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我們討論了四個問題中的第一個─「我認識聖經中的婚姻觀嗎?」
本章我們將討論其餘三個問題─「我確實知道神要我和這個人結婚嗎?」「我瞭解自己嗎?」「我瞭解我的伴侶嗎?」
我確知神要我和這個人結婚嗎?
信徒在尋求神的旨意時,通常會就以下四方面作審慎的察驗:一、與聖經真道有衝突嗎?二、經懇切禱告後心中有平安嗎?三、長者的看法怎樣?四、周圍環境有神的印證嗎?
在婚姻的決定上尋求神的旨意也可以引用上述一般原則。以下提供一些較具體的問題,可以作為思考的線索。
一、對方也是基督徒嗎?
前面已略為談過這方面的問題(參看第七章)。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求偶條件,幾乎所有的問題都以此為基礎,信徒實應多加留意。如果有信徒以為目前大可不必因信仰不同而放棄自己心愛的人,等婚後才慢慢地帶領他(她)信主,這種想法實在天真和冒險。聖經明說信徒應與信徒相配,盼望信徒們能重視神的話,接受神的指示,這樣才能加倍蒙福。
二、大家相配嗎?
這裏說的相配是有配搭的意思。兩人的性情是急躁或緩慢、多言或少語、好動或好靜、喜好群體社交或個人生活等等,在表面看來似乎互相矛盾,實際可能正好相配。
真正相配與否只有當事兩人,經過一段時間的認識才能知道,任何第三者的觀察都不完全。筆者願舉以下兩個例子作為參考:
我曾經與兩對將要成婚的男女作婚前談話。我問他們怎樣知道神帶領他們相愛。有一對這樣回答:「我們靈性好時,關係便比較好,也覺得對方真是神所預備的。但靈性低落時,我們的關係也跟著惡化,便感到大家很不相配。我們的關係便是這樣隨著靈性的起伏而波動了好幾次。但也因此使我們更確信對方是神所預備的。」
另一對的其中一個則這樣說:「我靈性好時覺得對方不是神所預備的。靈性低落時反而覺得大家相處的時光很快樂。」請仔細想想這第二種的情形,很不平常是嗎?兩人在快要結婚時有一方卻發現彼此的感情與靈性的高低剛好相反。這豈不顯出一個事實,他倆的愛情屬肉體的成份較多?
若你也發現有這樣的情形,便應慎重檢討一下:究竟你們的愛是否整體的、絕對的、持久的及以神為主的?彼此真能無保留地付出嗎?環境的改變能影響你們的看法和忠心嗎?這些問題可以幫助你看清楚對方是否神為你預備的。如果兩人準備結婚,而發覺彼此或單方面仍有保留,婚後必定會發生問題。人與人的關係非常玄妙。你喜歡的人大多數會喜歡你;你對之有保留的人大多數也會對你有保留。
三、能否想像有甚麼事情能動搖彼此的愛嗎?
假如有一天對方跛足瘸腿,或長期病臥床上,你會不會因此而改變你今日對他(她)的愛?每一位傳道人立志應神呼召全時間事奉時,必定要下決心對神毫無保留。他當然會多方考慮名、利、地位、女色、人的稱讚和毀譽等問題,但他必須清楚立志不讓任何一件事使他離開這條傳福音的道路。
你在婚前若能想到一些事情會影響你對未來伴侶的看法和愛心,我勸你再三考慮應不應該與這人結婚。要認清神在你婚姻事上的旨意的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徹底省察你對對方的愛心是否有永久性和絕對性。
四、你們有充分時間讓彼此深入認識嗎?
到底需要多少時間才能真正認識對方這是沒有一個常數的。要看雙方成熟的程度而定。通常青年男女到了廿七、八歲,很快可以從相處中知道彼此是否合得來。十二、三歲的小孩就是和別人相處四、五年也仍然摸不清對方的脾性。原因是人不瞭解自己就很難瞭解別人。瞭解自己多少與瞭解別人多少有連帶關係。
作者年幼時跟父母看西部牛仔片,每一次銀幕上出現新面孔,我都要先問父母那是好人或壞人。所有小孩子都是一樣,以為全世界就只有好人和壞人之分。後來稍長算是學到一點分辨的本領,能將銀幕上凡有鬍子的人看作壞人,無鬍子的人看作好人。在那一個年齡這是最正確的判斷,事實卻很幼稚。到了初中三,我又有了另一種奇想,認為世上所有女孩子都是純潔的。原因從小母親是唯一直接或間接影響自己的女子。母親純潔可愛的形象無形中便套在所有女子的身上。當我們漸漸成長,舊的錯誤和舊的觀念便會慢慢地消失。對自己的錯覺也會隨年歲的增加心智的成熟而矯正過來。
記得我還在小學至初一、二的階段,對自己就有一種錯覺。那時我常懷疑子彈是否真的能穿透我的身體。越想便越覺得那是不可能的。有時上課,老師一邊講課,我便一邊作白日夢,幻想自己身處一個危急險惡的情景,為了搶救美人居然成了一個刀槍子彈不入的英雄。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很好笑。但在當時我卻真的相信自己有這樣的本領呢。我想今天若真的遇上壞人和危急的情景,不混身發抖才怪呢。人對自己和別人的瞭解是相輔相成的。
回到剛才的問題-「究竟在婚前需要多少時間才能互相真正瞭解?」雙方的年齡和成熟的程度是決定的因素。因此年長者總比年輕人更有觀察及瞭解別人的能力。婚前男女不妨向家長和教會長者請教。他們的意見通常都是寶貴的經驗談。
我瞭解自己嗎?
除了主耶酥外,沒有人能完全瞭解自己。人對自己的瞭解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下列一些問題可以幫助你認識自己對婚姻的態度是否正確。
一、我在逃避困難嗎?
有人為了避免與家人相處而結婚;有人為了不願過單身生活而結婚;也有人為學業失敗、事業無成或工作太辛苦而想藉結婚來逃避現實,其實這是極其錯誤的。我們必須認定幸福婚姻是建立在真誠相愛的基礎上,而目的是為了榮耀神。求神光照所有婚前的男女,幫助他們檢查自己的心思,用結婚來逃避困難不但無補於事,並且自尋煩惱。
二、我在利用對方嗎?
在一個繁榮的社會裏,利用別人來達成自己的願望是司空見慣的事。人多地少僧多粥少,競爭便會出現。明爭暗鬥、互相踐踏也必然隨之而至。婚姻的關係要求絕對信任和互相依靠。任何利用對方的企圖結果都是自食其果,自毀婚姻的根基。
那些因為不是彼此相愛而互相委身的婚姻實在使人心寒。這種婚姻結果不是一廂情願,便是彼此利用。男人為了對方女子的美色而娶,女人為了對方男人的財富或卓越的才幹而嫁;在北美,(我相信在其他國家也一樣),甚至人有為了居留的問題而輕易斷送一生的幸福。
這世界所能給予的財富、名聲、權力與宴樂的確有其誘人之處,因此許多人趨之若鶩。若以為基督徒能無動於中,能持守理想而不妥協,這是膚淺的想法,但是若果明知虛浮的名利不足作婚姻的基礎而仍然不顧一切,則這種做法最愚昧不過了。
三、我抱有「不合則分」的嘗試心理嗎?
購買衣物、選擇菜式可以用嘗試的態度,但對結婚這麼重大的決定則千萬不可。根據聖經的原則,婚姻是一生之久的結合。嘗試的心理與態度顯然違背聖經的原則。
婚姻是一項信心的投資,它包括時間、金錢、情感和意志的投資,無保留的與對方分享一切。一個準備結婚的人唯一應有的態度就是「只可成功,不可失敗。」要結婚的人要深信這項投資是值得的,日後婚姻的生活裏才能以行動去配合這個信心。就如我們相信主耶酥是唯一的救主,值得我們把生命的資本毫無保留地獻上給他一樣。
我瞭解對方嗎?
婚前雙方應對彼此的優劣點、長短點、信仰、家庭背景瞭如指掌。
我常在婚前輔導中問及當事男女相識的經過和彼此相處狀況。我想知道他們彼此瞭解的深度,及如何處理對方之優劣點。通常我所得到的答案只是簡單的兩三點,但每一點都包含了很多的意思。事實上人與人交往一段時間後,給人最深印象的強弱點通常可歸納為兩三點。婚前男女對這些扼要的強弱點應培養合宜的態度和處理方法。例如你希望對方如何保留他的長處、改正他的短處。假如對方不肯或不能按自己所期望的將缺點改掉時又如何處理?
有一次我在加拿大與一對準備結婚的青年面談。談到如何處理對方的弱點時,男的說:「我知道她在婚後必會矯正她的缺點,我相信她。」好有把握的神情,好肯定的語氣,這裏我瞄了他未來夫人一眼,但見她面有愁色和恐懼。男方的期望如千斤重擔壓了下來。她能擔保自己會改掉缺點嗎?如果不能成功又會怎樣?負擔成了壓力,壓力產生了恐懼。在這種情形下,我勸他們將婚期稍延。大家需要時間多加考慮是否能接納對方的弱點。
從經驗中,我們知道要別人把多年養成的缺點在短期內改過來談何容易。加上這種「保證成功」的精神負擔真教人不寒而慄!結果產生惡性循環而至影響婚姻,帶來不良的後果。
今天社會離婚的人越來越多,這些經歷婚變痛苦的人,何嘗不曾有過婚前甜蜜恩愛的感受?差不多沒有人在結婚時就打算離婚的。想當年他們不也曾有過永不相離的山盟海誓嗎?在戀愛時期,對方不也曾是自己心目中的天使或甜心,甚至無價之寶嗎?何以這些本來心內被愛情熱火燃燒的人竟在婚後變成冷冰冰的陌路人;甚至必須以各奔前程來結束?
婚變通常由於雙方長時間對彼此感到失望而開始。引致失望的根源是由於期望落了空。也就是說不能接納對方的真正面目。
正意和青青苦候了七年終於有情人成眷屬。未結婚前正意發現他將要迎娶的女孩子原來很貪慕虛榮。但是青青等了他七年,他總不能忍心拋棄她。只有在心底暗暗希望婚後青青能轉變過來。
可是婚後青青依然故我。對正意來說,他只有變本加厲而沒有變好。因此二人常常為此爭吵。有時,正意還能直截了當地指出他不滿意青青的物質慾。但多數時候,他只能借題發揮,例如批評她的衣服,所添置的傢俱及對孩子不用心管教等。
開始的時候,他希望青青有一天會改變。但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青青品性難移,正意終於被迫面對現實,他對她由不滿轉為惱怒。二人常爭吵,又在孩子身上出氣。結果由分房終至分居。
正意的問題不是對青青缺乏瞭解,而是他不能接納她,不能無條件愛她。而他所要求的條件在青青看來是太高了。
忠基和正意一樣,不能接納他太太珊的某個弱點。原來他們婚後不久,忠基發覺珊是一個多疑善妒的女人。珊不要忠基參加他中學同學每年舉行一次的校友聯誼會,原因是他前任女友也在其中。她又不要忠基教主日學,因為裏面的同學大多數都是女孩子。每次忠基接電話,珊要知道是誰打來。若果對方是女的,她還要知道對方有什麼用意?在電話中說了些什麼?為什麼一定要找忠基而不找別人?
忠基覺得珊的嫉妒太過份了。婚前他還以為這是愛的一種流露,且還曾自我陶醉在珊的醋意中-她這樣需要你,是你的福氣啊!可是婚前以為的福氣在婚後卻成為煩惱的根源。
原來珊善妒的個性是由於家庭背景所造成的。加上忠基不善表達愛意,珊只有在下意識中用妒忌來表達愛的饑渴。可幸忠基明白珊的苦衷,且願以基督無條件接納我們的愛去愛他的妻子。他不再強求改變她,只要求自己盡力去愛她。
以上我們多方強調婚前深切瞭解自己和對方的重要性。當我們能確定可以無條件接納對方的長短處,又認定對方是神為自己預備的配偶後,就可以存著感恩與頌贊,攜手同心走這條充滿挑戰的婚姻道路。
下面一些婚前應考慮的一些實際問題雖不是原則性,但若處理不當也能產生嚴重的後果。
一、處理金錢的問題:
由於雙方家庭背景不同,大家對金錢的看法便有差異。婚前大家必須坦誠商討婚後如何管理和使用金錢。如奉獻問題(是否實行十一奉獻?),負擔雙方家人生活問題等最好有實際的數字規定,千萬不要遮掩,以為等婚後再談,免得目前傷感情。其實這樣是最不聰明的做法。婚前讓對方知道自己的經濟實況-實業與債務也包括在內,婚後才能因瞭解而同甘共苦。
婚後夫婦兩人在金錢上不應再有你我之分。這是「一體」觀念的實踐。婚前屬「你」和「我」的金錢,婚後便應屬於「我們」。不應再有任何要向對方隱藏的賬目或珍藏。
如果有一方不願意在經濟上聯合,你們更應該認真查究其原因。你們是否缺乏幸福婚姻應有的完全信賴?是否一方太多財富所以不願對方分享他的所有?
錢當然不是最重要的東西,但卻有它重要的地位。假如你不願意與未來配偶分享你的一切財寶,你便應好好省察自己的動機。
二、妻子出外工作問題:
這問題沒有一定的答案,只要雙方同意就可以了。婚前談及,心理便有準備。等到婚後實際問題出現時就好解決了。
以下列出幾點可供思考:
1、為丈夫好處著想:每一個妻子應處處為丈夫著想。這不是說丈夫比妻子重要,只是說妻子的基本責任是幫助丈夫。為人妻子不應做一些與丈夫的權益有衝突的事。你應自問:我出外工作會妨礙他的事業、健康及幸福嗎?我會仍有時間與丈夫談心,擔任他的諫議大夫、參謀長及近身大使嗎?
2、為妻子好處著想:這份工作能豐富你的個性,增進你的知識嗎?它能提高你的品格和自信心嗎?能使你對人生有更積極的態度嗎?
這工作能幫補家庭必要的開支抑或只為了提高生活的享受呢?你會因為幫助丈夫貼補家用而歡喜抑或會因此而看不起他呢?
3、為孩子好處著想:這份工作會剝削你應在家的時間嗎?你仍有足夠時間與孩子在一起嗎?孩子的功課會受影響嗎?孩子的生活與行為會受影響嗎?你不在家,他們的安全感會受威脅嗎?你不在家,誰可以好好照料他們呢?
你在婚前也許不能回答上面所有的問題。但是至少它們可以幫助你考慮婚後、孩子出生或入學校,孩子成人後你是否應工作的問題。
三、計畫生養孩子的問題:
婚前應計畫何時開始生小孩及要多少。
如果不準備要或不能生育的則更應在婚前與對方坦白討論。
四、坦誠的自白:
在感情還未成熟到準備結婚的階段,完全坦誠自白也許不適宜。但二人若已準備好按聖經原則作終生結合時,大家便應把自己過去一切不願告人的家庭背景、個人短處、交友戀愛史、甚至以前婚姻的失敗都要坦露出來。這很重要,婚前能赤誠的互白,婚後便不會有猜疑。在此奉勸各位婚前男女,如果對方要求向你坦白自己的過去,請你不必假大方,以為自己可以毫不介意,因此對方沒有自白的必要。最好給對方這樣一個機會,你聽後若不介意當然最好;萬一你認為不能容忍對方的過去,則彼此可以再加考慮。如果二人的愛情不能包容彼此的一切,及早面對現實比勉強結合來得明智。
五、與家人同住的問題:
不少人在婚前不敢表白自己有與家人同住的心願或責任(如照顧年老父母,有病之家人等),婚後要面對現實時,往往就產生困難了。有時問題本身並非有什麼克服不了的困難,只是覺得對方在給自己加增額外負擔而反感時,小問題便會變成大問題了。婚前大家看法比較客觀,解決問題也就比較容易。
總結:
經驗告訴我們,如果男女二人對這兩章所討論的四個重要問題有了徹底的認識,並且能認真坦誠地共同討論,則實際問題發生時,雖因不同看法或有爭執,卻不會因此而妨礙二人的感情。也許還能促進彼此的了解,堅固夫妻的關係。