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論基本論點的再思

陳天橋

一般人對於進化論的虛偽性,認識極度不足,只因不信有上帝,就易受蒙蔽。即使是科學家,也盲目跟隨前人的錯誤結論,又以科學家的身份,將進化論放在正規的學校課程中,不加批評地傳授。不僅「生物學」、「人類學」等課程如此:各種「百科全書」也照本宣揚;連歷史教科書亦然:無論「中國通史」、「美國歷史」、「西洋通史」乃至「世界史」、一提及人類始祖,就舉甚麼「周口店」、「山頂洞」、「爪哇」、非洲的猿骨碎片,作為自己祖宗的神聖遺物,使無數天真學子,從小就在腦中生發出錯誤之極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甚至終其生都擺脫不了黑暗魔影,良可悲也。以下筆者謹和大家再思些進化論的基本論點。

生存競爭

根據進化理論,大水牛角是牛經歷了許多許多萬年,因生存競爭的需要,通過「優勝劣敗」、「適者生存」、「物競天擇」的步驟,牛角才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終於發展成今日的模樣。所以凡是能延續下來的水牛品種,應該是適合於生存鬥爭者。可是,中國江南的水牛角是呈圓弧形,角尖是向後向內長的。這樣的角對生存競爭有何好處呢?

其實,何止水牛角,許多羊角也彎向後方,甚至彎曲而成螺旋形的。試問:既然經過許多萬年的進化,怎麼把角尖逐步逐步捲到圓圈裡去了?這類失去攻守自衛能力品種,怎麼都生存下來了?再看看野生公鹿的角吧,呈樹枝形的,有些品種的野公鹿頭上的雙角似旗杆,高過一公尺,既不利進攻,又不便逃遁,在森林地帶更易被樹枝勾撞,多不方便。還有各種母獸,牠們樣需要自衛及護幼,卻大多沒有角。這些實例,進化論都無法解釋。

適者生存?

美麗的花孔雀開屏,羽毛就如燦爛奪目的大花傘。據進化論者說:孔雀羽毛這麼美,是為適應印度恒河流域的綠色世界,經歷漫長的時代演化而成的;要不是有這保護色,牠們早就在生存競爭的環境中被淘汰了。

但花孔雀旁全身雪白的白孔雀,另有一種端麗之河流域的綠色世界中,經歷漫長的歲,滋生綿延,繁殖後代,直到今日。牠們沒有任何保護色,一樣能生存。這用進化學說,又是不通。

需要與進化

波斯貓很美。全身披滿白長毛。更引人注意的是那對眼睛──一只金黃色、一隻天藍色、被稱為「金銀眼」。據說雙眼功用完全一樣。據進化論者說,其金銀眼完全由於愛美的天性和競爭需要進化而來。然而,其他的動物雖少有這樣的眼睛,卻照樣傳種接代,毫無影響。

不過,愛美確是動物的天性,更是人類的天性;人都喜愛對鏡自照;鏡中尊容,是「永遠看不厭的哲學書」。人在打扮上所費的時間及代價,每每不惜工本……。人類既有這樣強烈的愛美需求,為何經歷了這麼長的年代而至今日,仍未見遍地都是俊男美女?其實人之需求還多呢!人何嘗不想入水潛泳,凌空飛翔,黑夜放光?可是人體就是長不出魚鰓,島翼,螢光……。連最切需的禦寒之衣,都要另加。今後人體也永遠不會進化出毛衣來。

尾巴會退化?

談過貓眼睛,再談貓尾巴。尾巴用處大呢!貓之能爬高跳低,不會跌死,是因下跌時尾巴能鼓氣浪,產生平衡緩衝,減慢下降速度,保持身體方位(頭居上,腳朝下)的作用。尾巴割去的貓就易跌死。

那麼請問:跳躍於高聳樹枝上的猿猴,難道會不珍惜自己的尾巴,任憑尾巴退化而「演化」成人嗎?看來恰好相反,「短尾猴」更可能是「短命猴」,容易跌死,先被淘汱。從「生存競爭的需要」,「用進廢良」的進化角度來說,不但猴子的尾巴不會退化,猿猴的毛皮也決不會退化,因為生活環境始終需要尾巴和毛皮。

進化論者再有一種說法;猿猴的生活環境曾從高處趨向地面,這設想也不能成立。現代的研究證明:猿猴的生活有更朝樹棲方向發展的趨勢。因為樹棲生活安全舒適。猴子一天中最危險的時候是在每天清晨悄悄下樹,到溪泉旁飲水的片刻,這時最易遭受地面猛獸的攻擊。所以猴子一飲完水,即刻向樹上爬。

其實,別說生活在高處的猴子,就是平地上的大象,牛羊...也都愛惜自己的尾巴。看那象尾巴不斷搖曳,驅趕蚊蠅,何等自在。現今知道,動物的每一樣器官都有用途,連人體的盲腸、腮腺,都有意想不到的用途。所謂「退化的殘跡」,已是不能成立的概念。誰能舉出一樣退化到中途,廢而不用的人體器官或動物器官?事實是:生物體內既無退化的跡象,亦無進化的跡象。

進化順序

「可是猿猴總是除人以外最聰明的動物吧?」許多人這樣想。那知現在發現,許多動物都非常聰明,不亞於猿猴;某些方面,甚至超過猿類。你曾見過馬之複雜舞技、象之機警靈敏、犬之豐富感情嗎?愈來愈多的科學家認為:海豚才是最聰明的動物。海豚有複雜的語言信號,善於分析環境,辨認事物。受訓後能做各種特技表演:集體舞蹈、個別演出,又樂意長期與人為伴,極善體察人意,是最富於人情味的動物。另外,海豚經特殊訓練後,能辨別軍艦鋼板的合金成分,還能替人尋找水雷。故此,軍事科學家曾在海豚身上大費功夫,以作軍用。受訓後一口小海豚價值三萬美元。可是,海豚的智力地位,與進化論者所想像的進化程序不一致。進化論者認為最初的生命現象出現在水中,由簡單而複雜。等到動物從水中變成兩棲動物,再能完全過陸地生活後,就更加聰明,因為陸地生活環境複雜使然。因此水生動物,智力就相對地比陸上動物遠為低下。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一書中就這樣主張。可是現代科學卻證明:海獅、海豹、殺人鯨,都非常聰明。都可受訓練表演雜技,還善與人合作共演,精彩絕倫。而海豚從不上陸,更是特別聰明。某些題目,海豚只學幾次就會,猿猴學了上百次還不成。所以進化論者的主觀設想是沒有根據的。

單細胞動物何需進化

你看過顯微鏡底下的「阿米巴」嗎?阿米巴又叫變形蟲,是被稱為結構最簡單的單細胞動物,活像一個裝了膠水的透明塑袋,只是非常微小,肉眼看不到。顯微鏡下可見這「膠袋」向某個方向凸出一塊,細胞就徐徐向此方向移動,這就是阿米巴的行路。要是碰到一塊食物,就在細胞壁接觸到的地方開個小口,那開口處就是「口腔」。等食物進入「體」內,形成一個圓形「食物胞」,「食物胞」流經之處就是腸胃道。同時漸漸分泌消化酶,加以消化;食物胞逐漸變小,留下的渣滓碰到細胞壁的任何一處,就在那處壁上開口,那開口處就是「肛門」,把渣滓排出體外,再自動封了口,完成了消化、吸收、排泄的完整過程。如附近出現糖粒,牠有辨味覓食的功能。何地射來日光,阿米巴有趨光性。何時氣候寒冷,變形蟲也感受以禦寒。因球形散熱面積最小,要是繼續變冷,牠就增厚細胞壁抗寒;又靜止不動,避免消耗熱量。但並非完全進入「冬眠」狀態。那麼牠在幹甚麼?原來牠躲在細胞壁內進行細胞分裂;等到氣候轉暖時,細胞壁就裂開,出來二個變形蟲,完成繁殖功能。這些過程都極為奇妙複雜,且是在一個極微小之單細胞內進行。可惜變形蟲卻被進化論者看作最簡單、最原始、最底級的動物,只因牠是微乎其微,肉眼不察的單細胞。

但從細胞學的角度來看,那常被人鄙視的「阿米巴」卻是功能極多樣,行為極複雜,結構極奇妙的細胞。因為牠僅以一個最最簡單的單細胞,卻能進行攝食、消化、吸收、排泄、感覺、行動、呼吸、循環、適應、再生和繁殖等全部生命現象。如果說這是原始、低級,則要知道牠卻能適應目前如此複雜的生活環境,又經歷了跟類同樣悠久的所謂的「種族競爭」的,歷史。看來牠的年代比各種雄碩強悍的恐龍要長得多。巨大的恐龍早已絕跡,微小的阿米巴卻延續下來。值得深思的是:阿米巴以單細胞的個體,連一個細胞都未見增加,也無需增加,就足以應付環境的變化,代代相傳、生生不息,何需進化?不但是阿米巴,所有動物植物的有機組織,都極其穩定,從未出現物種進化現象;也迄無新的物種出現。從阿米巴的種族史,已可看出全能的上帝創造智慧之無窮,上帝最初創造時是怎樣,就永遠是怎樣。原本創造的是單細胞動物,就可以單細胞的結構,代代相繼,永遠延綿。從最初的第一代就具備以後無限的發展規律,根本無需進化,也不可能進化。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19951004
轉載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402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