箱。甥絕對忘不了,當大功告成,母子相視,報以自得的一笑。從離鄉求學,在外地工作,結婚成家,以至出國定居,母親朝暮切盼兒孫偶爾歸家團聚,以短暫的歡愉補償長年的期待。古往今來,人世間的憂愁煩慮遠超過幸福快樂,母親是傳統婦道人家,忍辱負重,謙讓犧牲,不知有多少隱埋的心聲無從傾訴。數十年靠信佛、拜觀音作為精神寄托,持久敬虔向偶像求告,對祖先及神明許願,逢年過節,必定祭祀。每月初一、十五、三十吃齋念佛。平生令她莫明究竟并深感失望的,不外是:盡管跪拜又跪拜,不斷祈求再祈求,始終個人和家庭得不著大喜樂,望不到真平安。日子陰沉無奈,生活百感交集,直到她在病中信了耶穌,才頓然領悟生命真正的平安與喜樂。

回台探病奔喪,甥從頭到尾沒掉過一滴眼淚,與其說是悲痛至極,無以名狀,不如說是絲盡淚乾,泣不成聲。台北區的冬天,風悽雨慘,寒氣逼人。夜晚步出榮總醫院,搭車歸家,站在對街候車亭旁,與妻撐著雨傘,抬眼遙望第十樓母親的病房,心中矛盾有加:實不忍心母親再受絕症折磨煎熬,倒期盼她可以早日息了世上勞苦;但又怎能割舍,讓她就此離去?世上沒有義人,也沒人稱得上完全,父親也非完全人,對母親曾有不少虧欠。此次母親罹病,他確實想盡辦法,四處尋醫,試罄藥物,唯願保住母親,怎知仍舊無法起死回生。父親一生行醫,中藥處方醫好別人疑難雜症,卻無力拯救母親于一旦,其身受之打擊,不言而喻。人能力有限,既無法掌握未來,亦未能安排生命,人之生死操于神的手中,根本不能由人自己作主。我們只能求神施恩憐憫,依他的全能大愛,讓母親減輕苦楚,照著他的應許,賜母親寧靜安祥。

自然界的萬物、宇宙間的事情,太奇妙奧祕,人不能參透明白。神偉大,人渺小,在神凡事都能做,他的旨意不被攔阻;在人卻軟弱無知,唯有仰望依賴。這不是認命,而是順服。人生好比搭船,沿著永恆時間之河前行,在某處上船,時間到了,就在他處上岸,把座位讓給別人。生命隨著動植物的行列邁進,在時間之河漂泊;由出生,經成長,到死亡。「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是個人的事,無人可以替代分擔。我們終究要獨自面對這個問題。創造宇宙及人類的神知道人為何而生,為何會死,死后如何。上帝已將這些答案及原由啟示在聖經中。信靠耶穌得重生,向罪死,為主活。肉身的死,只是暫時「睡」了,將來必定復活,這是上帝的應許。人因相信耶穌基督而得永生;把握此生,珍惜現有的祝福及恩賜,繼續追求靈命的成長,有生之勇氣,有活之動力。即使人生如夢,如霧,如戲,夢醒成空,虛幻飄渺,富貴宦達轉眼即逝,世事冷暖,真假莫辨;然而認識了真神,以耶穌作生活規范,就能以智慧的眼光,把人生描繪為詩歌一般優美。

到美國留學,最大的收獲不在于學位,而是認識了真神。認識真神后,方知相見恨晚。真的,過去多少挫折「痛苦白白受,只因不到主恩座前求」。十幾年來,甥透過家信、書籍、電話及團聚等方式,向親人傳講福音的好處、耶穌的真實、信主的可靠,神應允甥之禱告,達最后關頭,家人依次都接受了耶穌。母親在病床受洗后,一星期就歸回天家,沒有機會享受在主內弟兄姊妹和睦同處的美好,教會、團契生活的甘甜,算是唯一的遺憾!聞悉您閱讀聖經創世記,甚喜!聖經乃神啟示的生命之書,讀經前,先作禱告,求真理的聖靈教導指引,則較容易體會內中精義。有人將讀經比作吃魚,先吃魚身中段,再吃魚頭,后吃魚尾。聖經中間部分是詩篇、箴言及傳道書,可以先看;接著看基要的馬太、馬可、路加及約翰這四福音書,其次再讀其他新約和舊約各卷書,而首卷創世記并末卷啟示錄,就留到最后閱覽。平時若到教會參與主日禮拜,參加團契、查經或禱告小組,躬親體驗基督徒生活,則受益更多。

清朝進士袁枚曾作文祭其妹,曆敘其自幼及長,至死的情景,足見生離死別之哀,尤為悽婉感人。文中云:「凡此瑣瑣,雖為陳跡,然我一日未死,則一日不能忘。舊事填膺,思之悽梗,如影曆曆,逼取便逝。」借此描述甥對母親之緬懷,極盡貼切。您對母親的思念,勢必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吾等同嘗失去親人之痛。自母別后,甥頻頻中夜輾側,午夜夢回,悵然若失,淚下沾襟,久久無法成眠。所幸神親自撫慰,再度提醒,凡信的人就有永生,與母親在天家有聚首的機會,這是信實不變、無上寶貴的應許及盼望。想到這里,忽覺擺在桌上的「炒酒蛋面」業已冰涼,其香味依然撲鼻。朦朧里好像看見母親微笑,說:「潞潞,媽最喜歡吃你煮的炒酒蛋面。」肅此

順祝
福恩滿溢


潞沙敬稟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19980703
轉載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435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