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家庭
蘇潞沙
華盛頓國際機場候機室的長廊上,旅客熙熙攘攘。他不停地伸長脖子,探頭朝艙門望去,額上冒著汗珠。他的心蹦跳著,一年了,整整過了一年,他沒見到妻子和兩個兒子。臨別的情景歷歷在目。餐桌上,老大抬頭問他:「爸,你到美國唸書,甚麼時候回來?」而老二只會瞪眼望著。對一個唸小學一年級,另一個才上幼稚園高班的小孩,他想這便算是他們的話別了。
若非時勢所逼,欲另謀安定的棲身環境;要不是想為將來打算,顧念孩子的前途發展,他怎能毅然放棄既已奠定的生活基礎,拋妻別子,遠渡重洋?他頓時感到古代書生十年寒窗進京赴考,整輩子的功名利祿在此一舉的心境。鼻樑酸澀,喉嚨也被梗住了。啊!孜孜不倦,奮鬥了大半生,到頭來仍覺得茫然一無盼望,毫無倚靠,無法掌握明天……。
遠方擁出一股人潮,另一班機的旅客入境,他定睛搜索著,好不容易盼到三個熟悉的身影,大的在前,兩手提著;兩個小的在後,身上背著;正是他們!妻子顯得疲累,老大長高了一點,老二卻瘦了。現在暫時先不考慮明天要繳的研究報告,也不去煩惱區區的獎學金能否支付全家的生計,總之,團圓了,全家聚在一塊兒就好了。他踮起腳跟,向他們招手,排開人群,向前走去,擠著,走著,加快了腳步。兩個小孩也招手,叫了出來,跑著,笑著,向他僕了過來。他府下身擁著他們。妻子隨後趕到,與他四目相接,報以淺淺的微笑,道盡了千言萬語,也訴出過往一年的心聲。他迅速地由妻子手中接過行李箱,說:「走,我們開車回家去。」
他所謂的家,就是馬利蘭大學的學生宿舍。他一家就在那兒住了三年半。這期間,他接納領受妻的虔誠信仰,認識真神,成為基督徒。整個家庭主要的活動,不是在教會,就是去查經班,要不然便是禱告會。他人生世故的心態返璞歸真,無慮無憂,有說有笑,不擔心得罪別人,也不提防被人傷害;基督的愛,已拆毀了所有的藩籬。兩個小孩都跟在身邊,耳濡目染,他們也認識了神,接受了耶穌。他家要遷出宿舍,禱告會的弟兄姊妹為他購買房子代禱。他未畢業,不敢奢望在好的地區購屋,夫妻倆祈求的安身之處很簡單:靠近馬利蘭大學、兒子就讀的小學不需變動,並且有個較大的房間聚會。
禱告一陣子後,有個熟識的房地產紀人願意照條件為他們奔走,他的內弟也樂於協助湊足第一期的款項。一個一個困難化解,一隻萬能的手在暗中工作。當他們搬進去的次日清晨,屋外白茫茫一片,一夜之間竟悄悄地積滿三呎高的大雪,彷彿神來過了,留下記號,叫他們別忘,他們的三個心願,神都成全了。現在舖了地氈的地下室,可容納四五十人的團契,而六個臥室正合適分組查經,終於達成開放給查經班的心願。
人生就是多采多姿,渡過一個關卡,又來一個關卡;翻越一座山頭,還有另一座山頭。一九八七年六月,老大小學畢業,要上初中了,他家所屬的市郡公立學校素質偏低,學生成分複雜,品性頑劣,升學前途堪慮。讓兒女唸上好的名校,似乎是好父母不成文的規定。他與妻四處探訪私立初中,比較考核,委實沒能力供給老大上私立中學,必須放棄世俗公認的子女教育規劃,加強家庭生活督導,彌補學校的缺失;神既然帶領他的家在此地落戶,就該盡心意仰望神的保守及護衛。如此,老大就在本區的公立初中註冊。
次年,老二也進到同一所學校就讀。
這兩個初中生的成長受到同儕的壓力、青少年的叛逆、個人主義的作風、自由放任社會的影響,沈溺於電視節目,沈迷於電話扯談,減低與家的親和力,樹立與父母的隔膜,這跡象日趨明顯。他與妻接受勸告,慫恿兩個兒子去教會的青少年團契,參加各活動,使課餘時間有正當排遣,讓身、心、靈能均衡發展,因此危機才得以平息。
到升高中時,兩個兒子相繼考上本郡一所特優學校的精修班,學生程度可望達到其他各郡的水準,畢業後進大學就無困難,他才算鬆下一口氣。
一九九三年初,老大高中畢業在即,進行大學申請,他與妻對兒子的理想不加以干涉,僅關照按規定申請,禱告並等候神的安排。老大得到獎學金,願望成全了。每逢假日歸家,總是對校區鄰近的匹茲堡華人教會懷念不已。弟兄姊妹的關愛,填補了離家游子的寂寞,系裡的一位教授還是那教會的同工,對老大課業及靈命進深的訓導更是不遺餘力。一個學年下來,班上同學對老大所信的神莫不敬仰。神保守老大的成績及生活,祂的同在是這麼的真實,不僅存在基督徒的心裡,也彰顯於現實之中。
老二自小就懂得察言觀色,對父母的好惡及家境亦甚體諒,儘可能少提要求,不惹麻煩。其學業成績比老大優異,在校表現突出,有人定勝天的氣概,他與妻持績為老二禱告,盼能走在神的道上,永不偏離。高中結業前夕,老二默默地申請三、四所大學,其中外州各校都發給獎助學金,也領到馬利蘭大學四年的學雜費全額獎學金。他與妻子勸老二選擇名校就讀,但老二心意已定,對前途早有執著,在馬蘭大學學成之後另有計劃。老二這般舉動,讓他夫妻倆深感虧欠,有兒如此,做父母的夫復何言!他的妻表示:打從老二申請大學起,冥冥之中就覺得小兒子彷彿不會離開他們的身邊。開學了,老二還可以在家食宿,年屆五十的他,對這姍姍來遲的空巢期感到慶幸,希望不是出於做父母的私心,而是慈愛永存的神對他的憐愛。
他高中時代的一個寒假,在老家過年,除夕夜,鄰居收音機響起「甜蜜家庭」的曲調,他克制不了強烈的感動,一個家庭的溫馨,不在於財富的盈缺,不在於廳堂的寬窄,也不在於兒孫的眾寡,對他的老家油然產生感激之情……。
他坐在書桌旁靠窗的位子,凝視著後院,橡樹影子映在草坪上,一隻松鼠躍過草叢跑回洞窟,近處飄來馬利蘭大學的鐘聲,喚醒了他的思緒。來美國晃已經十三個年頭了,跟隨主的腳蹤行,步履何其美善,凡事帶到主恩座前求;減免了無數白受的困苦;神深知他家的需要,及時供應一無匱乏,禱告謝恩一無掛慮,神賜給他一個平安喜樂、寧靜安穩的家。孔子說過「里仁為美」,孟子的住處亦曾三遷,世上人間恬適的居所何方尋覓?養兒育女理想的環境如何安排?若非有神的引領、神的同在,這個家焉能成為愛之窩呢?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read/read.aspx?id=ctd19950102
轉載請註明「原載《中信》月刊第393期(中國信徒佈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